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新疆生物历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7 生物技术、科学探究与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1·新疆)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生产酸牛奶——发酵
B.培育太空椒——克隆
C.快速繁育无毒植株——组织培养
D.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
2.(2021·新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下列不能作为科学探究问题的是( )
A.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校园中哪种植物最漂亮 D.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
3.(2021·新疆)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单细胞生物
B.HIV能通过分裂繁殖
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艾滋病可通过接触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4.(2021·新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急救中心的电话是120 B.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
C.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 D.价格高的药疗效一定好
5.(2020·新疆)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你必须讲清楚的三点是( )
A.你的地址 电话 病人症状
B.你的单位 地址 病人症状
C.天气情况 地址 病人症状
D.身份证号 发病原因 发病症状
6.(2020·新疆)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吸烟、不吸毒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约束,有些行为就可能会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痰液中含有多种病菌
B.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诱发多种疾病
C.吃饭时大声说笑可能会使食物误入气管
D.吸毒能排解精神空虚,青少年不妨尝试
7.(2019·新疆期末)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这种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微生物发酵 D.仿生技术
8.(2019·新疆期末)掌握急救知识,及时挽救生命。以下心肺复苏的步骤正确的是( )
①人工呼吸 ②开放气道 ③胸外按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9.(2019·新疆期末)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制醋利用乳酸菌发酵 B.制作泡菜利用酵母菌发酵
C.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杀菌 D.果脯的制作利用脱水干燥法
10.(2018·新疆)将乙肝疫苗注射到正常人身体上,可以预防乙型肝炎,其中乙肝疫苗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1.(2018·新疆)下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是( )
A.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B.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C.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D.吸烟、酗酒、吸食毒品
12.(2018·新疆)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 )
A.消灭病毒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13.(2018·新疆)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需要拨打的急救电话为( )
A.120 B.110 C.119 D.114
14.(2017·新疆)科学家成功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C.人与植物的基因相同 D.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15.(2017·新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16.(2017·新疆)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 )
A.青霉 B.醋酸菌 C.乳酸菌 D.酵母菌
17.(2017·新疆)某同学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8.(2017·新疆)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鲫鱼的受精卵内,培育出特大的胖鲫鱼.这种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酶技术
19.(2017·新疆)探究实验为避免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但也有个别例外.下列计算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 )
A.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B.探究植物对空气的湿度的影响
C.探究蚂蚁的通讯 D.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0.(2017·新疆)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二、未知
21.(2021·新疆)近两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危害人类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
B.接种疫苗能预防该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D.接种疫苗产生抗体,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8·长沙)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蜿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降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______(填字母)
A.身体 B.心理 C.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 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
四、综合题
23.(2021·新疆)新疆是瓜果之乡,随着发酵技术和保鲜技术的日益完善,新疆林果业发展迅速。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制作葡萄酒和果醋选用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 和 。(写序号)
(2)甲图中,与①相比,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3)乙图是酿造葡萄酒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说明酿酒时要保持适宜的 。
(4)夏天瓜果易腐败,防止其腐败依据的原理是 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5)食用瓜果时要注意卫生,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传染病。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4.(2020·新疆)关于米酒、酸奶的家庭制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a.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①蒸熟米饭并冷却→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
(1)该酒曲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是 ,其所属生物类群是 。
(2)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 。
b.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鲜奶煮沸→②冷却→③加入某原味酸奶→④发酵→⑥保存食用。
(3)步骤③的目的是 。
(4)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所含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5)新鲜酸奶常用 方法保存。
(6)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 ,它是以 方式进行繁殖的。
25.(2020·新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 ,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内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 防线。
(2)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 。
(3)按照疫情防护要求,学校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开窗通风,这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 。
(4)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措施除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外,还要 (答出两条即可)。
26.(2019·新疆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外出旅游时,所携带的药品使用说明书。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说明书有“OTC”标志,说明该药为 药。
(2)你认为此药应在 (日期)之前使用。
(3)
你在购买此类药品时,应仔细阅读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功能主治、 、 、 等。
(4)如果是外出旅游,下列哪项不是家庭小药箱必备的常用药?( ) 。
A.碘伏 B.螺旋藻 C.创可贴 D.感冒冲剂
27.(2017·新疆)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染病流行与传染的基本环节是 、 和 .
(2)如图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场景,如果防护不当有可能得传染性疾病.其中B图的传播途径是 ,C图的传播途径是 .
(3)为防治流感,古丽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说明这种药属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发酵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生产酸牛奶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的,A说法正确。
B、培育太空椒是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而不是克隆技术,B说法错误。
C、 快速繁育无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即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的技术,C说法正确。
D、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就是属于转基因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技术,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最常用的生物技术是关键,生物技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就是属于传统的生物技术,包括酵母菌发酵和乳酸菌发酵,现代生物技术有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克隆等。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A、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步骤有:选种;播种;观察发芽情况;记录并计算,属于科学探究问题,A不符合题意。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属于科学探究问题,B不符合题意。
C、 校园中哪种植物最漂亮不属于科学探究问题,与观察者的审美观有关,C符合题意。
D、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属于科学探究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需要熟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3.【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说法错误。
B、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B说法错误。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C说法正确。
D、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结构比较特殊,包括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缺陷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所以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
4.【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我国统一的呼救电话号码是“120”,拨打120是向急救中心呼救最简便快捷的方式,A说法正确。
B、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处方药简称Rx,B说法正确。
C、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属于传染病,C说法正确。
D、生病后对药物的选择是对症用药,而不是看价格,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基础常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一般地,药物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毒副作用,没有病没有必要吃药,小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无论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根据病情,正确选择药物,权衡治疗与副作用的利弊,恰当用药,安全用药,用药前一定看说明书,注意药量、用法、保质期、生产日期等。
5.【答案】A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在遇到意外时,我们可以打此电话寻求救助。拨打120急救电话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2.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区××路×弄×号×室”,不能因泣不成声而诉说不全,也不能只交待在某商场旁边等模糊的地址。3.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或伤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4.提供畅通的联系方式,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继续联系。5.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塌、毒气泄漏、食物农药中毒等,并报告罹患人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点。6.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有明显标志处的社区、住宅门口或农村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
综上所述,拨打120电话时,要重点讲你的地址、 电话、 病人症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在遇到意外时,我们可以打此电话寻求医疗救助。据此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痰中含有许多细菌,不要随地吐痰,可预防传染病,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故A正确。
B.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症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能诱发多种疾病,故B正确。
C.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吞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故C正确。
D.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等,人们需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青少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吸烟、不吸毒等。
7.【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其它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会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可见题干中,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这就属于转基因技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容易,熟记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把目的基因转入到其他生物的体内的基因组中后,生物就会表现出此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此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8.【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如果呼吸停止,心跳加速,就需要采取心肺复苏的办法,进行人工呼吸,先要通过胸外心的按压,开放气道,清洁呼吸道,最后进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最基本的氧气的供应,可见正确顺序为: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急救的措施,此部分内容比较重要,与生活联系密切,熟知:当我们出现意外时,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急救,在呼吸停止时,胸外按压,进行人工呼吸,一定要先开放气道,清洁好呼吸道有规律的进行,每按压30次,进行2次通气,每6-8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
9.【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制醋是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制作泡菜需要用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盒装牛奶采用的是巴氏消毒法,所用的原理是高温灭菌,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果脯是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可以延长保存的时间,而脱水发是脱干其中的水分,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品的保存方法、发酵技术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注意身边常用到的生物学知识,平时注意积累,比如:做馒头、做面包、酿酒都需要用到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都需要用到乳酸菌;我们食用的膨化食品是采用了气调的方法保存,蘑菇、木耳是运用另外脱水发保存;牛奶用高温灭菌的方法保存等。
10.【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疫苗是由被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属于抗原
11.【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健康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属于健康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属于健康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吸烟、酗酒、吸食毒品,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它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引起酒精中毒。
2、吸烟:在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尼古丁就是其中之一。长期大量吸烟会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3、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力,而且会让人成瘾。毒品祸害家庭,危害社会。
12.【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C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3.【答案】A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10:匪警,119:火警, 114:电话查号台,120:急救中心。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我们应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掌握紧急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120”急救电话“: 拨打急救电话时,应交代清楚地点,地点越详细越好,便于医生查找。简单地介绍病人的病症,方便救助人员的救助。
14.【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说明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故选:A
【分析】把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1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错误.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正确.
C、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错误.
D、测量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问题(量表)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错误.
故选:B.
【分析】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实验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16.【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A、青霉可用于制作青霉素,错误;
B、制醋要用到醋酸菌,错误;
C、制作酸奶用到乳酸菌,错误.
D、酿酒时要加入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酱要用到曲霉.据此作答.
17.【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给小明注射的乙肝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18.【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鲫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鲫鱼.胖鲫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转基因技术.
故选:C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1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而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故选:C
【分析】对于需要数据验证的实验,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于需要物质变化验证的实验,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20.【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B正确.
故选: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21.【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A说法正确。
B、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B说法错误。
C、计划免疫是在不患病的情况下,注射疫苗,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C说法正确。
D、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免疫和健康,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22.【答案】(1)抽样调査法
(2)C
(3)6小时以上
(4)
(5)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时应随机取样。(2)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社会适应方面的态。(3)据表格数据可见:使用2--4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8÷963=18.4%;使用5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15÷579=19.8%,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4÷458=37.9%,可见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4)如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 。(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各位“低头族”,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分析】1、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2、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3、解答此类题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弄清表格所隐藏的内容。从本题的表格中很明显的反映出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23.【答案】(1)①;②
(2)细胞核
(3)温度
(4)杀死
(5)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发酵技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1)制作果酒需要用到酵母菌的无氧发酵,即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为真菌,即甲图中的①,真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内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基本结构,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即图中的②,醋酸菌为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为原核生物。
(2)根据以上所述,①为真菌,②为细菌,真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内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基本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细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真生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可见与①真菌相比,②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根据乙图是酿造葡萄酒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可以看出,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产酒量,可见,酿酒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4)夏天,温度较高,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可见,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5)食用瓜果时要注意卫生,要用清水洗干净,可以去除瓜果表面的病原体,可见减少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①、②;(2)细胞核;(3)温度;(4)杀死;(5)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结构、发酵技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基础知识,明确:细菌和酵母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生命活动,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
24.【答案】(1)酵母菌;真菌
(2)温暖环境(适宜的温度)
(3)接种
(4)细胞核
(5)低温
(6)乳酸菌;分裂生殖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制作米酒用的酒曲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其所属生物类群是真菌,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2)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条件,并且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温暖环境,提高代谢速度,加速酒的形成。(3)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中的过程叫接种,所以步骤③的目的是接种。(4)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因此,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所含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5)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新鲜酸奶可以利用冷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保鲜的目的。因此,新鲜酸奶常用低温方法保存。(6)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因此,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乳酸菌,它是以分裂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的,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条件,并且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酿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
25.【答案】(1)病毒;第一道
(2)抵抗能力;易感人群
(3)切断传播途径
(4)戴口罩,不聚集等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1)这次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是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人人体。鼻腔内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中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所以按照疫情防护要求,学校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开窗通风,这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措施除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外,还要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流行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26.【答案】(1)非处方
(2)2020年2月14日
(3)生产日期;保质期;用法和用量
(4)B
【知识点】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2)根据题中的说明书,该药的有效期是24个月,生产日期是20018年2月15日,因此此药的有效期是到2020年2月14日,故此药应在2020年2月14日之前使用。
(3)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药品名称、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生产时期、有效期、保质期和注意事项等。
(4)A、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可以作为家庭常备用药,A部不符合题意。
B、螺旋藻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可以不用作为常备药,B符合题意。
C、创可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又名“止血膏药”,具有止血,护创作用,可以作为家庭常备药,C不符合题意。
D、感冒冲剂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属于非处方药,可以作为家庭常备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非处方药;(2)2020年2月14日;(3)生产日期、保质期、用法和用量;(4)B。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此部分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熟知: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等。
27.【答案】(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饮食;空气
(3)非处方药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安全用药;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2)B是饮食传播,C是空气传播.(3)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流感是一种病毒性感冒,从板蓝根冲剂的说明书来看,该药对流感有作用;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因此该药品属于非处方药.
故答案为:(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饮食;空气(3)非处方药
【分析】图中属于食物传播的是B,属于空气传播的是C,属于生物媒介传播的是A.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新疆生物历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7 生物技术、科学探究与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1·新疆)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生产酸牛奶——发酵
B.培育太空椒——克隆
C.快速繁育无毒植株——组织培养
D.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发酵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生产酸牛奶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的,A说法正确。
B、培育太空椒是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而不是克隆技术,B说法错误。
C、 快速繁育无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即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的技术,C说法正确。
D、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就是属于转基因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技术,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最常用的生物技术是关键,生物技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就是属于传统的生物技术,包括酵母菌发酵和乳酸菌发酵,现代生物技术有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克隆等。
2.(2021·新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下列不能作为科学探究问题的是( )
A.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校园中哪种植物最漂亮 D.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A、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步骤有:选种;播种;观察发芽情况;记录并计算,属于科学探究问题,A不符合题意。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属于科学探究问题,B不符合题意。
C、 校园中哪种植物最漂亮不属于科学探究问题,与观察者的审美观有关,C符合题意。
D、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属于科学探究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需要熟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3.(2021·新疆)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单细胞生物
B.HIV能通过分裂繁殖
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艾滋病可通过接触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说法错误。
B、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B说法错误。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C说法正确。
D、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结构比较特殊,包括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缺陷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所以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
4.(2021·新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急救中心的电话是120 B.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
C.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 D.价格高的药疗效一定好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我国统一的呼救电话号码是“120”,拨打120是向急救中心呼救最简便快捷的方式,A说法正确。
B、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处方药简称Rx,B说法正确。
C、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属于传染病,C说法正确。
D、生病后对药物的选择是对症用药,而不是看价格,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基础常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一般地,药物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毒副作用,没有病没有必要吃药,小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无论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根据病情,正确选择药物,权衡治疗与副作用的利弊,恰当用药,安全用药,用药前一定看说明书,注意药量、用法、保质期、生产日期等。
5.(2020·新疆)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你必须讲清楚的三点是( )
A.你的地址 电话 病人症状
B.你的单位 地址 病人症状
C.天气情况 地址 病人症状
D.身份证号 发病原因 发病症状
【答案】A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在遇到意外时,我们可以打此电话寻求救助。拨打120急救电话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2.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区××路×弄×号×室”,不能因泣不成声而诉说不全,也不能只交待在某商场旁边等模糊的地址。3.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或伤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4.提供畅通的联系方式,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继续联系。5.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塌、毒气泄漏、食物农药中毒等,并报告罹患人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点。6.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有明显标志处的社区、住宅门口或农村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
综上所述,拨打120电话时,要重点讲你的地址、 电话、 病人症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在遇到意外时,我们可以打此电话寻求医疗救助。据此解答。
6.(2020·新疆)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吸烟、不吸毒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约束,有些行为就可能会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痰液中含有多种病菌
B.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诱发多种疾病
C.吃饭时大声说笑可能会使食物误入气管
D.吸毒能排解精神空虚,青少年不妨尝试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痰中含有许多细菌,不要随地吐痰,可预防传染病,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故A正确。
B.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症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能诱发多种疾病,故B正确。
C.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吞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故C正确。
D.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等,人们需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青少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吸烟、不吸毒等。
7.(2019·新疆期末)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这种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微生物发酵 D.仿生技术
【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其它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会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可见题干中,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这就属于转基因技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容易,熟记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把目的基因转入到其他生物的体内的基因组中后,生物就会表现出此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此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8.(2019·新疆期末)掌握急救知识,及时挽救生命。以下心肺复苏的步骤正确的是( )
①人工呼吸 ②开放气道 ③胸外按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如果呼吸停止,心跳加速,就需要采取心肺复苏的办法,进行人工呼吸,先要通过胸外心的按压,开放气道,清洁呼吸道,最后进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最基本的氧气的供应,可见正确顺序为: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急救的措施,此部分内容比较重要,与生活联系密切,熟知:当我们出现意外时,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急救,在呼吸停止时,胸外按压,进行人工呼吸,一定要先开放气道,清洁好呼吸道有规律的进行,每按压30次,进行2次通气,每6-8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
9.(2019·新疆期末)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制醋利用乳酸菌发酵 B.制作泡菜利用酵母菌发酵
C.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杀菌 D.果脯的制作利用脱水干燥法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制醋是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制作泡菜需要用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盒装牛奶采用的是巴氏消毒法,所用的原理是高温灭菌,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果脯是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可以延长保存的时间,而脱水发是脱干其中的水分,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品的保存方法、发酵技术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注意身边常用到的生物学知识,平时注意积累,比如:做馒头、做面包、酿酒都需要用到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都需要用到乳酸菌;我们食用的膨化食品是采用了气调的方法保存,蘑菇、木耳是运用另外脱水发保存;牛奶用高温灭菌的方法保存等。
10.(2018·新疆)将乙肝疫苗注射到正常人身体上,可以预防乙型肝炎,其中乙肝疫苗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疫苗是由被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属于抗原
11.(2018·新疆)下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是( )
A.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B.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C.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D.吸烟、酗酒、吸食毒品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健康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属于健康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属于健康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吸烟、酗酒、吸食毒品,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它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引起酒精中毒。
2、吸烟:在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尼古丁就是其中之一。长期大量吸烟会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3、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力,而且会让人成瘾。毒品祸害家庭,危害社会。
12.(2018·新疆)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 )
A.消灭病毒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C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3.(2018·新疆)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需要拨打的急救电话为( )
A.120 B.110 C.119 D.114
【答案】A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10:匪警,119:火警, 114:电话查号台,120:急救中心。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我们应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掌握紧急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120”急救电话“: 拨打急救电话时,应交代清楚地点,地点越详细越好,便于医生查找。简单地介绍病人的病症,方便救助人员的救助。
14.(2017·新疆)科学家成功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C.人与植物的基因相同 D.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说明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故选:A
【分析】把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15.(2017·新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错误.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正确.
C、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错误.
D、测量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问题(量表)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错误.
故选:B.
【分析】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实验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16.(2017·新疆)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 )
A.青霉 B.醋酸菌 C.乳酸菌 D.酵母菌
【答案】D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解:A、青霉可用于制作青霉素,错误;
B、制醋要用到醋酸菌,错误;
C、制作酸奶用到乳酸菌,错误.
D、酿酒时要加入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酱要用到曲霉.据此作答.
17.(2017·新疆)某同学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给小明注射的乙肝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18.(2017·新疆)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鲫鱼的受精卵内,培育出特大的胖鲫鱼.这种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酶技术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鲫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鲫鱼.胖鲫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转基因技术.
故选:C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19.(2017·新疆)探究实验为避免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但也有个别例外.下列计算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 )
A.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B.探究植物对空气的湿度的影响
C.探究蚂蚁的通讯 D.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而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故选:C
【分析】对于需要数据验证的实验,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于需要物质变化验证的实验,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20.(2017·新疆)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B正确.
故选: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二、未知
21.(2021·新疆)近两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危害人类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
B.接种疫苗能预防该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D.接种疫苗产生抗体,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A说法正确。
B、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B说法错误。
C、计划免疫是在不患病的情况下,注射疫苗,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C说法正确。
D、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免疫和健康,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8·长沙)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蜿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降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______(填字母)
A.身体 B.心理 C.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 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
【答案】(1)抽样调査法
(2)C
(3)6小时以上
(4)
(5)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时应随机取样。(2)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社会适应方面的态。(3)据表格数据可见:使用2--4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8÷963=18.4%;使用5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15÷579=19.8%,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4÷458=37.9%,可见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4)如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 。(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各位“低头族”,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分析】1、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2、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3、解答此类题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弄清表格所隐藏的内容。从本题的表格中很明显的反映出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四、综合题
23.(2021·新疆)新疆是瓜果之乡,随着发酵技术和保鲜技术的日益完善,新疆林果业发展迅速。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制作葡萄酒和果醋选用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 和 。(写序号)
(2)甲图中,与①相比,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3)乙图是酿造葡萄酒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说明酿酒时要保持适宜的 。
(4)夏天瓜果易腐败,防止其腐败依据的原理是 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5)食用瓜果时要注意卫生,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传染病。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答案】(1)①;②
(2)细胞核
(3)温度
(4)杀死
(5)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发酵技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1)制作果酒需要用到酵母菌的无氧发酵,即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为真菌,即甲图中的①,真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内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基本结构,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即图中的②,醋酸菌为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为原核生物。
(2)根据以上所述,①为真菌,②为细菌,真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内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基本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细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真生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可见与①真菌相比,②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根据乙图是酿造葡萄酒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可以看出,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产酒量,可见,酿酒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4)夏天,温度较高,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可见,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5)食用瓜果时要注意卫生,要用清水洗干净,可以去除瓜果表面的病原体,可见减少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①、②;(2)细胞核;(3)温度;(4)杀死;(5)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结构、发酵技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基础知识,明确:细菌和酵母菌为单细胞的生物,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生命活动,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
24.(2020·新疆)关于米酒、酸奶的家庭制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a.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①蒸熟米饭并冷却→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
(1)该酒曲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是 ,其所属生物类群是 。
(2)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 。
b.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鲜奶煮沸→②冷却→③加入某原味酸奶→④发酵→⑥保存食用。
(3)步骤③的目的是 。
(4)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所含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5)新鲜酸奶常用 方法保存。
(6)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 ,它是以 方式进行繁殖的。
【答案】(1)酵母菌;真菌
(2)温暖环境(适宜的温度)
(3)接种
(4)细胞核
(5)低温
(6)乳酸菌;分裂生殖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制作米酒用的酒曲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其所属生物类群是真菌,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2)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条件,并且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温暖环境,提高代谢速度,加速酒的形成。(3)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中的过程叫接种,所以步骤③的目的是接种。(4)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因此,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所含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5)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新鲜酸奶可以利用冷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保鲜的目的。因此,新鲜酸奶常用低温方法保存。(6)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因此,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乳酸菌,它是以分裂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的,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条件,并且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酿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
25.(2020·新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 ,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内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 防线。
(2)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 。
(3)按照疫情防护要求,学校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开窗通风,这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 。
(4)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措施除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外,还要 (答出两条即可)。
【答案】(1)病毒;第一道
(2)抵抗能力;易感人群
(3)切断传播途径
(4)戴口罩,不聚集等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1)这次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是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人人体。鼻腔内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中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所以按照疫情防护要求,学校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开窗通风,这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措施除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外,还要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流行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26.(2019·新疆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外出旅游时,所携带的药品使用说明书。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说明书有“OTC”标志,说明该药为 药。
(2)你认为此药应在 (日期)之前使用。
(3)
你在购买此类药品时,应仔细阅读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功能主治、 、 、 等。
(4)如果是外出旅游,下列哪项不是家庭小药箱必备的常用药?( ) 。
A.碘伏 B.螺旋藻 C.创可贴 D.感冒冲剂
【答案】(1)非处方
(2)2020年2月14日
(3)生产日期;保质期;用法和用量
(4)B
【知识点】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2)根据题中的说明书,该药的有效期是24个月,生产日期是20018年2月15日,因此此药的有效期是到2020年2月14日,故此药应在2020年2月14日之前使用。
(3)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药品名称、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生产时期、有效期、保质期和注意事项等。
(4)A、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可以作为家庭常备用药,A部不符合题意。
B、螺旋藻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可以不用作为常备药,B符合题意。
C、创可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又名“止血膏药”,具有止血,护创作用,可以作为家庭常备药,C不符合题意。
D、感冒冲剂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属于非处方药,可以作为家庭常备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非处方药;(2)2020年2月14日;(3)生产日期、保质期、用法和用量;(4)B。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此部分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熟知: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等。
27.(2017·新疆)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染病流行与传染的基本环节是 、 和 .
(2)如图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场景,如果防护不当有可能得传染性疾病.其中B图的传播途径是 ,C图的传播途径是 .
(3)为防治流感,古丽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说明这种药属于 .
【答案】(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饮食;空气
(3)非处方药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安全用药;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2)B是饮食传播,C是空气传播.(3)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流感是一种病毒性感冒,从板蓝根冲剂的说明书来看,该药对流感有作用;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因此该药品属于非处方药.
故答案为:(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饮食;空气(3)非处方药
【分析】图中属于食物传播的是B,属于空气传播的是C,属于生物媒介传播的是A.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