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文档属性

名称 颐和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1 22:47:00

文档简介

颐和园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小学四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颐和园》第一课时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内容分析:本课是按游览的顺序一个景一个景的描写的,要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游览顺序。什么是移步换景,在朗读中感受着颐和园的美丽与壮阔。
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同学不能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上老师还需要多指导。
4、设计思路: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颐和园(指名学生读)?板书课题
?
学生整体了解颐和园
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了解颐和园的具体位置
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5’
?
?
?
?
?
?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3’
?
关于颐和园,通过查阅资料,你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讲述)
师总结:在人们的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走进语言文字中的“颐和园”,领略皇家园林的美丽,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啊,那我来考考大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评价:小火车开得不错,同学们真聪明。
?
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来了解颐和园
?
?
?
?
?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课前的预习对学生学习颐和园有一定的帮助,让他们更主动地学习,而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上老师的教授
?
?
?
?
学会生字词,读准字音,了解词语的意思。只有扫除生字词的障碍才能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
新授:整体感知课文8’
1.????? 颐和园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生自由说)
总结:大家都说得不错,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总的特点,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
2.????? 同学们读了课文,颐和园中有哪些景点呢?
生自由回答
(出示课件)
3.?????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告诉我们?
(1)???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2)???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出示课件)
开火车读出现的句子
师总结:这些句子清楚明白的告诉了我们,作者先是游览了长廊,接着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然后登上万寿山,最后到达了昆明湖。
这种以游览景点的先后顺序向我们介绍,我们就称之为游览顺序。
?
让学生理解颐和园的整体感觉,学生讨论找出颐和园所写的几个景点,再从这几个景点中体会什么是游览的顺序。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到分部分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才是游览的顺序,怎样找到作者的游览顺序。句子清楚明白的告诉了我们,作者先是游览了长廊,接着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然后登上万寿山,最后到达了昆明湖。这种以游览景点的先后顺序向我们介绍,我们就称之为游览顺序。让学生知道游览顺序的定义。
?
新授:具体感知长廊的美12’
?
4、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别具一格的长廊吧!
(指名读?)
5.听了他的介绍,?你能用一个什么字赞美一下长廊?
(长、美)板书
6.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长?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板书
7.谁能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再试试。
评价:你读得真好
8.那么,长廊的美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呢?请你来说一说。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绿漆、红漆,多漂亮的颜色,还有哪儿没?)
板书:颜色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什么是横槛?放图片,理解横槛。
2)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关于长廊的补充介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补充资料:长廊北依万寿山,面向昆明湖,全场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四千多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名著。
3)学生谈体会
师总结:真了不起啊!这些横槛上的图案精美绝伦,美得让我们惊叹,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这句。(齐读)
板书:图案
(3)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花开花谢,常开的鲜花给长廊增添了别样的风景,太美了)
(4)??? 板书:这样的长廊给了作者什么感受?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那习习吹来的微风,吹得人们心里也美极了。
板书:微风
9、刚才我们从文字上欣赏了长廊的美,想亲眼看一看吗?
我请一个同学当导游,你来解说我们来欣赏。
1)??????????? 学生练习读
2)??????????? 导游介绍,指名读 (两名)出示课件
感谢导游为我们介绍了如此美得长廊,看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似乎都陶醉了。
3)刚刚我们从画面中体会到了文字的美,下面我想听听同学们从文字中读出画面的美。 齐读?(配乐)
花木
?
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总结长廊的特点。从具体的数字中体会长廊的长,通过阅读文段去感受长廊的美。了解什么是横槛。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长廊,使其形象具体。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从不同方面感知长廊之美。
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概括一个地方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具体的数字中体会长廊的长,通过阅读文段去感受长廊的美。了解什么是横槛。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长廊,使其形象具体。仿佛身在长廊之中,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从不同方面感知长廊之美。让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那站在长廊上吹着昆明湖上湖风地感觉。那一定很美吧!
?
新授
8’
走过长廊作者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他又见到了什么景致呢?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找一找?
反馈:相机板书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师总结:要把颐和园的美读出来,我们的办法是朗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注意说明“大而美”的词语。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壮观的“佛香阁”。
11.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1)哪些词语写出了佛香阁的美?
(相机解释耸立,放图片)板书:金光闪闪 耸立
补充资料:佛香阁高41米,并且它又是建在60多米高的山坡上的,这时作者站在山下向上看,佛香阁就显得更高了。气势宏大
2)??????????? 排云殿又美在哪里呢?
相机板书:金碧辉煌
3)??????????? 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度给大家听。(指名读)
4)??????????? 范读:看到了这么美得景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行吗?
5) 齐读
?
学生找出万寿山脚下作者看到了什么?回答出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找出景色的特点,读出特点。补充资料,让学生增加更多知识。
要把颐和园的美读出来,我们的办法是朗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注意说明“大而美”的词语。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壮观的“佛香阁”。用这样的语言,更贴近生活,让孩子们能深刻体会在阅读中的美感。
?
课堂总结
2’
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精美的长廊,看到了金光闪闪的佛香阁及金碧辉煌的排云殿。那么颐和园还有哪些美景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游览。
?
在脑中回顾课中所学
课堂的总结让学生们不但回忆了刚刚游览的地方,也让学生期待下次课中游览地点。
?
四、教学反思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导学生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及心理感受,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成功的乐趣。
?2.颐和园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其实,园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绍的这几处,还有许多,教师可作为对课文描写的扩展延伸。让学生极尽自己所能,有的从网上查找有关颐和园中的其他景观的资料,有的可以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有的可以去图书馆阅读。学生互相交流,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能力。
3.本设计运用了看、听、读、比较、说的方法。采用了听录音、看课件,看录象,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同时,还精心设计了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背诵优美的句子,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