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健康的生活(1)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甘肃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健康的生活(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6 07:53:29

文档简介

甘肃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健康的生活(1)
一、单选题
1.(2021·天水)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IV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B.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杀灭HIV
C.与患者握手和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
D.HIV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
【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全称,能严重危害人体的免疫系统,A说法正确。
B、艾滋病病毒能破坏人的特异性免疫,所以,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疫苗,B说法错误。
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即体液传播,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C说法错误。
D、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及传播途径,此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全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艾滋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播,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所以一般的共同学习、工作、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所以不能歧视艾滋病病人。
2.(2021·天水)每到夏季,很多同学都喜欢吃冷饮,但食用不当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患肠胃病时,不宜进食冷饮
B.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进食冷饮
C.剧烈运动后,立即吃冷饮降温
D.重体力劳动后,不宜立即吃冷饮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患肠胃病的人需要忌食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夏天不能喝冰镇的饮料、啤酒及其它酒类,A说法正确。
B、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饮用冷饮,冷饮会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不佳,易引起消化不良,B说法正确。
C、剧烈运动后不宜饮用冷饮,马上饮用冷饮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痉挛,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可见C说法错误。
D、重体力劳动后,立即吃冷饮不科学,会引起消化道强烈蠕动,产生腹痛、腹泻,还会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 重体力劳动后, 可以先休息一会儿再吃冷饮,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需要熟记: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2021·武威)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正在广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能够产生(  )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吞噬细胞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昋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4.(2021·武威)某人因患腮腺炎入院治疗,如果你是主治大夫,不能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
A.制订治疗方案 B.科学使用各种药物
C.调整治疗方案 D.超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很多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并且会打乱体内的微生物群,进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到达了平衡人就不会生病),并且会杀灭体内有益菌。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5.(2020·天水)在下列健康评价中,属于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是(  )
A.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我的身体很灵活
C.我很少觉得疲乏无力 D.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
【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就是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所以,B我的身体很灵活、C我很少觉得疲乏无力都是身体上的健康,D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是评价人的心理健康,A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社会的适应性,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含义,可结合健康的概念来分析,熟知: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作为学生,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2020·天水)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作为不会导致被感染(  )
①交谈 ②握手 ③共餐 ④共用牙具 ⑤一起学习 ⑥共用注射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所以①交谈、 ②握手 ③共餐、⑤一起学习等日常生活接触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④共用牙具可能会传染艾滋病,因为在洗漱过程中,如果有牙龈出血等现象,会接触血液或唾液,则有可能会传染上艾滋病病毒;⑥共用注射器会接触血液、体液,可能感染上艾滋病,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简单,熟记: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7.(2020·天水)大多数哺乳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身在舔伤口能促进愈合,这是由于(  )
A.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D.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哺乳动物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所以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这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所以,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8.(2020·白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若新冠疫苗研发成功之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
A.药物免疫 B.自身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若新冠疫苗研发成功,注射过这种疫苗后获得的抗体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C。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9.(2019·武威)某人因患肺炎入院冶疗,如果你是主治大夫,不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
A.详细诊断病情 B.科学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C.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D.超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解: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很多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并且会打乱体内的微生物群,进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到达了平衡人就不会生病),并且会杀灭体内有益菌。
故答案为:D
【分析】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生素对敏感性的结果来选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对其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二重感染,甚至是延误病情导致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0.(2019·天水)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按时作息、坚持锻炼 B.沉迷网络、游戏人生
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D.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知道:按时作息、坚持锻炼;吃营养配餐;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沉迷网络、游戏人生,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拒绝毒品、心理平衡等几个方面。
11.(2020·靖远模拟)H7N9型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它能由禽类传染给人,并能致人死亡。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B符合题意。
C.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素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不符合题意。
D.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很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的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12.(2020·临洮模拟)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药的是(  )
A.生病前后,到药店随便买些药服用
B.服用后,病情不好转就加倍服药
C.一不舒服,就立刻使用抗生素
D.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生病后,要到医院就医,不能到药店随便买些药服用,A错误。B、是药三分毒,不能随便加倍服用,用量大,毒副作用会加重,B错误。C、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且抗生素容易产生抗药性,也有毒副作用,不能乱用,C错误。D、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注意说明书上的各项内容,以安全用药,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3.(2020·金昌模拟)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
A.甲肝 B.乙肝 C.破伤风 D.血吸虫病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甲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A错误;
乙肝通过血液传染属于血液传染病,B正确;
破伤风属于体表传染病,C错误;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属于体表传染病,D错误。
【分析】由寄生于人体血液和淋巴中的病原体所引起、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由蚊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蚤传播的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虱传播的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和白蛉传播的黑热病等。
14.(2020·金昌模拟)某人因车祸受伤严重,我们应采取的急救措施错误的是(  )
A.若伤员血液喷射而出且颜色鲜红,那么应该用止血带或手指压住近心端
B.若伤员停止了呼吸,应拨打“120”等待救援
C.若伤员心脏停止跳动应站在伤员左侧,双手叠放在胸骨下端,有节奏的,用力下压
D.若伤员无生命危险且有大面积擦伤,应对擦伤部位进行消毒后,放上敷料用纱布加压止血
【答案】B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伤口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因此是动脉出血,用止血带近心端扎住,然后拨打120去医院,A不符合题意;
B、心脏停止的伤员也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挤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B符合题意;
C、若伤员心脏停止跳动,急救者应站在伤员左侧,双手叠放在胸骨下端,有节奏、冲击性的用力下压,C不符合题意;
D、若伤员无生命危险且有大面积擦伤,对擦伤部位进行消毒同时放上敷料用纱布加压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15.(2020·金昌模拟)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
A.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B.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白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6.(2019·靖远模拟)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那么,从免疫学和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婴儿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C.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抵抗抗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卡介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是引起它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在婴儿刚出生时就接种卡介苗,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肺结核杆菌,保护人体不被结核杆菌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符合题意。
【分析】(1)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二、多选题
17.(2020·徽县模拟)面对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我们如何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
A.出门佩戴口罩 B.接种疫苗
C.强身健体 D.喷洒消毒剂
【答案】A,C,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出门佩戴口罩、喷洒消毒剂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强身健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它们都能够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传播。但是目前新冠肺炎疫苗还没有研制成功。
故答案为:ACD。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三、判断题
18.(2020·天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
【解析】【解答】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对“现代文明病“”的理解,难度不大,熟记: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
19.(2019·天水)酒后驾车发生重大车祸,造成伤亡事件,其主要原因是酒精会使人的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受到抑制。(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解: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它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引起酒精中毒。
20.(2019·天水)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抗原刺激而产生,而不是多种抗原刺激而产生。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四、填空题
21.(2021·天水)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
【答案】吞噬细胞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如下:第一道: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吞噬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是生来就有的;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2.(2020·天水)维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答案】心情愉快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可以试着用适当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故答案为:心情愉快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比较简单,熟记: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23.(2019·武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答案】性传播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缺陷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
24.(2021·崆峒模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   、   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答案】身体上;生理上;社会适应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五、实验探究题
25.(2020·平凉)
2020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学们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 1 )用香烟和蒸馏水制成烟草浸出液。
( 2 )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 3 )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铺上卫生纸,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50粒黄豆种子。
( 4 )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将装置放在室温条件下。
( 5 )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
( 6 )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1)你认为该实验应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变量是   。
(3)每组均取50粒而不是取1粒黄豆种子,目的是   。
(4)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   作用。
(5)E组有2粒黄豆种子未萌发,请分析原因   。
(6)烟草燃饶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   (写出一种即可)等。这此物质进入人体,会诱发多种   系统疾病,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答案】(1)烟草浸出液会抑制黄豆种子的萌发
(2)E;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3)避免偶然性
(4)抑制
(5)种子是死的、不完整的或处于休眠期
(6)尼古丁(或“焦油”等);呼吸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1)根据提出问题: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作出假设: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E组加清水的作用是对照。(3)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组都放入5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5)种子萌发除了需要环境条件外,还需要自身条件,即种子是活的、完整的,不处于休眠期的,E中有2粒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是死的或者不完整的或处于体眠期的。(6)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魔缠身等。
【分析】该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等量的烟丝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其浸出液的浓度不同;蒸馏水越多,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低)中的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目的是验证烟草浸出液对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的影响。
六、综合题
26.(2021·平凉)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 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    
(2)为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学们外出时要戴口罩,口罩相当于人体的第   道免疫防线。
(3)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人体内的   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 殊蛋白质,该物质称为   。
【答案】(1)病原体;易感人群
(2)一
(3)淋巴;抗体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易感人群。
(2)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言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戴口罩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病原体,相当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它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抗原。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7.(2021·天水)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   。
(2)为了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学们要勤洗手、多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人体内的   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该物质称为   。
【答案】(1)病原体;易感人群
(2)切断传播途径
(3)淋巴;抗体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所以,新冠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都携带着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患者属于传染源,而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则易感人群。
(2)传染病要流行起来需要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勤洗手、多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易感人群;(2)切断传播途径;(3)淋巴、抗体。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区分的时候,主要看针对的对象是谁,比如:把患者隔离起来,给患者打针吃药这属于控制传染源;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比如:给健康人注射疫苗、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这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8.(2020·天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的传播带来了隐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专家提醒,如被宠物狗、猫等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创作深广,情况严重,则应同时注射狂犬病毒血清一剂,才能得到有效防治。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狂犬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内。从寄主细胞角度看,狂犬病毒属于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狂犬病毒属于   。
(2)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狂犬病疫苗属于   ,它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
(3)将患狂犬病的狗、猫等杀死或深埋,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答案】(1)动物病毒;病原体
(2)抗原;抗体
(3)控制传染源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狂犬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狂犬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的活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
(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狂犬病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为该抗体只对狂犬病病毒有免疫作用,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根据传染病的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根据题干所述,患了狂犬病的狗、猫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属于传染源,因此把患了狂犬病的狗猫等杀死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动物病毒、病原体;(2)抗原、抗体;(3)控制传染源。
【分析】此题考查病毒的的生命活动、免疫的类型、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比较简单,需要熟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9.(2020·平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   构成。
(2)新冠肺炎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人体细胞内。
(3)为了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同学们外出时应佩戴口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病毒疫苗,若疫苗研发成功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该种病原体的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
【答案】(1)遗传物质(或“RNA”)
(2)寄生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特异性免疫(或“后天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肺炎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2)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因此必须寄生在人体细胞内。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3)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疫苗是减毒或失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0.(2020·定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   构成。
(2)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角度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   。
(3)为了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同学们外出时应佩戴口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病毒疫苗,若疫苗研发成功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
【答案】(1)遗传物质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特异性免疫(或“后天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2)传染源是指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所以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角度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3)环境消毒、勤洗手、外出时佩戴口罩,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4)疫苗通常是减毒或者失活的病原体,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出生后才建立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专一性的免疫叫做特异性免疫。
【分析】(1)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2)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5)特异性免疫是指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1.(2020·兰州)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依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与真菌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
(2)加强开窗通风,按时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呼吸道内黏膜是人体生来具有的免疫防线,它们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   。
(4)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答案】(1)病原体;无细胞结构
(2)切断传播途径
(3)非特异性免疫
(4)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由分析1可知,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与真菌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2)由分析4可知,加强开窗通风,按时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3)由分析5可知,呼吸道内黏膜是人体生来具有的免疫防线,它们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4)由分析6血液循环简图可知,对新冠肺炎患者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通过人体各级静脉到上、下腔静脉再到右心房,故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分析】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①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②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③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① 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尽量做到“五早”,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及时处理。
(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②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消除各种媒介生物。
③ 保护易感人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按时接种疫苗等。5.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6.血液循环简图:
32.(2020·临洮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春季气候变化较为剧烈,正是流感多发季节。某校为了预防流感制定了一些相关措施,现列举如下:
①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②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落实晨检制度。校医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发热的学生,劝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   外壳和内部   组成。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   病毒、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材料中的第①条措施属于   ,第②条措施属于   。
(3)李明被同班同学传染了流感,从传染病的环节来看,李明在患病前属于   ,患病后属于   。
(4)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流感,可给在校健康学生打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   ,从而抵抗流感病毒的感染,这属于   免疫。
【答案】(1)蛋白质;遗传物质;细菌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易感人群;传染源
(4)抗体;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加强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②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李明被同班同学传染了流感,从传染病的环节来看,李明在患病前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属于传染源。(4)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属于抗原。
【分析】(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3.(2020·金昌模拟)
2019年12开始,在湖北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   ,该病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   和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所以称为传染病,是因为它具有   性和   性的特点。
(3)在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一段时间,这种措施属于   。
(4)在疫情发生的市场等地,防疫人员对其进行喷药消毒,这种措施属于   。
(5)从特异性免疫的角度分析,该病的病原体叫做   ,当其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
【答案】(1)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2)传染性;流行性
(3)控制传染源
(4)切断传播途径
(5)抗原;抗体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因此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3)(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医护人员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医学隔离一段时间,这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防疫人员对疫情发生的市场等地进行喷药消毒等,这种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5)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种病原体的特殊抗体,因此从特异性免疫的角度分析,该病的病原体叫做抗原,当其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分析】(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也有三个,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4.(2019·靖远模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极高,专家提醒:如果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   。
(2)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   结构;
(3)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给被狗咬伤的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   ,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免疫。
【答案】(1)病原体;传染源
(2)细胞
(3)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细胞结构。(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因此,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给被狗咬伤的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 / 1甘肃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健康的生活(1)
一、单选题
1.(2021·天水)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IV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B.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杀灭HIV
C.与患者握手和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
D.HIV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
2.(2021·天水)每到夏季,很多同学都喜欢吃冷饮,但食用不当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患肠胃病时,不宜进食冷饮
B.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进食冷饮
C.剧烈运动后,立即吃冷饮降温
D.重体力劳动后,不宜立即吃冷饮
3.(2021·武威)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正在广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能够产生(  )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吞噬细胞
4.(2021·武威)某人因患腮腺炎入院治疗,如果你是主治大夫,不能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
A.制订治疗方案 B.科学使用各种药物
C.调整治疗方案 D.超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
5.(2020·天水)在下列健康评价中,属于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是(  )
A.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我的身体很灵活
C.我很少觉得疲乏无力 D.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
6.(2020·天水)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作为不会导致被感染(  )
①交谈 ②握手 ③共餐 ④共用牙具 ⑤一起学习 ⑥共用注射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⑤⑥
7.(2020·天水)大多数哺乳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身在舔伤口能促进愈合,这是由于(  )
A.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D.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8.(2020·白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若新冠疫苗研发成功之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
A.药物免疫 B.自身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9.(2019·武威)某人因患肺炎入院冶疗,如果你是主治大夫,不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
A.详细诊断病情 B.科学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C.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D.超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
10.(2019·天水)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按时作息、坚持锻炼 B.沉迷网络、游戏人生
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D.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11.(2020·靖远模拟)H7N9型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它能由禽类传染给人,并能致人死亡。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12.(2020·临洮模拟)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药的是(  )
A.生病前后,到药店随便买些药服用
B.服用后,病情不好转就加倍服药
C.一不舒服,就立刻使用抗生素
D.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13.(2020·金昌模拟)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
A.甲肝 B.乙肝 C.破伤风 D.血吸虫病
14.(2020·金昌模拟)某人因车祸受伤严重,我们应采取的急救措施错误的是(  )
A.若伤员血液喷射而出且颜色鲜红,那么应该用止血带或手指压住近心端
B.若伤员停止了呼吸,应拨打“120”等待救援
C.若伤员心脏停止跳动应站在伤员左侧,双手叠放在胸骨下端,有节奏的,用力下压
D.若伤员无生命危险且有大面积擦伤,应对擦伤部位进行消毒后,放上敷料用纱布加压止血
15.(2020·金昌模拟)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
A.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B.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16.(2019·靖远模拟)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那么,从免疫学和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婴儿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C.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二、多选题
17.(2020·徽县模拟)面对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我们如何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
A.出门佩戴口罩 B.接种疫苗
C.强身健体 D.喷洒消毒剂
三、判断题
18.(2020·天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9.(2019·天水)酒后驾车发生重大车祸,造成伤亡事件,其主要原因是酒精会使人的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受到抑制。(判断对错)
20.(2019·天水)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判断对错)
四、填空题
21.(2021·天水)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
22.(2020·天水)维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23.(2019·武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24.(2021·崆峒模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   、   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五、实验探究题
25.(2020·平凉)
2020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学们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 1 )用香烟和蒸馏水制成烟草浸出液。
( 2 )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 3 )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铺上卫生纸,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50粒黄豆种子。
( 4 )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将装置放在室温条件下。
( 5 )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
( 6 )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1)你认为该实验应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变量是   。
(3)每组均取50粒而不是取1粒黄豆种子,目的是   。
(4)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   作用。
(5)E组有2粒黄豆种子未萌发,请分析原因   。
(6)烟草燃饶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   (写出一种即可)等。这此物质进入人体,会诱发多种   系统疾病,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六、综合题
26.(2021·平凉)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 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    
(2)为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学们外出时要戴口罩,口罩相当于人体的第   道免疫防线。
(3)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人体内的   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 殊蛋白质,该物质称为   。
27.(2021·天水)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   。
(2)为了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学们要勤洗手、多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人体内的   细胞能够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该物质称为   。
28.(2020·天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的传播带来了隐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专家提醒,如被宠物狗、猫等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创作深广,情况严重,则应同时注射狂犬病毒血清一剂,才能得到有效防治。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狂犬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内。从寄主细胞角度看,狂犬病毒属于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狂犬病毒属于   。
(2)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狂犬病疫苗属于   ,它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
(3)将患狂犬病的狗、猫等杀死或深埋,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29.(2020·平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   构成。
(2)新冠肺炎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人体细胞内。
(3)为了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同学们外出时应佩戴口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病毒疫苗,若疫苗研发成功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该种病原体的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
30.(2020·定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   构成。
(2)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角度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   。
(3)为了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同学们外出时应佩戴口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冠病毒疫苗,若疫苗研发成功后,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全民免疫。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
31.(2020·兰州)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依据所学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与真菌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
(2)加强开窗通风,按时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呼吸道内黏膜是人体生来具有的免疫防线,它们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   。
(4)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32.(2020·临洮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春季气候变化较为剧烈,正是流感多发季节。某校为了预防流感制定了一些相关措施,现列举如下:
①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②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落实晨检制度。校医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发热的学生,劝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   外壳和内部   组成。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   病毒、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材料中的第①条措施属于   ,第②条措施属于   。
(3)李明被同班同学传染了流感,从传染病的环节来看,李明在患病前属于   ,患病后属于   。
(4)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流感,可给在校健康学生打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   ,从而抵抗流感病毒的感染,这属于   免疫。
33.(2020·金昌模拟)
2019年12开始,在湖北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   ,该病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   和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所以称为传染病,是因为它具有   性和   性的特点。
(3)在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一段时间,这种措施属于   。
(4)在疫情发生的市场等地,防疫人员对其进行喷药消毒,这种措施属于   。
(5)从特异性免疫的角度分析,该病的病原体叫做   ,当其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
34.(2019·靖远模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极高,专家提醒:如果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   。
(2)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   结构;
(3)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给被狗咬伤的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   ,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免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全称,能严重危害人体的免疫系统,A说法正确。
B、艾滋病病毒能破坏人的特异性免疫,所以,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疫苗,B说法错误。
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即体液传播,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C说法错误。
D、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及传播途径,此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全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艾滋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播,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所以一般的共同学习、工作、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所以不能歧视艾滋病病人。
2.【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患肠胃病的人需要忌食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夏天不能喝冰镇的饮料、啤酒及其它酒类,A说法正确。
B、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饮用冷饮,冷饮会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不佳,易引起消化不良,B说法正确。
C、剧烈运动后不宜饮用冷饮,马上饮用冷饮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痉挛,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可见C说法错误。
D、重体力劳动后,立即吃冷饮不科学,会引起消化道强烈蠕动,产生腹痛、腹泻,还会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 重体力劳动后, 可以先休息一会儿再吃冷饮,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需要熟记: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昋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4.【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很多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并且会打乱体内的微生物群,进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到达了平衡人就不会生病),并且会杀灭体内有益菌。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5.【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就是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所以,B我的身体很灵活、C我很少觉得疲乏无力都是身体上的健康,D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是评价人的心理健康,A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社会的适应性,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含义,可结合健康的概念来分析,熟知: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作为学生,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所以①交谈、 ②握手 ③共餐、⑤一起学习等日常生活接触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④共用牙具可能会传染艾滋病,因为在洗漱过程中,如果有牙龈出血等现象,会接触血液或唾液,则有可能会传染上艾滋病病毒;⑥共用注射器会接触血液、体液,可能感染上艾滋病,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简单,熟记: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7.【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哺乳动物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所以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这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所以,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8.【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若新冠疫苗研发成功,注射过这种疫苗后获得的抗体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C。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9.【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解: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很多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并且会打乱体内的微生物群,进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到达了平衡人就不会生病),并且会杀灭体内有益菌。
故答案为:D
【分析】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生素对敏感性的结果来选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对其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二重感染,甚至是延误病情导致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0.【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知道:按时作息、坚持锻炼;吃营养配餐;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沉迷网络、游戏人生,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拒绝毒品、心理平衡等几个方面。
11.【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B符合题意。
C.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素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不符合题意。
D.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很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的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12.【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生病后,要到医院就医,不能到药店随便买些药服用,A错误。B、是药三分毒,不能随便加倍服用,用量大,毒副作用会加重,B错误。C、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且抗生素容易产生抗药性,也有毒副作用,不能乱用,C错误。D、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注意说明书上的各项内容,以安全用药,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3.【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甲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A错误;
乙肝通过血液传染属于血液传染病,B正确;
破伤风属于体表传染病,C错误;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属于体表传染病,D错误。
【分析】由寄生于人体血液和淋巴中的病原体所引起、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由蚊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蚤传播的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虱传播的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和白蛉传播的黑热病等。
14.【答案】B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伤口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因此是动脉出血,用止血带近心端扎住,然后拨打120去医院,A不符合题意;
B、心脏停止的伤员也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挤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B符合题意;
C、若伤员心脏停止跳动,急救者应站在伤员左侧,双手叠放在胸骨下端,有节奏、冲击性的用力下压,C不符合题意;
D、若伤员无生命危险且有大面积擦伤,对擦伤部位进行消毒同时放上敷料用纱布加压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15.【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白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6.【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抵抗抗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卡介苗对于接种的人来说是引起它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在婴儿刚出生时就接种卡介苗,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肺结核杆菌,保护人体不被结核杆菌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符合题意。
【分析】(1)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7.【答案】A,C,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出门佩戴口罩、喷洒消毒剂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强身健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它们都能够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传播。但是目前新冠肺炎疫苗还没有研制成功。
故答案为:ACD。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
【解析】【解答】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对“现代文明病“”的理解,难度不大,熟记: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解: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它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引起酒精中毒。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抗原刺激而产生,而不是多种抗原刺激而产生。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21.【答案】吞噬细胞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如下:第一道: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吞噬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熟记即可,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是生来就有的;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2.【答案】心情愉快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可以试着用适当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故答案为:心情愉快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比较简单,熟记: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23.【答案】性传播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缺陷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
24.【答案】身体上;生理上;社会适应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25.【答案】(1)烟草浸出液会抑制黄豆种子的萌发
(2)E;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3)避免偶然性
(4)抑制
(5)种子是死的、不完整的或处于休眠期
(6)尼古丁(或“焦油”等);呼吸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1)根据提出问题: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作出假设: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E组加清水的作用是对照。(3)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组都放入5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5)种子萌发除了需要环境条件外,还需要自身条件,即种子是活的、完整的,不处于休眠期的,E中有2粒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是死的或者不完整的或处于体眠期的。(6)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因此: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魔缠身等。
【分析】该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等量的烟丝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其浸出液的浓度不同;蒸馏水越多,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低)中的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目的是验证烟草浸出液对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的影响。
26.【答案】(1)病原体;易感人群
(2)一
(3)淋巴;抗体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易感人群。
(2)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言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戴口罩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病原体,相当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它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抗原。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7.【答案】(1)病原体;易感人群
(2)切断传播途径
(3)淋巴;抗体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所以,新冠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都携带着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患者属于传染源,而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于则易感人群。
(2)传染病要流行起来需要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勤洗手、多通风,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易感人群;(2)切断传播途径;(3)淋巴、抗体。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区分的时候,主要看针对的对象是谁,比如:把患者隔离起来,给患者打针吃药这属于控制传染源;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比如:给健康人注射疫苗、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这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8.【答案】(1)动物病毒;病原体
(2)抗原;抗体
(3)控制传染源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狂犬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狂犬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的活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
(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狂犬病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为该抗体只对狂犬病病毒有免疫作用,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根据传染病的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根据题干所述,患了狂犬病的狗、猫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属于传染源,因此把患了狂犬病的狗猫等杀死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动物病毒、病原体;(2)抗原、抗体;(3)控制传染源。
【分析】此题考查病毒的的生命活动、免疫的类型、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比较简单,需要熟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9.【答案】(1)遗传物质(或“RNA”)
(2)寄生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特异性免疫(或“后天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肺炎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2)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因此必须寄生在人体细胞内。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3)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疫苗是减毒或失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0.【答案】(1)遗传物质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特异性免疫(或“后天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2)传染源是指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所以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角度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3)环境消毒、勤洗手、外出时佩戴口罩,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4)疫苗通常是减毒或者失活的病原体,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出生后才建立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专一性的免疫叫做特异性免疫。
【分析】(1)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2)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5)特异性免疫是指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1.【答案】(1)病原体;无细胞结构
(2)切断传播途径
(3)非特异性免疫
(4)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由分析1可知,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与真菌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2)由分析4可知,加强开窗通风,按时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3)由分析5可知,呼吸道内黏膜是人体生来具有的免疫防线,它们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4)由分析6血液循环简图可知,对新冠肺炎患者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药物通过人体各级静脉到上、下腔静脉再到右心房,故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分析】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①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②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③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① 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尽量做到“五早”,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及时处理。
(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②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消除各种媒介生物。
③ 保护易感人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按时接种疫苗等。5.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6.血液循环简图:
32.【答案】(1)蛋白质;遗传物质;细菌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易感人群;传染源
(4)抗体;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加强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②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李明被同班同学传染了流感,从传染病的环节来看,李明在患病前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属于传染源。(4)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属于抗原。
【分析】(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3.【答案】(1)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2)传染性;流行性
(3)控制传染源
(4)切断传播途径
(5)抗原;抗体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因此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3)(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医护人员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医学隔离一段时间,这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防疫人员对疫情发生的市场等地进行喷药消毒等,这种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5)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种病原体的特殊抗体,因此从特异性免疫的角度分析,该病的病原体叫做抗原,当其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分析】(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也有三个,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4.【答案】(1)病原体;传染源
(2)细胞
(3)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细胞结构。(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因此,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给被狗咬伤的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