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分散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06 21: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物质的分散系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如 等)
非金属(H2、C等,稀有
气体如He等)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Na、Mg、Al
金属
在冬季时,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景象:早晨大雾笼罩。或者在某些地区,经常出现雨后晴朗的天空里挂着一轮美丽的彩虹。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分散系 实例 特点 形成过程共同点
溶液
浊液
CuSO4溶液






均一
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泥水
植物油
和水
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体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系 微粒直径
<1nm(10-9m)
> 100nm
( 10-7m )
1~100nm
(10-9~ 10-7m)
溶液
浊液
胶体
不同的分散系取决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的不同,一般把分散系分为三种。
三种分散系本质区别
二、几种常见分散系:
三、胶体
1、定义: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1~100nm(10-7m~ 10-9m)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
10-9m=1nm(纳米)
常见的胶体:豆浆、牛奶、血液、有色玻璃硅胶胶体、雾、墨水、淀粉胶体…
有色玻璃
2.性质:
应注意的问题:
Ⅰ不能过度加热,以免出现Fe(OH)3 (胶体)沉淀。
Ⅱ不能用玻璃搅拌,防止生成Fe(OH)3 (胶体)沉淀。
(1)实验步骤:取一只烧杯加入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待溶液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2)实验现象:生成红褐色胶体。
1)胶体的制备
实验现象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
的现象。(可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P13
试比较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有何异同?
——观察与思考
:当激光笔光束通过胶体时,从垂直光线方向,可观察到明亮的光的“通路”。
实验:胶体的净水作用
3mL泥水
3mL泥水
适量Fe(OH)3胶体
振荡后静置,比较两者的浑浊程度。
泥沙发生
明显沉降
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净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泥水中加入Fe(OH)3胶体
3.胶体的应用与危害
①胶体对泥水的吸附作用,常用于净水
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②在金属、陶瓷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可以改进其机械性能及光学性质。
③在医学上、国防工业等上的应用
——阅读p14
危害:烟、雾对生活、交通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视
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
盐酸、NaOH溶液、NaCl、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Cu
溶液导电性不同的原因
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
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发生电离 ,生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四、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
.
判断下列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Cu、盐酸、NaCl溶液、
CO2、H2CO3 、 BaSO4、NH3、
甲烷(CH4)、CaCO3
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Cu(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该化合物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在水中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是电解质。
(5)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大多是电解质,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部分氢化物和大多有机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
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
例如: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NaCl ==== Na+ + Cl-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1.方程式前后原子个数守恒
2.方程式中电荷守恒
3.原子团不能拆开写,如CO32- 、 HCO3-、OH-、SO42-等(但强酸的酸式盐除外,如HSO4-)
.
一、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组成:分散质、分散剂)
2、分类:溶液、浊液、胶体
3.胶体的性质与运用: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丁达尔效应。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3、电离方程式
课堂练习
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B
.
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C
3、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
(1)硫酸 (2)蔗糖 (3)氨气 (4)HNO3 (5)NH3·H2O 
(6)锌粒 (7)NH4Cl (8)乙醇 (9)石墨 (10)Ca(OH)2 (11)盐酸
(12)H3PO4 (13)Na2O
.
4、电离方程式书写
1、硫化钾溶液
K2S ====2K+ + S2-
2、硫酸铁溶液
Fe2(SO4)3 ==== 2Fe3+ + 3SO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