5.1.2化学方程式同步分层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2化学方程式同步分层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4 22: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5.1.2化学方程式-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每个X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C.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均不变
2.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 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3.化学方程式2H2 + O22H2O的错误读法是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 ”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5.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江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获得高铁酸钠的反应为
Fe2O3+ mNa2O2═nNa2FeO4+ Na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
B.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计量数m=n
D.反应前后原子发生了改变
6.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7.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30%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8.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 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9.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 B+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A.12 B.18 C.22 D.40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 g
11.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等于lg B.小于lg C.大于lg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2.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13.根据CuO + H2H2O + Cu 填空
CuO H2 H2O Cu
1 80g ______ ______ ______
2 _______ 1g ______ ______
3 ______ ______ ______ 3.2g
4 ______ ______ 180g ______
14.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 + CuSO4= Cu + FeSO4:_____________。
(2)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O + H2H2O + Cu: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烛,使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1)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的 _____ 盘(填“左”或“右”)逐渐下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 _____ 。
16.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 O2↑ ,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 __________
粒子数之比 _________
物质质量比 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根据图可知,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符合多变一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2个原子,则4个X分子中含12个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选项错误;
C、反应物中没有单质,生成物中有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故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D、根据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C。
2.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详解】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某化合物的质量为,,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3.B
【详解】
A、化学方程式读法: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不能读作“加”、“═”不能读作“等于”,故选项错误;
C、微观上应读作: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两个水分子,故选项正确;
D、从物质质量的变化来读,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B。
4.D
【详解】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通过变化Ⅰ三氧化硫的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了,选项A正确;
B、通过变化Ⅱ可知三氧化硫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正确;
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把反应前后没有反应的相同的部分去掉,参加反应的三氧化硫、生成的氧气和二氧化硫分子的个数比为2∶1∶2,选项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三氧化硫、二氧化硫都是氧化物,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选项D错误。故选D。
5.A
【详解】
A、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Na2FeO4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个数都不变,可推出2m=2n+2,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错误。故选A。
6.D
【详解】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会发生改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7.D
【详解】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为水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无新物质生成,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生成物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D。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A、B、C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任何的化学变化。
8.B
【详解】
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不正确;
B、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B正确;
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不正确;
D、该反应两种物质参与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9.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的相对分子质量加上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加上水的相对分子质量,A+40═B+18,故B、A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B-A═40-18═22。故选C。
点睛: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10.B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待测值=4+1+42+10-20-6-31=0;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可以判断反应物为:甲和丙,而生成物为乙和丁,反应物为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4g-0g):(42g-6g)=4:36g=1:9,故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以知道,参加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跟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值,由于不知道反应中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所以无从判断反应中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故错误;
D、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
11.C
【详解】
设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为x。
2Mg+O22MgO
48 80
1g x
48/1g=80/x x= >1g 故选C
12.化学式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质量比
【详解】
定义:化学方程式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意义:化学方程式体现了①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②参与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③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故填:化学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质量比。
13.2g 18g 64g 40g 9g 32g 4g 0.1g 0.9g 800g 20g 640g
【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氧化铜、氢气、水、铜的质量比为80:2:18:64,该质量关系的是固定的,故:
当氧化铜为80g时,氧化铜、氢气、水、铜的质量分别为80g、2g、18g、64g;
当氧氢气为1g时,氧化铜、氢气、水、铜的质量分别为40g、1g、9g、32g;
当铜为3.2g时,氧化铜、氢气、水、铜的质量分别为4g、0.1g、0.9g、3.2g;
当水为180g时,氧化铜、氢气、水、铜的质量分别为800g、20g、180g、640g;
14.
(1)表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还表示56份质量的铁与160份质量的硫酸铜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
(2)表示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表示8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2份质量的氢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
【分析】
化学方程式体现了①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②参与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③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1)
化学方程式能提供: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还表示56份质量的铁与160份质量的硫酸铜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
(2)
化学方程式能提供:表示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表示8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2份质量的氢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
15.⑴左盘
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是蜡烛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而原来的平衡左边是蜡烛和碱石灰,没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左盘会下沉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从理论上讲,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是装置是开放的空间,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能被碱石灰全部吸收,也可能有来不及吸收的气体逸出,所以此时天平就会失去平衡。因此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由装置图可知,蜡烛和碱石灰处于开放的空间,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碱石灰全部吸收,而先前并没有称量反应掉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导致天平的左盘就会逐渐下沉。
16.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H2O2:H2O:O2 为2:2:1 H2O2:H2O:O2 为68:36:32
【详解】
化学方程式体现了①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②参与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③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故该方程式的意义为:
①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②参与反应过氧化氢分子、水分子、氧分子个数比为2:2:1;
③参与反应过氧化氢、水、氧气的质量比为68:36:32(或者17:9:8)。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