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
一、单选题
1.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有机酸,在柑橘属的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较高。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 , 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精细化工领域,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Mg B. Fe2O3 C. NaOH D. CO2
2.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
A. CaO B. NaCl C. NaOH D. H2SO4
3.右图是无色溶液X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无色溶液X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澄清石灰水 D. 硫酸钠溶液
4.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H B. 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 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 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
5.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AgNO3→HNO3;②Fe2O3→FeCl2;③Cu→CuCl2;④Cu(OH)2→CuCl2;⑤Fe→FeCl3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6.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8.如图两圆相交部分表示四种物质两两之间的相互反应。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处形成黄色溶液 B.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c处溶液呈红色 D. a处产生可燃性气体
9.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 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B. 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 与NaOH发生酸碱反应 D. 与Fe反应放出氢气
10.分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测定溶液的 pH D. a 处进气收集 O2
11.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制作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相似。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铁 B. 二氧化碳 C. 氧化铜 D. 氢氧化钠
12.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或CO32-
B.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 CaCO3与BaCl2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能生成沉淀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二、填空题
13.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蝴蝶颜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
14.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有 性。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 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 不断搅拌。
(3)盐酸在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三、解答题
15.血蛤是温州人爱吃的美食,其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可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血蛤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血蛤贝壳制成粉末、晾干,称取5克粉末样品放入装置乙,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鼓入一会空气,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将10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每次反应当装置乙中反应停止后,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再记录装置丁中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装置丁的总质量/g 100.50 101.08 101.66 101.68
(1)装置丙中的干燥剂是 。
(2)计算血蛤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若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则血蛤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并请说明理由 。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在学习了硫酸的性质后阅读资料得知,硫代硫酸钠(海波)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沉淀和二氧化硫气体。为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快慢的影响,小明进行如下实验:①在白纸中心用笔画一个“十”字;
②取硫代硫酸钠溶液50毫升倒入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加热,使之温度为30℃;③将锥形瓶放在白纸上,瓶底中心对准“十”字的中心(如图甲);
④取5毫升稀硫酸加入锥形瓶中,塞上橡胶塞,观察记录“十”字被遮住看不见时所需要的时间;
⑤再取3个锥形瓶,在40℃、50℃、60℃时重复步骤②③④,整理数据(如图乙)。
(1)装置甲中气球的作用是 .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发现④中加入是常温下的稀硫酸,对实验结果可能有影响,他可以对实验进行的改进是: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性质分析,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但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解答】A、镁的活动性大于氢,能与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可以与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为碱,与酸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不能与酸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A.氧化钙不能与碱反应,也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A不合题意;
B.氯化钠不能与碱反应,也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不能与碱反应,也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C不合题意;
D.稀硫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框图中所给物质间反应的现象,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分析。
【解答】A、稀盐酸与氯化钡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符合题意;
C、石灰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能与氧化铁、氯化钡、氢氧化铜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钠不能使石蕊变色,不能与氧化铁、氢氧化钙、氯化钡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C
【解析】【分析】如果铜和稀硫酸反应,那么溶液的质量肯定会增大,据此确定反应的进度;酸性溶液的浓度越小,酸性越小,而pH越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因为ab段溶液质量不变,说明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即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随着稀硫酸的减少,酸性减弱,pH增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从c点到d点,如果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如果稀硫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铜、氧气、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①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故①符合题意;
②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而不是氯化亚铁,故②不合题意;
③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③不合题意;
④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④符合题意;
⑤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是氯化铁,故⑤不合题意。
则①④符合要求。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分析】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即证明溶液呈酸性,根据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
①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涂有紫色石蕊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能证明“白雾”呈酸性,从而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②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含有氢离子。
③pH试纸可测量白雾的pH,从而可判断白雾(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的盐酸小液滴)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④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显红色,盐酸的小液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从而可证明“白雾”呈酸性,含有氢离子。
故①③④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
故选D。
7.【答案】 D
【解析】
【分析】盐酸和硫酸的鉴别需要区找出差异性,盐酸硫酸的共性是都含有H+ , 不同之处就是SO42-和Cl-。
【解答】A、盐酸和硫酸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为:HCl+NaOH=NaCl+H2O;H2SO4+2NaOH=Na2SO4+2H2O,都没有明显现象
B、盐酸和硫酸都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2HCl+Na2CO3=2NaCl+H2O+CO2↑;H2SO4+Na2CO3= Na2SO4 +H2O+CO2↑;
C、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别;
D、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H2SO4+BaCl2=BaSO4↓+2HCl;
故答案为:D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产物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D.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呈红色,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A.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不属于酸的通性,故A符合题意;
B.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属于酸的通性,故B不合题意;
C.与NaOH发生酸碱反应,属于酸的通性:酸+碱=新盐+新碱,故C不合题意;
D.与Fe反应放出氢气,属于酸的通性:活泼金属+酸=盐+氢气,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潮解分析;
C、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氧气密度小于水分析。
【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潮解,不能放纸上称量,不符合题意;
C、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小于水,收集氧气时应短导管a端进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判断。
【解答】稀盐酸能够与铁反应,生成铁盐和氢气,故A不合题意;
二氧化碳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符合题意;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C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能生成氯化银沉淀分析;
B、根据碳酸盐和活泼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分析;
C、根据沉淀的盐与盐不能发生反应分析;
D、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解答】A、 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CO32- 或Ag+,不符合题意;
B、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固体可能是金属,可能是碳酸盐 ,不符合题意;
C、 CaCO3难溶于水,与BaCl2不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1)脱水;吸水
(2)挥发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分析;
(2)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和酸性分析。
【解答】(1)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蝴蝶挂在浓盐酸上方,蝴蝶颜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1)脱水;吸水;(2)挥发。
14.【答案】 (1)吸水
(2)浓硫酸;玻璃棒
(3)②③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解答;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步骤解答;
(3)根据二者的反应产物分析判断。
【解答】(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①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虽然产物不同,但是都能除去铁锈,故①不合题意;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而不是氯化锌,故②符合题意;
③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又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钠,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②③。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浓硫酸
(2)解:分析实验数据,产生CO2的质量为0.58克×2+(101.68-101.08)克=1.76克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m 1.76g
m=4
海蝶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CaCO3%=4克÷5克=80%
答:海蝶峭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偏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丙装置的质量增加量变多,使测量结果偏大。
【解析】【分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据此推测装置丙中的干燥剂。
(2)比较底1组和第2组数据可知,每加入25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01.08g-100.5g=0.58g,则第2次加入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58g×2=1.16g。将第2和第4组数据比较可知,再加入50g稀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1.68g-101.08g=0.6g,前后相加计算出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对二氧化碳质量的测量产生的影响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收集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
(2)温度越高,硫代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速度越快
(3)将稀硫酸溶液放置于相应温度的水中水浴加热后,再混合
【解析】【分析】(1)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它具有很强的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据此分析气球的作用;
(2)在反应过程最后,由于生成的硫沉淀的遮挡,因此会看不到锥形瓶底部的“十”字,而根据看不见的时间长短,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根据乙图,确定反应速度和溶液温度高低的关系即可。
(3)可以使用“水浴法”对稀硫酸加热,让它的温度达到需要达到的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装置甲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根据图乙可知,溶液的温度越高,十字被遮住的时间越短,那么得到结论:温度越高,硫代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速度越快。
(3)小明发现④中加入是常温下的稀硫酸,对实验结果可能有影响,他可以对实验进行的改进是:将稀硫酸溶液放置于相应温度的水中水浴加热后,再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