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拊掌(fǔ) 谬误(miù) 虚拟(nǐ) 流水汤汤(tāng)
B.奴仆(nú) 彻底(chè) 霎时(shà) 驰骋(chěng)
C.抽搐(chù) 嵩山(sōng)婢女(bì) 波光粼粼(lín)
D.恬静(tián) 凹凸(tū) 尴尬(gà) 入场券(quàn)
2、读拼音,写词语。
他说话风趣yōu mò( ),但总给人留下一种不kào pǔ( )的印象。他常常xuàn yào( )自己丰富的经历,但给人一种chún cuì( )卖弄的感觉。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B.惟妙惟肖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C.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4、选词填空。
清静 恬静 幽静
(1)可爱的小女孩有一张( )的脸。
(2)茫茫的树林子深处十分( )。
(3)退休的爷爷在家里过着( )的日子。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意思)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6、按要求填空。
(1)写一句抒发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 。
(2)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游戏时,你真想对他说: 。(填格言警句)
(3)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7.我会填。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
2.古语有云:“_____,______。”不可改也。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④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③贾人:商人。④学宫:学含。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 舍:______。
(2)遂居焉 居:______。
(3)遂迁居市旁 迁:______。
(4)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经好几天了,于是在齐国临淄(zī)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biàn,拍手鼓掌)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余音绕梁:
2.从哪里可以看出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旅店主人为什么只好又把韩娥请回来
4.结合掌握的文言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
(2)喜跃抃舞,弗能自禁。
5.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或形容歌声美妙的四字词语 至少写四个。
三、习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等。把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获得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