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5 19:5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一、单选题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金属元素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2.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B. 碳酸钙、甲烷、乙醇均属于有机物
C. 氧化铜、生石灰、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 D. 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4.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下图是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 生成物甲醇属于有机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5.推理和归纳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②性质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 , 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 , 也能与酸反应
④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比空气轻,可用此法收集
A. ②③⑤ B. ③⑤ C. 只有③ D. ②③④⑤
6.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 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 玻璃钢不属于金属材料 D. 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
7.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B. 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C. 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8.下列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 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9.下列对于科学基本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选项 观点 内容
A 守恒观 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能量观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
C 微粒观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D 分类观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A B. B C. C D. D
10.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 反应②中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会升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
D.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11.下列有关甲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C. 甲烷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温,可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D. 甲烷的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 棉花 B. 羊毛 C. 蚕丝 D. 涤纶
二、实验探究题
13.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 (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 (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
三、填空题
14.如图是时下流行的自热米饭,它带有一个发热包,发热包主 要成分有生石灰、碳酸钠、铁粉、镁粉等。发热过程无污染, 成本低廉,但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1)饭盒的材料采用 PP 五层复合膜,热传导较快,保鲜度高。据了解,PP 五层复合膜是一种食用塑料,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使用时将发热包放在饭盒底部,加入适量水,在 3-5 秒内即刻升温,温度高达 150 ℃以上,蒸汽温度达 200 ℃,很容易将生米做成熟饭。加热的原理是: 。
1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84”消毒液进行防护。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科学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2)医用口罩原料主要是聚丙烯,N95口罩实际上就是用聚丙烯无纺布SMMMS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四、解答题
16.垃圾分类及利用垃圾发电和产生沼气等是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垃圾的常用办法。当垃圾中的生物体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建造了大量的沼气池产生沼气,据测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是0.2立方米。而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调所用,可以使 3 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可以点亮60瓦电灯工作6小时。请问:
(1)甲烷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为 焦的电能。
(3)沼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
(4)垃圾中的糖类物质若用(CH2O)n 表示,该类物质进行无氧分解可产生甲烷和另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垃圾发电已经在世界各国兴起,富阳富春江热电厂靠垃圾当燃科,利用焚烧炉的火焰加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可以带动发电机组。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可以得到7.2×108J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约 kg 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2.9×107J/kg,假设其燃烧转化效率为 80%)(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1)根据铵盐进行判断;
(2)根据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判断;
(3)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判断;
(4)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解答】A.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或者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例如硫酸铵就是盐,但是没有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B错误;
C.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它们都是无机物,故C错误;
D.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分析】(1)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有机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羰基金属、不含M-C键的金属有机配体配合物;
(3)根据示意图确定分子的组成,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
(4)根据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根据示意图可知,乙中不含碳元素,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C.甲的化学式为C2H4 , 乙的化学式为H2O,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2×2+1×4):(1×2+16)=28:18,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都是三种,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 C
【解析】【分析】(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解答】A.纯碱不是碱,而是盐,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虽然含碳元素,但它是无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是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也是氧化物、二氧化硫也是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D.合金是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判断;
(2)根据图片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3)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根据图片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存在形式。
【解答】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醇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子,生成物为甲烷分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可作保护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组成、有机物的定义及气体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①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但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氮气,错误;②性质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能跟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错误;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 , 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 , 也能与酸反应,正确;④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酸钠,错误;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比空气轻,可用此法收集,正确;
故选B。
6.【答案】 B
【解析】【分析】(1)根据塑料很不容易降解分析;
(2)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主要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3)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4) 根据天然纤维的分类分析。
【解答】A废弃塑料在自然界很难降解,因此会带来“白色污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玻璃钢不含金属元素,不具备金属特性,因此不属于金属材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包括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2)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也就是铜绿;
(3)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出溴化银中银的化合价,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不变,那么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解答】A.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溴化银中银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而银单质中银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因此分解后银的化合价降低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的分子保持不变,因此它的化学性质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酸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分析;
B、根据碳酸钠、二氧化碳等含碳元素但不是有机物分析;
C、根据金属与氢气的质量大小分析;
D、根据铵盐不含金属元素分析。
【解答】A、酸中不一定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钠属于无机物 ,不符合题意;
C、 因反应的金属质量一定大于生成氢气质量,所以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符合题意;
D、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 A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常温分解分析;
C、根据盐的构成分析;
D、根据氧化物、有机物定义分析。
【解答】A、 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符合题意;
B、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是吸热反应 ,不符合题意;
C、铵盐中不含金属阳离子 ,不符合题意;
D、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温度升高及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分析。
【解答】A、 物质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②可以是碳酸钠等盐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也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温度会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会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待温度恢复后溶解度又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D、图中没有单质的参与,不发生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成分、可燃性及燃烧的产物分析。
【解答】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温度低于3000℃,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一般不用甲烷燃烧,符合题意;
D、 甲烷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棉花、羊毛、蚕丝为天然纤维,涤纶为合成纤维分析。
【解答】A、棉花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
B、羊毛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
C、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
D、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
13.【答案】 HCl;验证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O;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解析】【分析】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实验探究】B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是检验是否有氯化氢生成,D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氯化氢气体生成。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实验结论】因塑料燃烧后没有氯化氢生成,说明不含氯元素,所以通过实验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⑵因气体从溶液中通过时会带一部分水,所以BC交换,则无法确定水是否是燃烧生成的。
三、填空题
14.【答案】 (1)有机物
(2)反应放热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氧化钙溶于水,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塑料含有碳元素,因此属于有机物;
(2)加热的原理是:反应放热。
15.【答案】 (1)过滤
(2)有机物
(3)NaHCO3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口罩可以分离空气和其中的固态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推算X的化学式。

【解答】(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科学中的过滤相似。
(2)聚丙烯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3)根据方程式 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 得到:2C+6H+8O+7Na+7Cl=7Cl+5Na+4H+2O+2X,解得:2X=2Na+2H+2C+6O,即X=NaHCO3。

四、解答题
16.【答案】 (1)有机物
(2)1296000
(3)CH4+2O2 CO2+2H2O
(4)2(CH2O)n=nCO2+nH2O
(5)31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定义分析;
(2)根据电能、功率、功的关系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5)根据能量、热值的计算公式分析。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答】(1)甲烷属于有机物;
(2) 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点亮60瓦电灯工作6小时,60瓦电灯工作一小时耗电0.06度, 则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的电能为0.06×1000×3600s×6=1296000焦的电能;
(3)沼气成分为甲烷,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
(4) (CH2O)n 进行无氧分解可产生甲烷和另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碳 ,方程式为 2(CH2O)n=nCO2+nH2O ;
(5) 7.2×108J的电能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约为。
故答案为:(1)有机物;(2)1296000;(3) CH4+2O2 CO2+2H2O ;(4) 2(CH2O)n=nCO2+nH2O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