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课件3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课件37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5 20:1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沪教版 化学(初中)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复习)
同步课堂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并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常用措施;
2.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3.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
应中的质量关系;
4. 会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会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知 识 网 络
认识化
学变化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促进燃烧的方法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定义
书写
简单计算
知识点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__________。
(2)可燃物接触_____________。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_______。
氧化
可燃性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3.完全燃烧
(1)条件: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完全燃烧
(1)条件: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充足
燃烧得快,放出热量多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氧气不充足
燃烧得慢,放出热量少
碳 + 氧气 一氧化碳
点燃
5.一氧化碳
(1)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__;
(2)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______气体,易与血液里的__________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
气体燃料
剧毒
一氧化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血红蛋白
6.促进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________;
(2)增大燃料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
7.燃料完全燃烧不仅可以_____________,还可以防止燃料不完全燃烧造成的___________。
浓度
接触面积
节约资源
环境污染
8.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而引起爆炸。
9.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混有__________________,遇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有限
膨胀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
10.灭火原理
(1)_________可燃物;
(2)_________氧气(或空气);
(3)_________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隔绝
清除
降温
1.内容: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没有改变,______没有增减,______也没有变化。
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
种类
数目
质量
知识点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是指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分子个数”守恒。
(3)质量守恒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反应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注 意】
1.定义:用_______来表示 的式子。
2.意义
(1)质的方面:表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量的方面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_______;
微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_______。
3.书写原则:
(1)要以_________为基础。(2)要遵守_________定律。
化学式
化学反应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质量比
个数比
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
知识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如反应2H2O2 === 2H2O+O2↑表示的意义为:
①宏观:
a.质的方面:过氧化氢在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
b.量的方面:每______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______质量的水和______质量的氧气。
②微观:每__________________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催化剂作用下

氧气
68份
36份
32份
2个过氧化氢分子
2个水分子
1个氧分子
4.书写步骤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
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标出生成物的状态,把短线改为“==”
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二查是否配平;
三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四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明。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计算步骤:①设未知量;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与相 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



列、求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例1 (2021洛阳市实验中学一模)燃烧和灭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类型一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A
【解析】A、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具体方法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B、不一定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例如氢气不含碳元素,但可以燃烧,故错误;C、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故错误;D、有的可燃物须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燃烧,而有的可燃物不需点燃也能燃烧.例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通过缓慢氧化就能引起自燃。故错误。故选:A。
例题解析
【变式题】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只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A
例题解析
【解析】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能灭火;水能导电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要先关掉电源;氢气等不含碳元素的物质也能燃烧,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说法不正确;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故选A。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例2(2021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一模)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8 g CO2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A
类型二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例题解析
【解析】 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B错误;CH4燃烧是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故8 g CH4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大于8 g,故C错误;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含氧元素,所以无法判断有机物是否含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学会用于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类型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题解析
例1(2021·湖南湘潭)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蕴含许多化学原理,
其反应之一为:
A.CaCO3 B.Ca(OH)2
C.CaO D.CaH2
,则X的化学式为( )
A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碳原子为1个,
氢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3个,反应后钙原子为1个,氢原子为2个,
碳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6个,所以左侧少了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
3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aCO3,故选A。
例题解析
【变式题】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生成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3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例题解析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做催化剂,反应物还少5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
故选:C。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的掌握情况。
例2 小明同学从S+O2 ===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保持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类型四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意义
B
例题解析
【解析】由反应S+O2 === SO2知:一个硫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之比为2∶1;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32=1∶1,④⑤错误,故选B。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
例5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Fe+6HCl === 2FeCl3+3H2↑
B. CO+Fe2O3 === 2Fe+CO2
C. 2NaOH+CuSO4 === Na2SO4+Cu(OH)2
D. NaHCO3+HCl === NaCl+CO2↑+H2O
类型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的判断
D
例题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客观事实,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亚铁盐;(2)化学方程式应配平、标注要正确。A中产物应为氯化亚铁;B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中氢氧化铜化学式后面应有沉淀符号;故A、B、C皆错。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掌握情况。
例6 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类型六 纯净物的简单计算
C
例题解析
【解析】本题虽为选择题,但实际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种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2H2+O2 === 2H2O ;②2CO+O2 === 2CO2 ; ③CH4+2O2 === CO2+2H2O;比较三个反应可知,当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相等时(即反应中氧气的化学计量数相同),消耗H2、CO、CH4的分子个数比为4∶4∶1,其质量比为:8∶112∶16=1∶14∶2,故三种物质等质量时,氢气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CO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少。
点燃
点燃
点燃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涉及含有杂质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7 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 1 000 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类型七 利用含杂质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
答案:583.3 t
【解析】解:1 000 t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 === 2Fe+3CO2
160 112
800 t x x=560 t
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为560 t÷(1-4%)=583.3 t
答: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583.3 t。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计算。
例8 有资料表明,氧化铜对氯酸钾(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现将2.4 g CuO与W 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W g。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求生成O2的质量;
(3)求W的值。
类型八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算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解析】(1)2KClO3 2KCl + 3O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2.4 g+W g-W g=2.4 g。
(3)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Wg 2.4 g
245∶96=Wg∶2.4 g,W=6.125 。
答:生成O2的质量为2.4g;W的值为6.125。
CuO

====
CuO

====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完成导学案 。
【作业布置】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