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
一、单选题
1.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有机酸,在柑橘属的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较高。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 , 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精细化工领域,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Mg B. Fe2O3 C. NaOH D. CO2
2.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
A. CaO B. NaCl C. NaOH D. H2SO4
3.右图是无色溶液X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无色溶液X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澄清石灰水 D. 硫酸钠溶液
4.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AgNO3→HNO3;②Fe2O3→FeCl2;③Cu→CuCl2;④Cu(OH)2→CuCl2;⑤Fe→FeCl3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5.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AgNO3→HNO3;②Fe2O3→FeCl2;③Cu(OH)2→CuCl2;④Fe→FeCl3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如图两圆相交部分表示四种物质两两之间的相互反应。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处形成黄色溶液 B.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c处溶液呈红色 D. a处产生可燃性气体
7.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制作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相似。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铁 B. 二氧化碳 C. 氧化铜 D. 氢氧化钠
8.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或CO32-
B.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 CaCO3与BaCl2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能生成沉淀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
10.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图,仔细阅读实验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
B. 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 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 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11.化学是初中阶段的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能用某些化学原理来解释。下列有关的化学概念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B. 如果我们的环境没有任何污染,那么雨水的pH应该是7
C. 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中,不把水倒入浓硫酸的的原因之一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盐酸边震荡,目的是为了使两者充分反应。
1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倾倒液体
C. 测量pH
D. 称量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3.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蝴蝶颜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
14.通过一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 等(写二条即可)。
(2)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等气体(填一种即可),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解答题
15.血蛤是温州人爱吃的美食,其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可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血蛤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血蛤贝壳制成粉末、晾干,称取5克粉末样品放入装置乙,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鼓入一会空气,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将10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每次反应当装置乙中反应停止后,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再记录装置丁中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装置丁的总质量/g 100.50 101.08 101.66 101.68
(1)装置丙中的干燥剂是 。
(2)计算血蛤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若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则血蛤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并请说明理由 。
四、实验探究题
16.为验证稀H2SO4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图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 (填字母)。
(2)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检验试管C中变成无色的溶液中是否含H2SO4,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 检验。
A. BaCl2溶液 B. Ba(NO3)2溶液 C. Na2CO3溶液 D. Cu(OH)2溶液
(4)将试管E中的浊液过滤,为探究滤液的成分,小李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滤液加入锌粒,验证滤液中含有HCl和H2SO4。
方案二:滤液加入Na2SO4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HCl和BaCl2。
其中方案 (填“一”或“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将药品更换为 (填字母)。
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Na2CO3固体 d.金属铝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性质分析,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但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解答】A、镁的活动性大于氢,能与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可以与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为碱,与酸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不能与酸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A.氧化钙不能与碱反应,也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A不合题意;
B.氯化钠不能与碱反应,也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不能与碱反应,也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C不合题意;
D.稀硫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框图中所给物质间反应的现象,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分析。
【解答】A、稀盐酸与氯化钡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符合题意;
C、石灰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能与氧化铁、氯化钡、氢氧化铜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钠不能使石蕊变色,不能与氧化铁、氢氧化钙、氯化钡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①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故①符合题意;
②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而不是氯化亚铁,故②不合题意;
③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③不合题意;
④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④符合题意;
⑤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是氯化铁,故⑤不合题意。
则①④符合要求。
故选D。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分析,由物质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判断。
【解答】硝酸银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① 正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② 错误;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③正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④ 错误;
故选C。
6.【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产物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D.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呈红色,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判断。
【解答】稀盐酸能够与铁反应,生成铁盐和氢气,故A不合题意;
二氧化碳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符合题意;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C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能生成氯化银沉淀分析;
B、根据碳酸盐和活泼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分析;
C、根据沉淀的盐与盐不能发生反应分析;
D、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解答】A、 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CO32- 或Ag+,不符合题意;
B、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固体可能是金属,可能是碳酸盐 ,不符合题意;
C、 CaCO3难溶于水,与BaCl2不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剂质量除氢氧化钠溶液中水之外还有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的水,所以反应时溶剂质量增加幅度大于反应结束后,不符合题意;
B、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所以产生沉淀质量要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质量后才开始产生,不符合题意;
C、 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温度恢复后溶质质量分数再变大,符合题意;
D、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相等量氧化锌与碳酸锌反应时氧化锌产生硫酸锌质量大于碳酸锌,因酸相等固体足量,所以最终产生硫酸锌质量相等,溶液质量也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1)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3)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4)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A.实验①滴加食醋,产生气体,只能证明蛋壳成分可能是碳酸盐,不能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 , 故A错误;
B.实验②是向碎鸡蛋壳中加入水和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不能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故B错误;
C.灼烧蛋壳后的生成物加入水之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实验中不是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故A错误。
故选C。
11.【答案】 B
【解析】【分析】A、根据酸碱度的定义及pH的取值分析;
B、根据正常雨水呈酸性分析;
C、根据浓硫酸溶解时放热分析;
D、根据溶液间反应振荡可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
【解答】A、 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不符合题意;
B、正常雨水因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呈酸性,符合题意;
C、 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中,不把水倒入浓硫酸的的原因之一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 ,且水的密度小,会使水沸腾溅出,不符合题意;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盐酸边震荡,目的是为了使两者充分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瓶口和标签三处的位置分析;
C、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A、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不符合题意;
C、测pH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值,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1)脱水;吸水
(2)挥发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分析;
(2)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和酸性分析。
【解答】(1)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蝴蝶挂在浓盐酸上方,蝴蝶颜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1)脱水;吸水;(2)挥发。
14.【答案】 (1)H+;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2)H2(O2);CaO+H2O=Ca(OH)2
(3)H2SO4+Ca(OH)2=CaSO4+2H2O
【解析】【分析】(1)根据酸溶液的特点和酸的通性分析解答;
(2)只有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才能与它干燥。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H+ , 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等。
(2)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H2(O2) 等气体。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H2SO4+Ca(OH)2=CaSO4+2H2O 。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浓硫酸
(2)解:分析实验数据,产生CO2的质量为0.58克×2+(101.68-101.08)克=1.76克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m 1.76g
m=4
海蝶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CaCO3%=4克÷5克=80%
答:海蝶峭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偏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丙装置的质量增加量变多,使测量结果偏大。
【解析】【分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据此推测装置丙中的干燥剂。
(2)比较底1组和第2组数据可知,每加入25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01.08g-100.5g=0.58g,则第2次加入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58g×2=1.16g。将第2和第4组数据比较可知,再加入50g稀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1.68g-101.08g=0.6g,前后相加计算出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对二氧化碳质量的测量产生的影响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AD
(2)2Al+3H2SO4=Al2(SO4)3+3H2↑
(3)C,D
(4)一;b
【解析】【分析】(1)根据不同物质与酸的反应分析解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稀硫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4)在E中,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在方案一中,关键是验证有稀硫酸存在,加入锌粒后,与稀盐酸也会生成氢气,则无法确定稀硫酸是否存在。如果将锌粒换成氯化钡溶液,那么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肯定有稀硫酸的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答】(1)铝片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能产生气泡的是AD,
(2)A中的铝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
(3)C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加入氯化钡和硝酸钡,即使生成白色沉淀,也不能说明有稀硫酸存在,即硫酸钠会干扰判断,故A、B错误;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与硫酸钠不反应,故C正确;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与硫酸钠不反应,故D正确。
故选CD。
(4)其中方案一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将药品更换为BaCl2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