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四年级下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20课《花的勇气》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2、内容分析:
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4、设计思路: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学习要求,确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由拓展导入,让学生看到冯骥才先生所描写到了另外两个有关于春天的画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着重体会展示花儿勇气的具体语句,细细品味,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
?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课件出示维也纳的图片)有位叫冯骥才的作家曾三次去维也纳,他写了一篇文章——《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第一个画面(音乐配以文字)——第一次是五月,维也纳留在他记忆中的是这样一个画面: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活力的春天画面!(指名读)
第二个画面:第二次去维也纳,是三月,那是一个更令人惊叹的画面: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捎来的春天的风! 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 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指名读)
3、作者第三次去是四月,维也纳留给他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呢?这个画面就藏在第20课里面,让我们去文中寻找吧。
4、齐读课题。
?学生自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感受画面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读导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1)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来,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学生读导读提示,归纳本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的学习要求有一个整体的感官,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
1、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在不懂的句子旁打个问号。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填空题:
课件出示: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以下填空题。
A、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B、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C、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D、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E、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3、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小花在风雨中怒放的情景,向我们一幅美丽的画面,他从中感悟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4、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是读不明白的句子吗?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完成填空题。感知课文大意,对文中不明白的地方质疑。
?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精读课文,品读句子。
?
1、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地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反馈。重点讲解:
师:你和我的感受一样,我也喜欢这个句子,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课件出示: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象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1)齐读
(2)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写心情的词语,那你是从哪感受到作者很惊奇呢?
师随机总结学法:表扬这位同学真会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来品读,感受到了小花的……,那你还能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花儿的其他特点呢?
从“满满一层”“多、密、辽阔”可以看出花很多;
从颜色、“纯洁、娇小、鲜亮”可以看出花很美;
从“藏着、齐刷刷、冒”可以看出花的茁壮、顽强。
师小结: 作者曾以为四月的维也纳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明亮的小花,没想到作者却在青草下边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生命力顽强的小花。强烈的对比使作者的心情由失望变成了惊奇。
(3)谁能读出作者的惊奇?(指名读,生评,再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
2、问:作者冯骥才善于用细腻的笔触呈现自然美,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课文中还有一处也是描写花儿的句子,也同样表达了作者的惊奇,你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问: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又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的呢?
小结:我们读课文就要像今天一样抓重点词语细细读,细细品,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继续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说话训练:在作者的眼中,花儿仿佛在说什么?(出示句子: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好象在说:?????????。)
5、引:风雨中的小花是多么顽强啊,所以作者感悟到(读)
课件出示: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问:谁来读出花儿的勇气?(指名读)
问: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是什么?(破折号)为什么要使用破折号呢?
问:谁来读出生命的勇气?(指名读)
是呀,作者看着风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不禁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师范读、齐读。
6、课文学到这,我们开始不明白的那些地方你弄明白了吗?谁来说说。
7、大家说得真好!看样子你们是真正读懂了作者的心,也读懂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8、小结:冯骥才先生在他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的最后这样写:拥有了这三个画面,我便拥有了整个春天。
……
……
五、写话延伸,提升情感
?
?
?
望着眼前冷雨中的小花,作者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大自然赋予的生命总是那么美好,那还有哪些弱小的生命给以我们启示呢?请拿起你的笔,把你所想到的写下来吧!
?
?
四、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此课时,首先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通过做填空题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教学时应以读为主 ,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课件15张PPT。花的勇气冯骥才——《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枝
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
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
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
满露水,喷溢浓香,光
彩照人;它怕吵醒我,
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
辉煌地进来了!这是一个
多么富有活力的春天
画面! 第一个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岸边,
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
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
眼,噘着芬芳的小嘴,
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
捎来的春天的风! 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
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
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第二个画面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在不懂的句子旁打个问号。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填空题。1、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
5、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象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
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
足,好象在说:??????????.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