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部编版 八上历史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标要求
知道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击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正面战场战事激烈,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9月24日,这一天,中国人的抗战信心跌落到了冰点。在华北,半壁山河沦丧;在上海, 罗店防线被突破;在武汉,九月大轰炸已炸死了三千平民。中国军民极度渴盼着一场胜利!
山西危机四伏,太原城岌岌可危。
中国人民期待的第一个胜利何时到来?
山西位置
大同
太原
天津
1937.8
1937.9
一、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天 津
北平
大同
平型关
淞沪会战
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略性防御战役。
主要战役:
天镇战役、 平型关战役、 忻口战役、
娘子关战役、 太原保卫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
板
垣
征
四
郎
平型关战斗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太原会战体现出国共两党的密切配合。
战略地位: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河北北部平原与山西之间的最便捷通道。自秦汉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结合教材回答:为什么共产党要在平型关设伏?
背景
1、必要性: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太原
平型关地形
地形险要
易守难攻
背景
结合教材回答:为什么共产党要在平型关设伏?
1、必要性: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可能性:平型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
杨永松回忆:"在山上等待进攻的时候,战士们全身都淋湿了,很冷,但是恶劣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士气,大家都知道,这是第一仗,一定要打好!"
1937年9月25日5时30分,强勇和战友们已经埋伏了几个小时,突然,公路上出现了一辆日军卡车。"等啊等啊!等那个汽车哗哗地开过来了,那个大洋马也来了,又是汽车,又是马车,哗哗地过来了,他趾高气扬很不在乎,就往里走。"
老爷庙的坡很陡,昨夜的大雨此时反而帮了八路军的忙,下雨路滑,日本兵根本上不去。"日本鬼子他为什么上不去呢?他穿的是大皮鞋,我们是草鞋。"陈绍清一边说一边爽朗地笑了起来。
"这时候看到日本鬼子那个尸体,那真是车上车下东倒西歪的,山沟里、山坡上到处都有他们的尸体。看当时尸体那个怪相,真是难以形容,那真是七零八落。"回忆起伏击战结束时的情景,强勇老人兴奋的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摘自《我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天 津
北平
大同
平型关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
板
垣
征
四
郎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①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④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林彪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讨论:如何理解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平型关大捷
战后的115师,可以看出缴获的粮食、防毒面具等物,还有日式钢盔
材料 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同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讨论:如何理解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2)平型关大捷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抑制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3)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太原失陷
上海失陷
南京失陷
亡国论
速胜轮
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大唱中国“亡国论”。1940年3月汪精卫彻底沦为汉奸,成立了王伪中央政权。汪精卫: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而且中国的抗战意志越坚定,亡国的速度越快。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先进武器的支持,宣扬“速胜论”“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毛泽东对抗战有何观点?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
《论持久战》
时间
观点
意义
目的
1938年
抗战是持久战、要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阐述了中共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
为驳斥当时的错误观点,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总方针
时间
发展
中枢
作用
1940年
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等地创建了1亿人口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延安---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
共产党战略总后方、指挥中枢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方法
游击战
麻雀战: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袭战:破坏交通线、补给线
地雷战:利用地形灵活地选择埋雷地点
地道战:形成内外联防
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与民众之中。
——毛泽东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夜袭战
利于秘密接近,近战歼敌,出奇制胜。
能打能躲、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根据地军民利用地雷巧妙地同敌人进行的战斗。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减轻负担
政治
经济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
民主选举
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政治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包容性强
代表性广
团结各阶层抗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
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
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
三三制原则
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员构成
1/3
1/3
1/3
抗日根据地
一方面减少地租的租额与高利贷利息,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提高农民从事抗战、生产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同时实施交租交息,承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经济
为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兵力比例表》 1938年 1942年 1944年
敌后抗击日军兵力比例 58% 63% 64%
材料: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 我们被诱入内地......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作用。
1.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
3. 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是相持阶段抗战的主战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
胡德林/胡福才
白求恩
柯棣华
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救治大批伤员。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在中国逝世。
印度医生,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因病在中国逝世。
百团大战中,聂荣臻救下日本女童美穗子。
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革命主义……精神在传承!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1
“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囚笼政策
封锁沟
铁丝网
目的
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目标
1940年下半年
华北地区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
百团大战
战果
意义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军民破除日伪碉堡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材料二:(共产党)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使平汉铁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而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国民党《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
材料一:
①敌后战场是相持阶段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评价
战 役 名 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1937年 9月
平型关
八 路 军
一一五师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
大批军用物资。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938年
台儿庄
李宗仁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1940年8月
华 北
彭德怀
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
拔掉据点近3000个,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
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
最大规模战役
平型关
大 捷
台儿庄
战 役
百 团
大 战
易错易混点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
最大的一场胜仗。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
1.正面战场
(1)抗战初期:主要战场
消耗了日军,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支援了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相持阶段: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面战场地位下降。
2.敌后战场
(1)抗战初期:确立了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略方针,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2)相持阶段:主要战场
一方面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方面巩固了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总体而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从而使得抗战胜利。
1937.8-11
淞沪会战
1938.3
台儿庄战役
1941.12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9.25
平型关大捷
1940下半年
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938.6
武汉会战
1937.7.7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知识结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1937.9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打破日本三个月亡中国的迷梦
正面战场第一个胜利
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
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
八路军大规模进攻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抗日神剧几时休?
1942年1月15日《敌寇在华北的强化治安运动》一文指出:“所谓‘三光政策’就是敌人每次‘扫荡’我根据地时,常挨村洗劫,将男女杀光,东西抢光,房屋烧光,造成一片焦土,使我军民无法安居,形成所谓‘无人区’。在实行‘三光政策’时,敌人特别注意对我生产工具与牲畜之破坏与掠夺,企图根本摧毁我生产,以饿死我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