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7.2.1化石燃料的利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一、单选题
1.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剧烈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钓鱼岛及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4.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利用蜡烛照明
5.下列反应中,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煤燃烧 B.光合作用 C.利用电灯照明 D.水电解
6.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7.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B.它们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8.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铁生锈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9.为进一步改变餐饮废油的扭曲走向,加注“地沟油”调和而成的生物燃油首次载客试飞成功,解除可能流向餐桌危害百姓健康的后顾之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载客飞行使用的生物燃油属于混合物
B.生物燃油的使用符合低碳的环保理念
C.生物燃油的出现标志着我们今后在餐桌上不可能再受地沟油的侵害
D.生物燃油开发利用,可以缓解目前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现状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二、填空题
1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的变化。有些反应是______的,如物质的燃烧等,称之为______反应;有些反应是_______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称之为______反应。
1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______能源。
13.煤和石油
(1)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煤是一种复杂的______。主要含有______元素,还含有______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元素。
(2)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非常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液体。它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元素,还含有S、O、N等元素。
14.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①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______,属于______变化。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氢气、甲烷和其他气体等,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使用,煤气泄漏易引起煤气中毒。
(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属于______变化。
15.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也是______的主要成分。
(2)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_火焰,放出热量,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再将烧杯迅速的倒转过来,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______,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______分子和______分子组成),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使______更严重。
16.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_____;二是_____。
17.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1)煤、石油和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生物能、______(填一种)等。
(3)使用电池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干电池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8.如何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加紧开发、研制其它清洁能源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是长沙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在甲、乙两图中,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编号)______。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电动抽风机抽风,把泄漏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
19.长沙农村厨房里使用的燃料经历了柴草→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的发展过程,反应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在使用柴草时,将柴草架空,燃烧会更旺的原因是______。
(2)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小明家欲将石油液化气灶改为天然气灶,他应将空气管口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气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______。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运输到用户家时,必须先将管道充满N2,填充N2的目的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试题分析:A.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热量,但是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改变。C.将煤块粉碎后能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剧烈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且可燃物的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通常会引起爆炸
考点:燃烧与灭火,爆炸
2.D
【详解】
“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的更旺,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热值,也不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不能提高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提高。
故选D。
3.B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社会使用的化石能源,它们都属于混合物,其中,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B。
4.C
【详解】
A、利用电热器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选项错误;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选项错误;
C、火力发电是将煤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选项正确;
D、利用蜡烛照明是将蜡烛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选项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煤燃烧是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
B: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
C:利用电灯照明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故C错。
D: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6.C
【详解】
试题分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项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能源问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本题很简单,了解常见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A
【详解】
A、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但它们不可再生,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选项正确;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进行焦化可制得焦炭,选项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选项正确,故选A。
8.D
【详解】
A、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载客飞行使用的生物燃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B、生物燃油的使用实现了资源的重复使用,符合低碳的环保理念,选项正确;
C、生物燃油的出现标志着实现了资源的重复使用,但并不能避免今后在餐桌上不再受地沟油的侵害,选项错误;
D、生物燃油开发利用,可以缓解目前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现状,选项正确,故选C。
10.D
【详解】
A、石油是一种矿物,不是一种化工产品,故A错误;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但不能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故B错误;
C、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例如:如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故C错误;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故D正确。故选D。
11.能量 热量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详解】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等,称之为放热反应;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
12.煤 石油 天然气 不可再生
【详解】
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13.
(1) 混合物 碳 氢
(2)碳和氢
【分析】
(1)
煤中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故填碳;
煤中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氢元素,故填氢。
(2)
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与氢元素,故填碳和氢。
14.
(1) 加强热 化学 一氧化碳CO
(2) 沸点 物理
【解析】
(1)
①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和其他气体等,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使用,煤气泄漏易引起煤气中毒。
(2)
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改变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5.
(1) 甲烷 沼气
(2) 蓝色 有水珠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氢 氧O
(3) 甲烷(CH4) 水(H2O) 温室效应
【分析】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2)
甲烷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看到的现象是有水珠生成,再将烧杯迅速的倒转过来,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使温室效应更严重。
16.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详解】
本题考查了影响燃料充分燃烧的因素。
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7.
(1)天然气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化学能
【分析】
(1)
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故填:天然气
(2)
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生物能、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等。故填:太阳能
(3)
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填:化学能
【点睛】
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
18.
(1) 甲 CH4 + 2O2CO2 + 2H2O
(2)AB
【分析】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泄露的天然气会聚集在厨房的上层,所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的上层,如图甲,故填甲;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 + 2O2CO2 + 2H2O。
(2)
A 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减小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选项正确;
B 轻轻打开门窗通风,使泄露的天然气逸散到空气中,降低室内甲烷的浓度,选项正确;
C 打开电动抽风机抽风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燃室内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燃烧,甚至是爆炸,选项错误,故填AB。
19.
(1)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2C4H10+ 13O28CO2 + 10H2O
(3)减小
(4) 分子间距增大 排除原有空气,防止爆炸
【分析】
(1)
使用柴草时,将柴草架空,柴草之间的缝隙变大,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柴草充分燃烧,故填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
丁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4H10+ 13O28CO2 + 10H2O。
(3)
丁烷与氧气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 13O28CO2 + 10H2O,其中丁烷与氧气的分子数目比=2:13,甲烷与氧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其中甲烷与氧气的分子数目比=1:2,则等体积的天然气比液化气消耗的氧气少,所以将石油液化气灶改为天然气灶,应将空气管口减小一些,故填减小。
(4)
分子间有间隔,天然气减压后分子间距增大,则天然气的体积会膨胀,故填分子间距增大;
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运输到用户家时,必须先将管道充满N2,填充N2的目的是排除原有空气,防止天然气中混有氧气点燃时防止爆炸,故填排除原有空气,防止爆炸。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