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8课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四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八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自由读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与段落感受到将心比心将给人带来的温暖与幸福。
2、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八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整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二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爱满人间的真情;同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通过对语言的反复品读初步感受人物的情感,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家庭条件较优越,因此对文本中主人公的做法还缺乏认识。但文字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没有太多的难度。
4、设计思路:1本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或主动向老师询问。初读时,要求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再读时,拟采用移情体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要是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针对上述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相互交流中,再反复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加深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的本身。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尊严》这篇课文中的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真诚待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回忆本组其它内容,齐读课题。
回忆本组课文的其它内容,唤起“以诚相待”的情感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文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这两件事中前一件是发生在奶奶的身上,是听说的,后一件是发生在母亲的身上,是亲眼目睹的。这两件不同的事情,却带给作者同样的感受——温暖(板书)。
2、齐读:
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学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事件。
交流找出的两件事,。
找到包含“温暖”的两句话,齐读。
练习朗读,展示朗读。
?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学习活动。
让孩子学会从课文中抓住能统领全文的关键词句
?
三、感悟课文,品悟语言。
?温暖,是一个能触动人心灵的词语,是一种能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温暖呢?
出示读文要求:请大家默读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语言文字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倍受温暖?(边默读边做上批注。)
(一)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是哪些具体的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将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当成是自己的母亲。阿姨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了吗?)
拿起书来,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温暖的感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 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温暖?
“平静”:说说你的理解?(不生气、不抱怨)谁来读读,将你的感动通过朗读用声音传递出来。
师: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话训练:从母亲平静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 。
(2)你还从哪些语句读懂了母亲,感受到了温暖?母亲看到的是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感受到是什么?
是啊,这就是母亲。(点题:这种将自己的心去比照他人心的做法,就叫做——点题。)
(3)带上你的感动,齐读这一段。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轻轻地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轻轻地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母亲同样轻轻地鼓励她——
(3)你认识到了吗?孩子,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再次点题。
3、“母亲拉着……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与幸福。”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
(2)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会发现此时在母亲的心中,护士已不再是护士,而是母亲的——孩子。
(3)齐读,感受母亲的内心。
4、集中出示三段文字。
孩子们,母亲对于护士的过失,没有抱怨,仅仅是一个眼神,仅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仅仅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足以让我的内心充满温暖和幸福。
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语言文字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倍受温暖?
交流自己找到的语段。
交流学生对具体语段的感悟。
学生品读具体的词句,感受温暖。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训练学生想象说话。
学生朗读。
联系生活谈体会
朗读体会。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读文
反复练读中感悟和体会:母亲的宽容与大度
反复品读此段,感受到将心比心让人温暖与幸福的原因。
有感情地朗读。
齐读,再一次去感受母亲带给我们的温暖。
通过反反复复的语言品味和朗读,感受素不相识的阿姨让感动的真情。
通过想象说话,强化对人物的认识。
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明白什么是“将心比心”,巧妙点题。
读文章时我们只要走入文本深处,抓住重点的词句细细揣摩,就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
四、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课文学到这,此刻,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是因为们每位同学拥有了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可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哪个?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对照板书):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在生活中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些支持,我们的世界将处处是温暖,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中成长。
不疑难问题的一个教学行为,却让孩子们将一个个分量较重的词语置入了内心,学生的情感体验顿时得到了丰富与内化。
五、补充阅读,学法运用。
同学们,第二组的四篇课文让我们学会了真诚待人,学会了理解与宽容。生活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请大家继续走进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感人故事中,可以用上今天我们的学习方法——浏览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找出最受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人物的内心。开书P164,看看你读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动与启示?
1、阅读补充教材《小珊迪》P164。
2、交流:读读你最受感动的地方。
3、出示: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指名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读完故事,你觉得文中的我握住的仅仅是珊迪的手吗?(诚实、善良、信任、尊严、责任心)
◆让我们怀着对珊迪的同情与疼爱,齐读——
学生自学阅读资料
交流感受
让学生在一堂课内最大限度地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继而将习得的方法再自学一份阅读材料,真正做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教学反思
紧扣字词 感受温暖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第八册教材中第二组课文中第4篇课文,“真诚地待人处事”是本组教材的主题。在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能通过重点词句和段落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课文的内容来说,通俗易懂,学生不难掌握。但如何让学生从具体的文字感受到真情无处不在呢?我认为还是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与爱,去体会人间的真情与温暖。
一、找准基调,感受温暖
开课时,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两个感人的小故事。一个是“我”听奶奶说的,一个是亲眼目睹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但两个不同的故事给作者同样的心里感受:温暖。但为什么会使作者备受感动、心存温暖呢?在教学中,我就抓住这样一根感情主线,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慢慢地嚼,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与作者的心灵相遇,让孩子们时刻被文中的语言所感染,沉浸在温暖与幸福之中。
二、紧扣字词,用心揣摩
找准基调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我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或想象、或移情、或拓展,使学生的灵魂有所触动。如让学生找到两处不同的“平静”:平静的眼神和平静的话语,透过平静让学生想象:从母亲平静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 ;从母亲平静的话语中,你仿佛感受到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说话训练,让孩子们设身处地体会到了母亲对他人的关爱与理解。又如,在与学生交流第一件事情时,我让学生找到了“沉重”、“一直……才”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阿姨的爱心与孝心。
三、即时总结,巧解课题
水到渠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课堂上,在几处学生的回答后,我抓住课堂的生成,巧解课题。如学生聊到母亲用平静的话语对护士说时,我让学生反复练读后,抛出问题:此时,在母亲的眼中,护士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吗?她已经成为了母亲——孩子。学生通过读书,通过品读,能体会到这个份上。这时,我便即时总结:像母亲这样用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温暖他人就叫做——将心比心。
四、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当让学生对两个感人的故事有所触动时,为了升华学生的情绪体验,我在黑板上围绕“温暖”一词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心,让学生给自己加一个份量最重的词语勉励自己。也许是情感到了高潮部分,也许是学生真正地心灵碰撞,孩子们填进去的词语有: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是啊,孩子们加进去的不仅仅是词语,更多的一份心灵的温暖,情感的升华,精神的相遇。
五、学法运用,补充阅读
“略读课文略的是教师的教,不略的是学生的学。”众多著名特级教师一起论坛后对略读课文的教法给出了这样的说法。因此,在学习略读课文时,我非常注意学法的渗透。如三遍读文的做法:第一遍,浏览课文,整体感知;第二遍,默读课文,交流感受;第三遍,品读课文,斟酌词句,走进人物内心。还比如,全篇课文的学习,时刻让学生紧扣字词,让学生沉入语言文字,让学生倾听到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就这样,学完本课后,继续让学生带上这些学习方法走进教材中的另一篇阅读教材《小珊迪》,学生带上方法,走进文本。
课件21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8*将心比心读文要求: 请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将心比心的事情?读文要求: 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2134567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从母亲平静的眼神中,我
仿佛看到了 说话训练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补充阅读 阅读补充教材《小珊迪》,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动与启示? 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