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的PH发生紊乱
B. 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C.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D.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变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 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B. 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C.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D. 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
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判断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4. 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 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 研究者发现, 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 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
B. 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 则羊羔不能存活
C. 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
D. 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 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
5.从神经系统组成的角度,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 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D. 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6.右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 该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C. 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 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受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8. 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②为肌肉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
B. 若②为胰岛A细胞,饭后三小时⑤处胰高血糖素
的浓度高于①处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⑤,④是
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③④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9.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感受到声音的刺激后,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其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引起听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B. 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时,Na+的内流不消耗ATP
C. 兴奋在听毛细胞和听觉神经细胞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
D. 听毛细胞底部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10. 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清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海难脑出血;而遇到海难的人即使周围有大量的海水也不能饮用,直接饮用往往会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早晨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 人体中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时即达到机体的水平衡状态
C.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兴奋
D. 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1. 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种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取3块麦田,在每块麦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种群密度。用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 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C. 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D. 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错
12. 种群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
B. 利用标记重捕法对2hm2某种鼠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估算这种鼠的种群密度为88.4只/hm2
C. 对一支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用具进行计数
D. 性别比例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13. 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细胞(BAT)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导致BAT细胞中催化脂肪氧化分解的cAMP增加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通过加快脂肪分解和减少ATP合成来增加产热
14.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 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类似物24-eBL 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 24-eBL 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往往由某一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
B. 实验一结果表明 24-eBL 能促进根伸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C. 实验二结果表明 24-eBL 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
D. 以上实验不能得出“24-eBL 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
15. 恒温动物的体温调定点机制,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 oC。下丘脑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C)和热敏神经元(W),这两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决定了体温调定点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当人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S点不移动
图中热敏神经元与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相等时对应的下丘脑温度为体温调定点
图中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下降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时,体温调定点升高
细菌感染使体温调定点上调到39 oC且持续一段时间,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16. 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 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A之间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B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可能为A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D. 丁图中靶细胞裂解与细胞毒性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 (10分)养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养生就是主要科学合理地运用 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 。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 (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 、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 (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在B中含有许多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 发
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 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18.(10分)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 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 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 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 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 细胞。
(3)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 性,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 相同的肿瘤细胞。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
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体液传送与 结合,可解除细胞毒性T
细胞的活化抑制。
19.(12分)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 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
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2)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 。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GLUT-4基因表达不足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3)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_________,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 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4)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时,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 。
(5)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 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 mg)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使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稳定在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内,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实验组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 。
20. (14分)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很重要作用,是一种微量高效的有机物。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或提升产品上,常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
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所示。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情况;若图1中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P的范围是 ;
(2)2,4-D是最早应用的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3: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 ;
②图中X点(甲、乙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 ,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3)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4:
①做预实验的目的是 ,图中纵坐标表示 ;
②若要进一步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由预实验结果可知,正式实验应在 浓度范围内进行,需要设置 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21.(14分)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如图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1显示的突触结构是由 构成的,兴奋传到此处时的信号变化为 ,图1中的微电机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 。
(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 。
(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K+和CI-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试从该角度分析IPSP产生的原因 。
(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请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
实验思路: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
计算: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
图1
图2
图3
图3
图4
图1
图2
B(2m,n)
A(m,n)
H(g,h)
生长素浓度(mol/L)
促
进
生
长
抑
制生长
图1
图3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第1页(共8页)浦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 D D B A B C B B C D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除标明分值外,其它每空2分)
17.(10分)
(1)神经-体液-免疫 淋巴液(1分)
(2)A(1分) 扩张(1分) D(1分)
(3)NaHCO3(或HCO3-) PH(或酸碱度)
18.(10分)
(1)胞吞(1分) (2)分化(1分) 记忆T细胞
(3)特异性 裂解 (4)PD-L1
19.(12分)
(1)摄取 (2)b、c、d
(3)高于正常值 胰岛B
(4)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而
降低血糖
(5)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一定程
度修复了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
20.(14分)
(1)向光弯曲生长(1分) 0<P<m
(2)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1分)
②促进(1分) F(或D)
(3)①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平均生根数(或平均生根长度)
②2-6 5(1分)
21.(14分)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
(2)发挥完作用的神经递质没有被彻底分解,极微量的神经递质可引起微小的
电位变化,但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 (或 单个突触小泡随机性地与突触后膜
上受体结合,引起少量Na+内流,在突触后膜上产生微小电位变化。)
(3)K+外流和Cl-内流
(4)实验思路:用刻度尺测量两个微电极之间距离为S,用刺激器刺激两个微电极外侧某点,分别记录两个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t1和t2,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计算:V=S /(t2-t1) (图示说明后,其它合理的测量方式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