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
2年级:三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七组课文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出 “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体会重点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2、内容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
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别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4、设计思路: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另外他们对于先人后己的品质可能能很容易体会,对于合作与秩序就不会主动的想得那么深入,于是我设计了记者采访的这一环节,以便更好的引出主旨。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 ) 揭示课题 读题质疑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课(师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强调哪个词?试着读读,最好说出理由。
师:我们也来读读看。
师:这两位同学课外一定预习得很认真,不仅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还讲出了理由。我们强调“成功”也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小脑袋冒出了哪些问题呢?
?
学生读课题。
生:我强调“一次”,一次成功的实验,因为以前许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学生(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生: 一次成功的实验,我强调成功,因为这次实验终于成功了。
学生(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同学们各自提出不同的问题
?
质疑课题,激起学习兴趣
?(二) 初读感知 检查生字
?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的这些问题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把词语读准确
师: 同学们读得真用心。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这当中红色的字是我们这节课要会读的字
出示词语:铅锤 堵在 获得……
还有哪些是多音字呢?
?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
齐读
系着 不假思索 是多音字
?
让生自己去发现学习注意区别多音字
?(三) 细读品味 评评议议
?
?1.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会用到各种器具,那这些小朋友他们做的这次实验用到了什么器具呢?
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就是铅锤,在课文里边,这一次实验中,铅锤它代表了什么?
(出示瓶子 )瓶子又代表了什么?
2.那现在你就把这个瓶子想象成一口井,你来说说这口井是什么样子?
到底有多窄?
3.师:教育家用铅锤和绳子是怎样做实验的呢?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的2至3小节,你能简要的说一说吗?
师:谁能简要的说说教育家是怎样让小学生做这次实验的?
4.师:那小朋友们刚刚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在这次实验之前,实验的结果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这次实验的结果怎么样啊?
教育家尝试了这么多次,这一次实验终于成功了,他是那么的激动!而在这次实验当中,你最佩服谁?
那你佩服的理由是什么呀?别急,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4至10小节,找找句子,用笔画下来,(师巡视)
5.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 第五节:这个句子哪个地方最让你觉得佩服呢?为什么?
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小女孩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最后才想到的是自己,有一个成语叫做“先人后己”,(板)
先想到别人,最后想到的才是自己,这就是先人后己,我们来读一读这个成语,恩,小女孩的“先人后己”真让人佩服。
6.那小女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到先人后己的呢?(板:危险)
那课文里危险是指的什么呢?指的什么危险呢?联系前文: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井口太窄了,一次只能出来一个人,教育家开始向井里灌水了,这里的会表示什么?
谁来读一读第四节?
7.师:情况多紧急呀,一边是来势汹汹的洪水,一边是井口焦急的呼喊,小朋友,此时你在井下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8.师:可我们的小女孩却表现得怎么样?她是那样的
是啊,多么可敬的小女孩,面对危险,临危不惧,她镇定的对同伴说:可以根据前面的提示读,“低声地说”
(齐读)
我们可爱的小女孩,面临危险,,她临危不惧,她冷静地对同伴说:(生齐声读)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9.小女孩的先人后己,让我们感到佩服,哪一个小节还有你佩服的地方》字迹找一找第10节(课件出示)你佩服的理由在哪里?
你会把目光聚集在这个句子的哪个词语当中?(不假思索)
解释:师:思索是什么意思?(思考)不假思索呢?
小女孩想都没想就说出了这番话,同学们,你从这个不假思索能够体会到什么呢?结合让同学们回答的语境来理解词语。
师:在这次实验中,小女孩知道有危险应该让别人出去,当教育家问他的时候,小女孩想都不用想,说明她平时也是这么做的,这样做又是怎么样做呢?
师:读了,不仅仅是在实验当中,就是在平时遇到了危险,也应该让别人先脱离危险,这样的想法早已在小女孩心理扎了根,多么可爱,多么可敬的小女孩呀!
10.师:所以当教育家“三”字刚出口,(第六节,课件出示).
实验成功了,因为他们完成得很顺利(图),你看在场的人多么高兴,为小朋友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而高兴,让我们高兴的来读一读这句吧!分层次朗读,专家会有怎样的心情?一起读
老师和校长呢?再读
11.大家个个都是朗读能手,下面我们把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4至10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小朋友在读的时候稍微注意语气的停顿,可能会读得更有韵味。
?
(小铅锤 瓶子 )
(三个小学生)
(一口井)
(井口很窄 瓶口窄)
(只能上来一个人)
2) 井里没有水 (是一口枯井)
3) 很深 从上面往下看 很高 就是一口深井
生自由读,读后说大致内容
生大概的说说实验师怎样做的
最后一段
(实验成功了)
生回答:小女孩
生动笔画出句子
理解先人后己,并识记新词语
(遇到危险)
联系前文: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知道生读,让学生体会危险来到时,师旁白,生读话)……”
(紧张 害怕 焦急 全都有)
镇定\冷静
(请生读)
(个别读)
(齐读)
再让生自己找出
(不假思索)
在此帮助生理解不假思索,提问他们最熟悉的问题,比方说:名字、年龄,让他们理解
让生体会小女孩的心里就扎下了根
在师的指引下齐读
分组读
通读全文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有结果来说原因也是一种倒叙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由发表意见
增加词汇量
想象中读文更能有深的体会
师来引读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把握情绪
多种的读的方式
多层次的朗读使得学生感情更加饱满,更加真实
在读后马上做出指导,更有效果
?(四)拓展思维 升华主题
师:实验成功了,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也一定非常高兴,这边上呀,有一位阿姨也看到了,她是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她用相机记录了这次实验的全过程,但是他的心里却有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为什么实验能成功呢?)
她想来采访一下这三个小朋友。
师:好了,现在你们就是刚才在井底顺利出来的小朋友们,如果阿姨采访你,你会怎么说呢?
我们先来准备准备,讨论一下也可以啊,等下就要接受电视台第一次访问了,大家都轻声讨论吧(生论)
那记者在哪儿呢?下面我这位记者就来采访你们了,我要先来说一番话再来采访你们好吗?
1.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向你们成功的完成了这次实验表示祝贺,下面我想来采访一下这位可爱的小女孩,(请生当女孩)提问:什么名字?刚才你对你的同伴说了些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赞扬:多么了不起呀,小小年纪就能做到先己后人,我们大家都要像他学习!
2.第二个小朋友我想采访第一个逃出深井的,(提问:你的名字是?当时情况那么危险,你是怎么想的呢?
当关键时刻能听从小女孩的智慧,以大局为重,有很强的合作精神!真棒!(板:合作)
3.你为什么同意小女孩的?你为什么呢不去争第一个出去呢?
在关键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来,可不能急!(板:顺序)
师: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如果学会和别人合作,如果有序的撤离危险的地方,这是非常必要的!
请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三位做实验的小学生来体会当时三人的不同心情。
小组议论
第一位学生扮演小女孩说出:先人后己的品质
第二位学生扮演第一位逃出来的同学,听从小女孩的指挥,有合作精神
第三位学生扮演第二位逃出来的学生,按照秩序出来,不慌不忙。
运用采访的这个过程,引出小孩子们难以挖掘到的团结和秩序这两个点
(五)小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你们收获到了什么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又有了一个新的收获,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心里都已经种下了一颗充满爱的心灵之花,愿这朵今后开得更红更艳!
四、教学反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乍看简单易懂,但细细咀嚼,却觉得很难达落实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是文中的女孩儿不假思索说出的话,其实也是她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如果她当时有丝毫的犹豫,那么实验的结果便是失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这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看到很多这样的镜头:公交车从远方驶来,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蜂拥着向前,甚至可以不顾被辗在车轮下的危险;拥挤的商场里,不知在卖什么紧俏商品,长长的队伍里,总有人不自觉地插队,面对旁人的指责面不改色……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都可以如此牺牲自尊,更何况是面临生命的威胁?钻研教材时,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苍白的说教根本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不知自己上这篇课文应该定位在哪里
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中的实验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然后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很简单,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让学生着重抓住小女孩说的第一句话和“不假思索”一词,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女孩的举动感动了教育家,也感动了学生。然后这毕竟是实验,接着,我通过一个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一合作学习的实践来测试学生有没有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谦让”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使学习身体力行。然后设计出一个记者提问的环节让她们很快能体会到团结与秩序也是脱离危险的成功因素
在学习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读书前要求明确,让学生习得边读书边批注和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课堂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和精致一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敲,因为好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就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示范,好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我本人的感情还要更投入一些,对教材也要更熟悉些,也许课堂会更加出彩!
课件10张PPT。一次成功的实验铅锤 堵在 获得 成功 实验 教育家 瓶子
代表 茶杯 顺利 如实
不假思索 激动 系着我 能 读:小铅锤:3个瓶子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捶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不假思索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为什么实验能成功呢? 谁来接受我的采访呢?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