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5 13:0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邻水实验学校高2020级2021年秋第2次月考暨中期考试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2.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 即Recovery( 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3. 下图漫画,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罗斯福受此殊荣的理由不包括( )
A.新政使美国完全驯服了经济危机
B.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营新模式
C.巩固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
D.建立了劳工、雇主政府三方合作关系
4.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 )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5. 《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6.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贸总协定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8. 下图是一个区城性经济合作组织的会标。该组织的特点有(
A.会员之间实行统一关税
B.推行政治经济一体化
C.承认多样化和强调灵活性
D.奉行安全先行原则
9. 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
A.克已复礼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有教无类
10. 战国中期后,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11.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 B.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12.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由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13. 朱熹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 理论
14.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也”这一认识,认为物欲” 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弊”“发明本心”。这一思想家是( )
A.张载 B.陆九渊 C.朱熹 D.邵雍
15.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导向,新导向最有可能是( )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16.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做了独特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即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17. 汉朝虽已发明了造纸术,但两汉官方的主要书写材料还是简帛,直到东晋末年,官方才明确下令用纸代简。官方书写材料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东晋末年( )
A.简帛退出了书写领域 B.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
C.书写原料来源的广泛 D.实现了书写材料的革命
18. 据记载宋代的画家“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这反映了宋代( )
A.绘画水平日趋下降 B.市民文化日渐兴起
C.忽视伦理道德作用 D.画家多是经商的人
19.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
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民族交流日益频繁
20.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睁眼看世界”的原因是( )
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 B.受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 D.意识到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
21. 甲午战争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登场.他们以不同的斗争形式表现着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主张的相同点有( )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22.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 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3.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 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
C.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主流 D.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24. 1932年11月11日《东方杂志》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出了约四百封征稿信。最后刊登了142人回复的“梦想”。其中,“社会主义大同世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危机促使国人深人思考国家前途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③社会主义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选择
④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二卷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了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民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的“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在20 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的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之后,这个危险似乎不是很大……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中美农业改革的措施(13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美农业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破和立的具体同一,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方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古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干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非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学的发展历程(8分)
(2)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片面否定儒家文化,对今天有何启示?(7分)
邻水实验学校高2020级2021年秋第2次月考暨中期考试
历 史 答 案
一、 单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B D A B B C B C D B B A C B A C B B A B B C C D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1)美国:颁布农业法案、减耕减产、补贴农业(6)
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市场作用、发展乡镇企业(7)(2)美国:稳定了农业生产
为工业复苏创造了条件
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论题:新文化运动(新文体)推动了思想解放或者文化转型
(史实: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文学革命、新旧文学的特点)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 先秦时期:孔子创立、孟子发展
汉朝:董仲舒改造儒学,官方正统地位确立
两宋:理学产生,促进哲学化发展
明清:批判继承,注入新活力
(2) 新文化运动存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一战也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局限
历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行不通,拿来主义也行不通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