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5 21: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
袁绍
袁术
马腾
刘表
孙策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操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乌巢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 响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3)实行屯田
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的原因?
主观上:
客观上:
袁绍骄傲轻敌;人民渴望统一
东汉末年在州郡割据局面下的社会状况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白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人民渴望?
和平、安定、统一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困苦;
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佣兵割据,战乱不断。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赤壁之战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刘备
刘备
刘备
曹操
20多万大 军
孙权
孙刘联军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赤 壁 之 战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左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 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思考: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你从这两场战役曹操的一胜一败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及正确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启示:
①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②战略战术要得当
③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
诗歌反映了曹操怎样的人生理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曹操《短歌行其二》
曹丕
220年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2年

建业
三国鼎立
开始于:
220年
三国鼎立终形成

洛阳,220

229,建业

221,成都
曹丕
刘备
孙权
三国的治理和开发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三国形势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探究: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判断标准
1.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2.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小结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C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