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放在赤道上比放在福州的惯性小
B.同一物体,放在赤道上和放在福州的惯性一样大
C.物体匀速运动时,存在惯性,物体变速运动时,不存在惯性
D.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2.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员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一次世界军人盛会,10月26日,中国队以68∶64战胜巴西队,夺得男篮铜牌,创造了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的蓝球受到的作用力有( )
A.重力
B.重力、手对球的推力
C.重力、篮球向前飞行的惯性力
D.重力、手对球的推力、篮球向前飞行的惯性力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载重汽车一定比质量小的轿车惯性大
B.跳远运动员助跑时,跑的越快惯性越大
C.汽车匀速运动时惯性小,急刹车时惯性大
D.子弹出枪膛时受到很大的推力,所以它的惯性很大
4.乒乓球比赛过程中,乒乓球遇到球拍前后,乒乓球速度方向改变。这一现象说明( )
A.乒乓球的惯性发生了改变
B.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大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
C.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乒乓球比球拍更容易发生形变
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上抛出去的物体还能够继续上升,是因为受到向上的力
B.合力为零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特例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D.运动的汽车,速度越大,就越难停下来,说明汽车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也越大
6.如图所示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一款尖底瓶,该瓶装水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下面有关瓶(包括瓶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
B.瓶处于静止状态时,其惯性最大
C.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一定越高
D.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7.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车比二匹马拉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C.一小石块与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石块比羽毛先落地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8.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或者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
C.牛顿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D.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9.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或减小因惯性对司乘人员造成的伤害
B.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司乘人员的惯性
C.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机动车的惯性
D.是否系好安全带对司乘人员和机动车的惯性都有影响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质点是理想化物体模型
C.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
D.矢量的运算是代数运算
1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不易被推动,说明物体在静止时的惯性比在运动时的惯性大
B.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战斗机战斗前抛掉副油箱,惯性减小
D.物体在完全失重状态下没有惯性
12.某同学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在空中运动,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B.相对于火车,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3.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4.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下列实验步骤中有的是经验事实,有的是推论,其中属于推论的是( )
A.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C.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既不变快,也不变慢
15.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
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D.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16.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月球等天体对火箭的吸引作用,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7.在沿水平轨道匀速前进的火车里,乘客突然看到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内液面呈如图所示状,由此可判断此时火车正在做________(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18.理想实验是一种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忽略次要因素,并把实验的情况合理外推到一种理想状态,从而来揭示自然现象本质的假想实验。为了说明运动和力的关系,伽利略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
(1)关于伽利略的这个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会越来越慢”,这是可靠的事实
B.“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会越来越慢”,这是合理外推的理想状态
C.“若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小球最终会达到与左侧同样的高度”,这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
D.“如果右侧斜面变成水平面,并且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就应永远运动下去”,这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9.请根据下图中的情景,说明车子所处的状态,并对这种情景作出解释。
20.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如图),小钢球靠近磁铁时;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如图2);
(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B.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所以同一物体,放在赤道上比放在福州的惯性相同,则A错误;B正确;
CD.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所以C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在空中飞行的蓝球,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因此只受重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
惯性只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乒乓球的质量没变,则惯性不变,A错误;
B.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即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等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B错误;
C.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正确;
D.该现象不能说明乒乓球比球拍更容易发生形变,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物体有向上的初速度继续上升是因为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物体完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虽然跟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样的,但这是两码事,何况第一定律提出了力和惯性的概念,为第二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两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没有任何关系,C正确;
D.汽车越难停下来,即减速的时间长或距离大,而不是运动状态越难改变,不能反映惯性的大小,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瓶所受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瓶的吸引力而产生的,选项A错误;
B.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
C.当瓶中装入水时,瓶的重心先升高后降低,则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不一定越高,选项C错误;
D.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选项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两匹马拉车比一匹马拉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错误;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误;
C.一小块石块与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则石块比羽毛先落地,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考虑空气阻力,一小块石块与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高度相同,则时间相同,是伽利略用实验得出的,C错误;
D.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A错误;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故B错误;
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是否系好安全带对司乘人员和机动车的惯性没有影响,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或减小因惯性对司乘人员造成的伤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
B.质点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B正确;
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情况下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与速度大小无关,C错误;
D.矢量的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定则,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物体的惯性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静止还是运动.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物体的惯性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静止还是运动.速度大小无关,故B错误;
C.抛掉副油箱减小质量可以减小惯性,故C正确;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相对于地面,小球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轨迹是曲线,故A错误;
B.相对于火车,小球始终在火车的正上方,做直线运动,故B错误;
CD.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BCD
【详解】
A.伽利略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选项A错误;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选项B正确;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选项C正确;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选项D正确。
故选BCD。
14.BCD
【详解】
整个实验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形成结论,合理的实验顺序为ABCD,其中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实验步骤A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由于现实生活中,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不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实验步骤BCD都是对实验现象的合理推理;本题选属于推论的故选BCD。
15.CD
【详解】
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说明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
B.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与速度大小无关,与受力无关,故B错误;
C.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故C正确;
D.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故D正确。
故选CD。
16.ACD
【详解】
A.汤姆说:“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A正确;
BCD.由题意知,宇航员说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真实意思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故B错误,CD正确。
故选ACD。
17.减速
【详解】
由图可知,水面的右端升高,且车向右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减速,由于惯性液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出现如图所示状态。
18.AD 运动必须依靠外力的不断作用才能维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详解】
(1)[1]AB.“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会越来越慢”,这是可靠的事实,A正确、B错误;
C.“若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小球最终会达到与左侧同样的高度”,这是合理外推的理想状态,C错误;
D.“如果右侧斜面变成水平面,并且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就应永远运动下去”,这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D正确。
故选AD。
(2)[2]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是运动必须依靠外力的不断作用才能维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9.见解析
【详解】
第一辆车应该是行驶过程突然刹车的状态,乘客下半身随车要停下,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乘客向前倾倒;
第二辆车应该是突然启动加速的状态,乘客下半身随车要加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乘客向后倾倒。
20.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详解】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