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5 10: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联系示意图分析、理解构造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综合思维)
2.举例说明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材料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要点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地质构造: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2.褶皱
(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________弯曲,叫作褶皱。
(2)类型:
①背斜:背斜岩层一般向___拱起,形成________;
②向斜:向斜岩层一般向____弯曲,形成__________。
(3)倒置现象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貌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背斜成____,向斜成_____。
3.断层
(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2)类型:
①水平方向: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______。
②垂直方向:
Ⅰ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又名_____。
Ⅱ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又名_____。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运动 相离运动(张裂) 相向运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线路分布
交通线路延伸方式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但是,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3.山区和平原影响交通线分布
项目 山区 平原
限制
选择自由度
造价
密度
形态
达标检测
1.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
C.岩层的坚硬程度 D.岩层的新老关系
2.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3.秘鲁—智利海沟位于南太平洋东部,距离南美洲西海岸约16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沟。该海沟位于( )
A.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的生长边界
B.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
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的生长边界
D.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
4.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
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
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岩层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B.向斜 C.褶皱 D.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B.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在丁处选址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6.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庐山属于(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2)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
A.华山 B.日本富士山 C.喜马拉雅山 D.渭河平原
7.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P处属于( )
A.断层 B.向斜 C.背斜 D.海岭
(2)图中,M处属于( )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U”形谷 D.谷地
8.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1)图中板块( )
A.①为美洲板块 B.②为印度洋板块
C.③为欧亚板块 D.④为太平洋板块
(2)A处海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及未来变化趋势是( )
A.消亡边界―扩大 B.消亡边界―缩小
C.生长边界―扩大 D.生长边界―缩小
9.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左图)。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
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减小线路的坡度
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通过更多的居民点
(2)现在山区新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性能的改善 B.少占耕地的要求
C.节省投资的需要 D.经济技术的提高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现实中复杂的褶皱山岩层并不一定是很规则。从而得出结论:背斜、向斜的判断不是以岩层弯曲方向和地貌形态而是岩层的新老关系。故选D。
2.答案:D
解析: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边界的相关知识。秘鲁-智利海沟位于南太平洋东部,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下形成的,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
4.答案:C
解析:地形决定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和延伸方向。在山地线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修建公路需要迂回前进。平原呈网状,分布稠密;山区呈“之”字型,分布稀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修筑道路受地形限制少,密度大,①正确;山区地形复杂,费用较高,②错误;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对公路建设影响较大,条件复杂地段应尽量避开,③正确;沼泽地区就是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区,④错误。故选C。
5.答案:(1)B;(2)B
解析:(1)中心老两侧新的岩层为背斜,中心新两侧老的岩层为向斜,所以丁处为向斜构造。故选B。
(2)甲为背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隧道应在背斜处开凿。故选B。
6.答案:(1)C;(2)D
解析:(1)据图可知,庐山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属于典型的断块山。故选C。
(2)鄱阳湖和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陷落形成的。故选D。
7.答案:(1)B; (2)D
解析:(1)图中,P处岩层向下凹,属于向斜构造,B正确;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A错误;背斜岩层向上拱,C错误;海岭形成在板块生长边界,图示没有板块生长边界,D错误。故选B。
(2)图中,M处地势比两侧低,位于两座山岭之间,属于谷地,D正确;冲积平原、冲积扇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M是背斜形成的山岭被侵蚀形成的,A、B错误;“U”形谷 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谷深,两岸陡,C错误。故选D。
8.答案:(1)D; (2)B
解析:(1)本题考查板块构造运动的相关知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欧亚板块,②为非洲板块,③为南极洲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故选D。
(2)本题考查板块构造运动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A处海域为地中海,地处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是两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在板块挤压作用下未来会逐步缩小。故选B。
9.答案:(1)B; (2)D
解析:(1)区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迂回前进,可以减小线路的坡度,提高行车安全,B正确;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也不是为了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AC错误;通过更多的居民点不一定要将公路修建成“之”字形,D错误。故选B。
(2)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资金更加充足;另一方面,技术水平提高,为建设高速公路提供了保障,所以现在山区新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D正确;与汽车性能的改善的关系不大,A错误;新建高速公路尽量取最短距离,对耕地的占用可能减少,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增大了建设投资,C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