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50页)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件50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5 16:1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沪教版 化学(初中)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
——燃烧
同步课堂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3.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4.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1、物质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内 容 导 航
◆ 燃烧的条件
◆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 燃烧引发的爆炸现象
◆ 防火与灭火
【新课引入】
燃烧造福于人类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学习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色的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条的燃烧
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
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特征:
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不是燃烧?为什么?
归纳与小结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什么条件呢?
交流与讨论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不能,物质要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
2、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3、火柴、蜡烛、木条和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点燃它们的方式有什么差异?“点燃”在引发燃烧中起了什么作用?
火柴、蜡烛 “点燃”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4、为什么在高温干燥的季节里,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森林里也可能发生火灾?
可燃物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自燃”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酒精和水,分别用酒精灯点燃。
酒精被点燃,水不能被点燃
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物
实验二: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蜡烛慢慢的熄灭
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实验三: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谁先被点燃。
小木条很快就被点燃,小煤块不易点燃。
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达到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在燃烧的过程中,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燃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物质具有可燃性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归纳与小结
我知道了,水蒸发吸收了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手绢的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因此手绢不能燃烧。
观察与思考
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看看谁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烧不坏的手绢
将20mL95%的酒精和10mL水混合。把一张棉布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碳+氧气
一氧化碳
C O2 CO
2、一氧化碳的性质
①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②一氧化碳有剧毒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化学性质)
③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常见燃料)
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CO O2 CO2
④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作常见还原剂)
氧化铜+一氧化碳

铜+二氧化碳
CO
Cu
CO2
O
一氧化碳的毒性
吸入人体的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人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就会感到头痛,吸入较多量的一氧化碳,就可能因缺少氧气而窒息死亡。
4、为什么要使燃料充分燃烧
节能 环保
5、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
①提供充足的氧气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3、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想一想:液化气灶、煤炉等燃具都留有空气进口,且空气进口大小可以调节;学校、工厂等单位使用的锅炉要用风机鼓风;将煤炉中的煤做成蜂窝状。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对环境污染小;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对环境污染大。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发生条件
燃烧速率
放出热量
燃烧产物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
O2充足
O2不足




二氧化碳和水
CO、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炭黑等小颗粒
燃烧的剧烈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1、可燃物的性质
2、氧气的浓度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如果燃烧太剧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交流与讨论
三、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常 见 爆 炸
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
如车胎、锅炉爆炸
气 压 过 大
在一定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如氢气、火药等可燃物爆炸
按图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吹入空气的目的是:
使面粉与空气形成混合物
2、燃着的蜡烛的作用是:
提供明火(点燃)
3、面粉能否用其他物质替代:
可用煤粉等可燃物替代
4、有何现象:
一会儿后发生爆炸
观察与思考
任何可燃性气体、可燃性固体粉末,与空气接触充分,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汽油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坑道等场所,应杜绝一切火种,防止发生爆炸。
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知识拓展
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国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1、爆炸条件: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形成混合物;在爆炸极限内;遇明火、高温、撞击时发生爆炸
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防止爆炸的方法:
通风透气、禁止烟火
四、防火与灭火
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供人取暖,烹饪食物;燃烧发出的光可以照明。这是人类的祖先在火的使用过程中早已认识到的事实。燃烧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燃烧一旦失控,会酿成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图4-6)。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防火意识,养成良好的防火习惯。
火给人类带来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想一想下列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交流与讨论
灭火原理
灭火方法
灭火事例
隔绝氧气
用灯赗盖灭
熄灭酒精灯
撤离可燃物
关闭阀门
熄灭煤气
降低温度
用水浇
木材失火
撤离可燃物
设置隔离带
森林火灾
隔绝氧气
用锅盖盖灭
油锅着火
熄灭蜡烛
降低温度
用嘴吹灭
隔绝氧气
倒二氧化碳
撤离可燃物
剪去烛芯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灭火的原理
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3)降低温度
归纳与小结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撤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
只要满足一条即可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
交流与讨论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气体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磷、酒精、汽油、液化气、氢气、面粉、棉絮……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烟花爆竹、黑火药……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火场自救知识小结:
(1)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若所有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3)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4)千万不可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梯,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护住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5)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6)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火警电话:
119
归纳小结
1、燃烧的现象和实质
2、燃烧的条件
3、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4、火险自救的方法
5、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6、爆炸
例1. (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典例精讲】
C
【答案】C
【解析】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错误;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用水灭火,容易导致触电事故,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正确;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从逃生通道走,错误。故选C。
【典例精讲】
例2.(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迅速坐电梯逃生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D
【答案】D
【解析】A、高楼起火,可能会断电,坐电梯逃生,会引发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B、图书、档案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达到了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白磷保持在水中,隔绝了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符合题意。故选D。
【典例精讲】
A
例3(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关于燃烧与灭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煤不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
【答案】A
【解析】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符合题意;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温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竖线,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因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D、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且浪费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精讲】
A
例4.(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答案】A
【解析】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故选A。
1.(202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中学校二模)202l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
2.(2021成都市通锦中学校一模)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c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预习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作业布置】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