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怎样判断三角形全等(1)
备课组成员: 审核者:
学习目标:(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课前预习:课本P28----29 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 及其
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 及其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 这个判定方法可以简单地用“角边角”或“ASA"来
表示。
2,推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 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
的 及其中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判定方法可以简单地用“角角边”或“AAS”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课本P25——27完成下列题目
(1) 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C.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边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D.全等三角形等角的对边相等
(3)如图所示,图中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写法中正确的是( )
A.△ABE≌△AFB B.△ABE≌△ABF
C.△ABE≌△FBA D.△ABE≌△FAB
(4)如图所示,△ABC≌△CDA,并且AB=C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1=∠2 B.AC=CA C.∠D=∠B D.AC=BC
2、公理的获得
实验与探究
已知 α=700 ,β=500 ,,,,a=5厘米。在硬纸上画出三角形,使B=α C=β BC=a
剪下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剪得的三角形进行比较,这些三角形能重合吗?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样结论?
角边角判定定理:
符合语言:
强调:①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②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练习.如图,已知 ∠1=∠2,∠C=∠E,AC=AE
试说明 △ABC≌△ADE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1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如图,已知△ABC和△DEF中 ,BC=EF,∠A=∠D,∠B=∠E ,
(1)∠C 与∠F相等吗?为什么?(2) △ABC与△DEF全等吗?为什么?
推论: (角角边判定)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三、巩固练习(公理的应用)
1.右图中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不全等 B.它们的周长不相等
C.全等 D.不确定
2.在△ABC和△A1B1C1中,已知AB=A1B1,∠A=∠A1,若要证△ABC≌△A1B1C1,还需要 ( )
A.∠B=∠B1 B.∠C=∠C1 C.AC=A1C1 D.以上全对
3.如图所示,已知∠BDC=∠ACD,∠ADB=∠BCA,求证:△ADC≌△BCD.
图
四、学习小结:
收获筐 问题箱
达标检测
1,如图 A D
O
B C
B=C,AB=DC,证明 ABO DCO应首先选择的方法为( )
A,ASA B。AAS C。定义判定法。D。无法证明。
2,“AAS”判定方法
3.如图
C
B
A O
D
AB与CD交于O,A=C,AO=CO,又因为 =
所以 AOD COB,其依据是
4.如图 A
D C
B E
已知:AD=AC,要判定 ADE ACB,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添写一个即可)
5,如图: D
A
B C E
已知:,B C 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C DE AC=CE,
ACD=B
求证: ABC CDE
如图所示,∠1=∠2,∠C=∠E,AB=AD
求证:BC=DE
2、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CBE=∠BCD
求证:CD=BE,BD=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