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森林中的“环保卫士”
在原始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其他土壤动物,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合作用。
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的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上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选自《上海老年报》)
1.仔细阅读短文,写出文中提到的两类土壤生物的名称。
(1)土壤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土壤微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称土壤生物为“环保卫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最终会导致森林死亡。
B.蚯蚓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真菌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D.跳虫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5.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分工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请把工作链缺失的环节补充完整。
蚯蚓在土壤中吸取植物碎叶→白蛟在森林中啃食死去的树木→_________→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___________→真菌菌丝分泌酶和酸,消化、分解残留物。
6.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 请试着列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绿岛丰碑”谷文昌
在福建省东山县有个很特别的现象:每到清明节,这里的许多老百姓总是会“先祭谷公,后祭祖宗”。那么这位“谷公”是谁呢?他不是什么神仙,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就是原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山岛东南部风沙肆虐,狂风起时飞沙漫天,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的生存。1950年,伴随着东山岛的解放,谷文昌来到了东山。他在探望饱受风沙侵扰的百姓时,关切地说:“不治服这风沙灾害,东山人民是没法过好日子的。要治穷,得先除害!”他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计划,并与县委一班人先后八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但这些举措的收效不大。他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1958年春,谷文昌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谷文昌带领全县老百姓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短时间内栽种了20万株木麻黄树。但是没想到,这一年气温突然下降,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倒春寒把大部分树苗都冻死了。谷文昌一面呈请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种子,一面派干部到广东学习木麻黄树种植技术。之后,他还亲自建立了试验苗圃和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带领和参与下,东山县的大面积试验林初步种植成功。
至1964年,东山全县造林约54.7平方千米,400座小山丘和20多平方千米的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千米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东山的旱情得到了缓解。
谷文昌在东山县一干就是14年。14年中,他使一年四季飞沙走石的东山县境内变得处处有绿色地带,从根本上治服了一直侵扰人们的沙患。
1990年,东山县人民为谷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
由于谷文昌的继任者们和人民群众锲而不舍地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环境,昔日山秃地荒的海岛,如今已变成了驰名海内外的“东海绿洲”。
1.谷文昌带领东山的干部群众治服风沙用了( )
A.8年 B.10年 C.14年 D.20年
2.东山县的干部群众战胜风沙的办法是( )
A.栽花种草。B.挑土压沙。C.种植木麻黄树。D.筑堤拦沙。
3.下列句子能反映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取得巨大成就的一项是( )
A.他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计划,并与县委一班人先后八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 草固沙、种树防沙……
B.至1964年,东山全县造林约54.7平方千米,400座小山丘和20多平方千米的荒沙滩基本绿化, 141千米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
C.谷文昌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
D.谷文昌在东山县一干就是14年。
4.谷文昌是怎样带领东山的干部群众治理风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怎么理解“绿岛丰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儿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 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_______”从文中画出来。
2. 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 “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 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1)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蚯蚓、白蚁、千足虫、螨、跳虫、土整等
(2)细菌、真菌
2.因为土壤生物能消化、分解森林产生的废物。
3.B 4.D
5.土壤微生物软化枯枝落叶 细菌吸收碎粒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二氧化碳
6.示例:减少身边垃圾的产生,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二)1.C 2.C 3.B 4.他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计划,并与县委一班人先后八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 5.1958年春,谷文昌带领全县老百姓栽种了20万株木麻黄树,尽管因倒春寒,大部分树苗被冻死,但他仍然呈请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种子,并派干部到广东学习木麻黄树种植技术,最终取得了成功。
(三)1.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2.对比 突出了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3.(1)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
(2)用反衬的手法,说明虽然老人长得丑,但是他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却很美。
4.老人种树、爱树、把自己当作树的一部分,充分表现了老人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的崇高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