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09-1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0 12: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
1、 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3分)
①斑lán ②逶yí ③jīn 持④沟壑 ⑤倏地 ⑥联袂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用正楷字填入横线并改正。(4分)
横空出世 络印 顺息万变 浣妆 险峻 改为 改为
容光换发 喧嚣 娓娓动听 娴熟 弦目 改为 改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它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集中描写了英方撤离香港的整个过程,表达中国人民在香港回归后的欣喜之情。
C、《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呈现出了自嘲、自解、自矜、自慰的心态,但比《小石潭记》中的柳宗元要显得旷达乐观。
D、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主要特征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4、仿照例句,在下面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不超过10个字)(2分)
例句: 苦难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法律是维护秩序的红绿灯。
仿句:(1)奉承是              
(2)忠告是        
5、名著阅读,依示例填空。(5分)
(1)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 ;人物: ;故事: 。
(2)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是 (人名),他在荒岛上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后来这个野人成为了他的的忠实奴仆,这个人就是 (人名)。
6、读下面三则消息,将三者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消息一:中华网1月26日电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暗示他将要求修改日本战后宪法,以便让日本自卫队正式改名为军队。小泉是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说这番话的。他说:“在日本宪法下,我们被禁止把自卫队称作军队,但是在外国人眼中,他们是军队……宪法中的好几点不太符合常理。”
消息二:新华社东京2月4日电 日本防卫研究所24日发表的2004版《东亚战略概观》认为,日本为了自卫,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对敌国的导弹基地进行攻击。
消息三:新华网巴格达2月8日电 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批主力部队当地时间8日上午分乘25辆军车跨越科威特和伊拉克边界进入伊拉克。这是自二战后日本自卫队首次被派到海外战斗尚在继续进行的国家。
主要的信息:(40字以内)(4分)
7、根据内容填空(8分)
(1)、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常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就有两句诗意思与此相近,它们是: , 。
(2)在《渔家傲》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立业和思乡之情的两句 :
, 。
(3)《过故人庄》中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的句子是: , 。
(4)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 ,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2、 古文阅读(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根据文段内容,用原文填空(2分)
(1)写出文言文中从听觉写流水的四个字:    ;
(2)写出小石潭得名原因的五个字:    。
9、翻译第二段文言文语段中两个画线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一项是( )(2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11.第2段以借写鱼来写 ,突出潭水的 的特点。本段写静景的句子是 ,写动景的句子是 。(4分)
3、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1——6题。(15分)
①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②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③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④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⑤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⑦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2.第⑤⑥句中的两个“仿佛”含义一样吗?为什么?(2分)

13.作者写两次到周庄的印象,分别用下面两个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①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②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其中“水墨画”的特点是 ,它突出了古镇 的特色;“版画”的特点是 ,它突出了古镇 的景色。
14.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先从 觉的角度描写阳光下的雪景,再从 觉描写 ,令人神往。(3分)
15.第②句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请说出它的好处。(2分)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16.第③、⑤句中有两个“到处”各有所指,第③句指的是 ;第⑤句指的是 (2分)。
17.第⑥句中的“丝竹”一词指的是 ,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也有这种用法的句子:“ 。”(2分)
(二)父 亲 (15分)
⑴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⑵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上来,目光凝视着远方……
⑶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攥着课本回来,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进屋,看见父亲正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⑷上了中学,两个哥哥接连娶了媳妇,家里的生活就更清苦了。父亲知道我要在城里念书,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了纽扣,拉顺了衣服……
⑸我的眼湿润了,知道这钱来之不易。望着父亲那憨厚的脸,嘴角抽动了半天,也没有吐出一个字。父亲似乎要笑,却又掏出烟锅“吧嗒”了几下说:“穿上吧,娃。爸手头紧,衣服不太好,到城里别让人家笑话。要好好地学习哟!” 。
⑹父亲常来学校。一看见他打满补丁的衣服,我的心底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父亲望着我,似乎要说出许多话,最后仅仅说:“爸又来了。”他解开纽扣,从口袋深处摸出一个粗布缝的钱包,从里面翻出几张纸币递给我。然后便叫我快回教室去。
⑺望着父亲那远去的背影,泪水又糊湿了我的眼睛。我仿佛看见父亲吆喝着黄牛,吃力地在岗上犁地;看见父亲汗如雨下地挥舞着镰刀,在割麦子;看见父亲蹲在门前,目光悠悠地凝视着远方……
⑻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地吸着。
⑼父亲已经很久不再喝茶了,回家的时候,我特意称了一包茶叶,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他叹息着冲我摆手,还不住地重复着:“瞎闹,这娃从城里耍坏了,不知道珍惜钱!”他把烟锅捏在手里,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我吓坏了,连忙解释:“爸,这钱是您给我的,我没有舍得花,省了一点才……”
⑽父亲忽然怔住了,嘴角抽动了好几下,眼睛呆滞地盯着我。好一会儿,才一把抓住我的手,那树皮一样粗糙的手不停地颤抖,一滴泪打在我的手上,哭了。
⑾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初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那黑瘦的身体,我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八年级语文 第6页 (共8页)
⑿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耕地了;也许他正挥舞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18、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父亲”对“我”的希望及关爱的几件事,请概括出 其中的两件。(4分)
(1)
(2)
19、阅读文段,联系全文理解下列词句的含义。(4分)
(1)第⑶段“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一句中的 “希望”是指什么
(2)第⑷段“父亲老了!”这一句子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 表现了“父亲” ______________ 的性格特点。(4分)
21、联系现实,用一段话写出你品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50字以内)(3分)
4、 作文(50分)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便成熟了。”的确,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太多的太多的事,都给我们以启迪、教益和帮助。
22、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书写清晰。
答案
1、①斓 ②迤 ③矜 ④hè ⑤shū ⑥mèi
2. 络—烙 顺—瞬 换—焕 弦—眩 3、B
4、示例:(1)(奉承是)诱人堕落的陷阱。(2)(忠告是)医治灵魂的良药。 此题属开放性仿写题,只要意思相近,修辞,句式相同即可。
5、(1)如《水浒传》,吴用,智取生辰纲。(2)鲁滨逊、星期五
6、日本企图通过修改宪法,恢复其军队,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实现其对外扩张的野心
7、(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古文
8、(1)如鸣佩环  (2)全石以为底 9、(1)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在爬行,或隐或现,也能看得见。(或:忽明忽暗,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2)(潭的)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神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幽深得使人感到忧伤。(或: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0、C
11.水 清澈 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一)
12、 不一样,前者是类似的意思,后者是比喻词,是似乎、好像的意思。
13、“水墨画”的特点是 朦胧而淡雅 ,它突出了古镇 春雨蒙蒙 的特色;“版画”的特点是 色彩对比强烈 ,它突出了古镇冬天白雪阳光交相辉映 的景色。
14.先从 视 觉,再从 听 觉描写 阳光下各种水声 的优美意境。(3分)
15. 运用拟人,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冬天阳光柔和的特点。
16.第③句指的是 路边、屋脊、树梢、石阶 ;第⑤句指的是 小街的屋檐下、石拱桥的栏杆、桥洞、小河的石河沿上
17.“丝竹”一词指的 奏乐的声音 ,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也有这种用法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分)
(二)
18、(1)读小学时,“父亲”常在家中等我放学,“鉴赏…‘我”的作业;
(2)上了中学,“父亲”进城给“我”买衣服,叫“我”试穿衣服;
(3)读中学,“父亲”常来学校,给“我”送钱;
(4)放假后,“父亲”因为“我”获奖而高兴,因为“我”买茶叶而生气、内疚。(4分,视考生整体概括的程度酌情给分)
19、(1)“父亲”希望“我”好好学习,好好做人。(2分,意思对即可)
(2)体现了“我”为“父亲”过度辛劳、日渐衰老油然而生的心酸及
敬爱之情,并决心努力学习,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2分,意思对即可)
20、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答“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也可)(2分)
淳朴憨厚、勤俭耐劳,细心关爱儿子(2分,答对其中两点性格即可得满分)
21.开放性试题,能联系实际、谈出感受,语句顺畅即可。(3分,联系实际1分,谈感受合情合理2分)
提示:可谈文中“父亲”关爱儿子给你的感受,或者谈现实中你对父亲给你关爱的感受;或者可谈你如何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关爱之恩。
镇 别
学 校
班 别
姓 名
座 号


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