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5课 洋务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5课 洋务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07 20: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内忧外患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帝国主义的入侵
背景:
排忧解难
根本目的:
直接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恭亲王奕?
(中央)
代表人物:
天气 阴转多云
今天,我军和太平军在青浦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友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帮忙,很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看来,我军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必须要改良武器装备,给他们配备洋枪洋炮。可要从外国买,实在太贵,还是自己造枪炮现实得多。
诊 诊 病 症(一)
军事上——弱
天气 晴 微风
今天老佛爷让我接管了户部。我让有关的官员拿来账本,想查一下看看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可看到却吓我一跳,竟然只有白银300多万两,连赔给英法的赔款都不够。国家实在太穷,接下来我要想办法给国家赚点钱了。
诊 诊 病 症(二)
财力上——穷
天气 晴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我的一家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制造枪炮。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看来我们的人才实在太少了,是到了培养一批翻译人才的时候了。
诊 诊 病 症(三)
人才——少

三大病症:
一、军事上
二、财政上
三、人才


开 开 药 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前期60---70年代)
创办者
企业名称
特点
筹建海军
企业名称 创办人 特点
曾国藩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
安庆内机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最早的近代兵工厂
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开 开 药 方

求富(后期 70----90年代)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用企业:
李鸿章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开 开 药 方
1、兴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2、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
留学生
唐国安 大学校长
唐绍仪 政治家
詹天佑 工程师
当时的人才们……
情景一:洋务运动期间,西方记者参观江南制造总局,发现
工人采用纯手工方式制造子弹,纷纷惊叹中国工人技艺的高超。
情景二:紧接着,他们又参观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几乎
每到一家工厂,他们都会发现墙上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自强”。
情景三:1865年,在北京的茶馆里,老百姓正在热烈的讨论着
洋务派组建的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老百姓对这三只海
军充满了好奇。
情景四:1865年,李鸿章从京师同文馆为自己的工厂聘请了一批
科技人才。
假如你是一位时空穿越者,上面的情景,
你会看到哪些,为什么?
看 看 疗 效
1、兴办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向西方学习,建立工厂企业,是否要发展资本主义?
3、洋务运动失败了,我们是不是就要全盘否定它?
4、为什么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假如你是李鸿章,该怎样回答各方质疑呢?
活动要求:
1、每组选出李鸿章一人,汇总小组建议回答记者提问。(回答要点明确、态度自信大方)
2、组内其他成员组成智囊团,出谋划策,并随时补充李鸿章回答。
3、李鸿章与智囊团成员均需先熟记洋务运动的内容。
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所有措施都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近代化: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
看 看 疗 效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
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清政府腐朽的封建制度 。
洋务运动的积极评价:P30页
课 堂 检 测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
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D
A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求强”
“求富”
前期
后期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60年代
课堂小结:
再见!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