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5 19: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不能确定
3.下列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害的化学
B.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C.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4.“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B. 水体污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D. 如果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5.某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B.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
C. 该有机物分子中肯定含氧元素 D. 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6.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 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C. 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7.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C. 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 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B.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
C. 发生火灾时可以坐电梯迅速逃离现场 D. 用肥皂水涂在蚊虫叮咬处止痒
9.下列说法不符合化学常识的是( )
A. 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 B. 用适量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 铁锅表面涂食盐可防止生锈
10.22岁的中国在读博士生曹原被评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并名列首位。因为他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为超导材料的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属于无机化合物 B. 石墨烯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C. 超导体材料最适合用来做电热器中的发热体 D. 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可以大大增加输电效率
11.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一种有机物 B. 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C. 由五种元素组成 D. 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12.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塑料瓶 B. 泡沫饭盒
C. 易拉罐 D. 垃圾袋
二、填空题
13.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下图是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
(1)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生成物甲醇属于有机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尿素[CO(NH2)2]
B.葡萄糖(C6H12O6)
C.甲醛(CH2O)
三、解答题
15.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1)乙硫醇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硫醇中碳、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 12H2O],消毒剂有液氯(Cl2)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 ,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 .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液氯与水中杂质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三氯甲烷(CHCl3).三氯甲烷属于__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
(4)硫酸铝也能做絮凝剂,写出制取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1)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有机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羰基金属、不含M-C键的金属有机配体配合物;
(3)根据示意图确定分子的组成,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
(4)根据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根据示意图可知,乙中不含碳元素,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C.甲的化学式为C2H4 , 乙的化学式为H2O,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2×2+1×4):(1×2+16)=28:18,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都是三种,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二者相加与有机物的质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组成元素。
【解答】碳元素的质量:;
氢元素的质量:;
因为2.4g+0.2g=2.6g,
所以该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故选B。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温室效应的产生分析。
【解答】A、绿色化学对环境无害、节能等,不符合题意;
B、 “白色污染”是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符合题意;
C、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不符合题意;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氟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分析;
B、根据水污染的危害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维生素A缺少会患夜盲症分析。
【解答】A、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不符合题意;
B、 水体污染后被人直接或间接饮用,危害人体健康 ,不符合题意;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或放入较多的蔬菜以降温而达到灭火目的 ,不符合题意;
D、 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因不能确定有机物的质量,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但二氧化碳中碳和水中氢元素一定与有机物中碳、氢元素质量相等。
【解答】A、 因不能确定有机物的质量,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则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 不符合题意;
C、 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含元素,不符合题意;
D、 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 A
【解析】【分析】】由于乙醇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
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4.6g乙醇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分别是2.4g、0.6g、1.6g;
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3.2g;
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
因此反应物中共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m=4.6g+8g-4.4g-5.4g=2.8g,判断错误;
B、设X的化学式为COy,则12x:16y=1.2g:1.6g,解得x:y=1:1,即X的化学式为CO,所以增加氧气的量,可以使乙醇完全燃烧,所以能使一氧化碳的量减少,判断正确;
C、X不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因为反应前X的质量为0,判断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所以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没有氢元素,判断错误。
故选A。
7.【答案】 A
【解析】【分析】A、根据盐的溶液酸性、碱性或中性的都有分析;
B、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但碳酸钠、碳酸等因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为无机物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分析;
D、根据酸能与金属和碳酸盐产生气体分析。
【解答】A、 碱溶液的pH都大于7, 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pH大于7,符合题意;
B、 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碳酸钠含碳,但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离子和原子三种,不符合题意;
D、 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除金属 外还有碳酸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 C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应用。
【解答】A、羊毛线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没有;故A正确;
B、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可以用来中和胃酸;故B正确;
C、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故C错误;
D、蚊虫叮咬处主要是酸性物质引起的疼痒,而肥皂水是碱性,可以中和酸性物质,从而止痒;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成为氧化物。
【解答】A、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会产出砖红色沉淀;故A正确;
B、铁锈是金属氧化物,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锈;故B正确;
C、油污能够溶解在汽油中,所以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故C正确;
D、铁锅表面涂食盐会加速铁锅的生锈;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0.【答案】 D
【解析】【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做电热器的电阻丝的电阻应该比较大,进行远距离输电的输电线的电阻应该比较小。
【解答】A、石墨烯属于单质;故A错误;
B、石墨烯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超导体材料的电阻小,所以不适合用来做电热器中的发热体;故C错误;
D、超导体材料的电阻小,所以进行远距离输电可以大大增加输电效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一种字母代表一种元素,有几种不同的字母,就有几种元素;
(4)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原子的个数。
【解答】A.由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的化学式可知,这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中不含硫元素,加热不会产生含硫物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是由碳、氢、氧、氮、钠五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故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
【解答】A B D、塑料、泡沫、垃圾袋都是合成有机材料;故A B D错误;
C、 易拉罐是金属制成,是无机材料;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有机物
(2)CH4+2O2CO2+2H2O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解答】(1)甲烷和乙醇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有机物;(2)CH4+2O2CO2+2H2O。
14.【答案】 (1)A
(2)A
【解析】【分析】(1)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产物的种类和质量;
b.根据图片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即可;
c.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d.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1)A.使用单原子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该反应前后原子都是氢、氧和碳三种,因此种类没有变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生成物甲醇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一氧化碳、氢气和甲醇,都由分子构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合成气中只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而尿素中含有氮元素,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故选A。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有机物
(2)3:4
(3)51.6%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H5SH 可知,乙硫醇含有碳元素,为有机物。
(2)乙硫醇中碳、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2×1)=3:4;
(3)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过滤;活性炭
(2)Al(OH)3;有机物
(3)+6
(4)2Al+3H2SO4=Al2(SO4)3+3H2↑
(5)不能;煮沸
【解析】【解答】(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必须用过滤的方法;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通常用吸附剂来吸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活性炭;
(2)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三氯甲烷(CHCl3)属于有机物;
(3)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
(+1)×2+x+(﹣2)×4=0
x=+6
(4)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
答案:
(1)过滤;活性炭;
(2)Al(OH)3;有机物;
(3)+6;
(4)2Al+3H2SO4=Al2(SO4)3+3H2↑;
(5)不能;煮沸.
【分析】(1)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按照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流程;根据吸附过程解答;
(2)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
(4)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解答;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5)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加热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成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