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
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
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B.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
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C.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
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D.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
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服终,即服丧期满,我国古代服的丧规格和时间是按照与去世的人亲疏远近制定的。
C.世子,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无子时也可选宗子
D.左迁,汉代贵右贱左,将贬官称为“左迁”。“累迁”指多次升迁,“超迁”指越级
提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李密少遭磨难,聪明好学。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改嫁;通览五经
广泛涉猎,机警敏捷善论辩,以文学见长。
B.李密孝养祖母,感动武帝。他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饭菜汤药尝过后再让祖母
用;朝廷征召,他上疏陈情,受到武帝赞扬。
李密出使受赞,为人正直。他出使吴国,对答得体,受到吴人称赞;他不曲意奉迎
权贵,后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
D.李密推行教化,不惧权贵。他担任温县令,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他用汉高祖
的事,既告诫中山诸王,也震慑了各地盗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5分)
(2)陇西王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⑩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
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反用此典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出作者在伤老悲秋的凄凉中,借与友人游乐而力图自我宽慰的心境。
B.颔联反用名士孟嘉落帽的典故,写作者笑请友人代为“正冠”,表达诗人因宴而乐
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中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会对作家创作产生影响”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从而在立体的社会网络中认识作家所受的来自不同社会关系的影响”可知,文学研究可视化是用社会网络图让我们认识到作家受到哪些社会关系的影响,而不是选项说的这个社会网络图会对作家创作产生影响。
2.D. “强调追求全景性是文学研究新趋势”理解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可视化追求全景性,展示关联性”一句可知,并未强调“追求全景性是文学研究新趋势”,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3.A B. “作品中场景会更为逼真”表述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利用多维度的现场实景照片和考古成果、博物图片、历史地图等,重建作品中的场景,让读者沉浸其中,获得身历其境的审美体验”可知,选项“更为逼真”的效果并非文中强调的内容。C.“可通过与作品人物互动可展现文学传播接受的图景及动态进程”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可以用动态的地图和社网图来展现文学传播接受的图景及其动态进程”一句可知,选项偷换概念。D.“决定不同文学现象间具有关联”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五段“而文学可视化研究可以全景呈现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图景,展现大作家、小作家的同场竞技和互动过程,呈现不同文学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可知,是“呈现”而不是“决定”。
4.D A.“主要是因为节目富有悬念、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最接地气”分析不当,对《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一中第二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可知,主要原因还是诗词本身的魅力唤起了人们的情怀,而不是节目形式的特点。B.“理解了诗词意思”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二中第二段的内容可知,“小孩子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C.“在现代诗中融人古诗词元素是传承古诗词的一个好方法”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中第四段的内容“将古诗词元素融汇于现代诗中,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可知,原文中有“或许”二字。
5.B A.“《中国诗词大会》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法不恰当,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没有明确提到《中国诗词大会》有需要解决的问题。C.“材料一和材料二只从某一个方面来报道,不够客观”说法不恰当,尽管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报道不是面面俱到,只侧重某些方面,但也是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的。D.“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说法不恰当,材料三中没有明确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
6.①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尝试采用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②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滋养与提升的意义。③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时,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现实活力,防止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
7.A “母亲把它送给‘我’儿子,就是想让他成为‘我’父亲一样的人”错误,由原文“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可知,分析主观性太强,刻意拔高。
语文答案 第1页 共4页
8.①朴实、无华、简洁、忠实、可靠。(文中的议论性、评价性语句) ②生活节俭,性格温和。(语言、行动)③善良高尚,默默无闻的帮助别人。(侧面描写) ④不慕虚荣,注重内在。(侧面描写,文中的议论性、评价性语句)
9.①“旧怀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情节紧凑。
②“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
③强化小说主题,作者不仅通过“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还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
10.C “其名”为“闻”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书”为“招”的状语,中间不可分开。
11.A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2.D “他用汉高祖的事,既告诫中山诸王,也震慑了各地盗贼”错误。
13.(1)中山诸王每次路过温县,必会责令要求供给,当地官吏和百姓以此为祸患。(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2分。关键词:“过”,路过;“责求”,责令要求;“患”,以……为祸患。)
(2)陇西王舒非常敬重他并与他交好,然而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2分。关键词:“深敬”,非常敬重;“友”,与……交好;“惮”,忌惮。)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父亲过早离世,母亲何氏改嫁,被祖母刘氏收养。李密精通《春秋左氏传》,通览五经,广泛涉猎。他机警敏捷善论辩,以辞章文才赢得名声。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闻名当时,他就哭着侍候祖母,日夜不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本郡的召命,不去应职。州里召用授予从事之职,后任太子洗马。他奉使命出使吴国。吴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说:“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吴主问:“为什么做兄长?”李密说:“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主与群臣称赞他(孝)。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他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他都不前去。他因为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征召他为太子洗马。皇帝诏书接连下发,郡县长官逼他赴任。在这种情况下,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不是空有虚名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等到李密的祖母去世了,他的服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后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没有儿子,皇帝令宗子作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密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次路过温县,必会责令要求供给,语文答案 第2页 共4页
当地官吏和百姓以此为祸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过县境,征要饲料和柴薪。李密引书记载“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完全没有烦扰家乡百姓,让家乡提供钱财。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要求烦碎,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李密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14.B “表达诗人因宴而乐的心情”错,颔联主要表达诗人强作欢颜的豁达乐观。
15.①“知谁健”和“知谁在”都包含着对来年能否相聚的担心,但后者的担心更为复杂伤感。“知谁在”既可理解为担心各自漂泊难以相聚,也可理解为担心生命终结无法相聚。②“醉把茱萸”突出了今日欢饮尽兴之态;“再把茱萸”强调了对今日欢饮尽兴多有回味不舍,也暗含着对年华老去、命途多舛、欢乐难续的无奈,情感更为悲凉。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A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
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浑然一体:融和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C 语段主要是讲述戏剧与电影关系,从早期电影多是对戏剧的记录,到电影逐渐独立于戏剧之外,该空要填写的正是这种变化过程。
D画线句语病有二,一为不合逻辑,“多难有不尽如人意”,否定不当,“难有”即很少有,是一重否定,“不尽如人意”又是一重否定,变成了“尽如人意”之意,与语境不符,排除A。二为结构混乱,“根源或许是……所致”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源或许是……”或“或许是……所致”,排除C。其中,A项“其根源或是……造成的”,B项“根源或是……的原因”句式杂糅毛病依然存在,应删除最后“造成的”“的原因”。
20.①海洋动物的迁徙也颇为壮观 ②从海洋深处向上迁移 ③而在天亮之前
21.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将于4月在北京举行。语文答案 第3页 共4页
22.【立意】
1.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与升学,学习应该有更高远的目标和追求。
2.学习是人生不断走向完善的必由之路。
3、学贵有心、学贵有法、学贵有勤、学贵有恒、学贵有志。
4、学无止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目标。
语文答案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