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化 学 课 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第二课时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过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原子是化学变化的…。关于分子和原子,你还有哪些问题?还想知道与它们有关的哪些知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复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2.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
归纳:原子由居于原子中
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
外带负电的的电子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返还到3
返还到9
表格3-1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讨论题:
1.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2.是否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3.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不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小结:
1.原子中有:质子数=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
2、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3.质子数=电子数,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4.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1803年
汤姆原子模型
1911年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1904年
卢瑟福原子模型
道尔顿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1927-1935年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道尔顿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原子有核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右图)。
那么为什么有的α粒子可以穿透金箔,
有的不行?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么?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观看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能量的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电子层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 M N O P Q
能量高低
离核远近
高 远
低 近
?
?
核电荷数
原子核
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少的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 个)。例如:
连接到13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连接到14
连接到15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稳定性 原子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8个(He为2个)
不得失比电子
具有稳定性
结构稳定
返到12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稳定性 原子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一般少于4个
易失电子,达
到稳定结构
不稳定
返到12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原子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
易得电子,使达
到稳定结构
不稳定
返到12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核
电荷数为 个,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有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该元素
为 元素。
13
3
8
3
Al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D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认识了原子内部的微观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
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作业:P57 ~58 1.(1)~(5)
3.
家作:P58 2. (1) (2)
下面以硫原子为例,
1、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3、为什么整个硫原子不显电性?
三种,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围绕
原子核,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构成原子。
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
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稳定性 化学性质
稳定结构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灰到稳定结构
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不稳定
一般不得失电子,具有稳定性
(He为2个)
不稳定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
8个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最外层电子数
稀有气体
钠与氯气的反应
2
1
8
+11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2
7
8
+17
得到1个电子
2
8
8
+17
钠原子(Na)
氯原子(Cl )
钠离子( Na+ )
氯离子( Cl- )
阳离子
阴离子
Na+
Cl-
3.离子的形成
1、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2-、SO42-。
离子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
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2、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符号
8
2
+11
8
+17
8
2
Na+
Cl-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前符号在
后,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 Mg2+ Cl- O2-
3、离子符号的意义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说出下符号的意义
S2-
3S2-
表示3个硫离子
一个硫离子
一个硫离子带了2个负电荷
原子中: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填空
=
=
=
=
>
<
原子种类 一个原子的质量(kg)
氢 1.674×10-27
碳 1.993×10-26
氧 2.657×10-26
铁 9.288×10-26
问题:1、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
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
三、相对原子质量
2、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
质量的?
0.000000000000000
00 000000001 6 7 4 kg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 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10-26kg ×1/12=1.66×10-27Kg
根据定义能不能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计算式?
相对原子质量 =
(Ar)
某种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注意: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实际质量.
b.国际单位制为1.
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 1.993X10-26 kg
氢原子的质量= 1.67×10- 27 kg
求: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67×10- 27 kg÷ 1.66×10- 27 kg ≈ 1
碳12的十二分之一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
质子和中子的约等于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氯 17 18 17 35
铁 26 30 26 56
找规律:阅读下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H 1
Mg 12 24
Fe 26 56
1
0
1
1
12
12
12
26
26
30
1.填写表格
8
2
+11
8
+17
8
2
6
+16
8
2
8
2
+8
2.判断下列是原子结构图、离子结构图?
1
+11
8
2
8
2
+10
3.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
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
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
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
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
法正确的是 ( )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B
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1、离子的形成离子概念
2、离子的表示方法
3、离子符号的意义
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作业:P58 4. 5. 6
作业:P58 2. (3) (4)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