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看不见的爱
①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我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静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④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⑤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那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⑥过了很久,那男孩动作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静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⑦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我便转身向回走去。
⑧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选文有删改)
(1)“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中,加点字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⑥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通过对母亲的 、 、神态描写,体现了 。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描写,点明了时间 ,表明了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坚持练习,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 。
(4)读完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
3岁多的时候,她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她在卫生间担心地看着妈妈:
“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就会死的,是吗 ”
妈妈一愣,转而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
次日早晨一醒来,她忧心忡忡地环顾四周:
“妈妈,如果你也死了,爷爷奶奶也死了,我也死了,这间屋子怎么办呢 不是空了吗 谁来住呢 ”
妈妈说:“你的宝宝可以住呀!”
她自鸣得意地举一反三:“哦,我知道了,等我的宝宝死了,我的宝宝的宝宝还可以住!”
妈妈勉强地点了点头,她这才如释重负。
她快快乐乐地成长着,好像忘掉了这个话题。到了4岁半时,她又旧话重提。那一天,坐在车上,她歪着脑袋问妈妈:“人死了,会去哪里呢 ”
“身体入土,灵魂上天。”
“妈妈,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好吧。”
“妈妈,你是一朵灰色的云。我呢,是一朵白色的云。我们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鸟飞。”
“可是,妈妈上天后,你要过很久很久才上天,怎么找到我呢 ”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问:‘你是我的妈妈吗 ’你要是听到了,肯定会开门啦!”
妈妈含糊地应着:“真好!”
可是那小家伙还意犹未尽:“妈妈,要不我是白云,你是整个蓝天。蓝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怀里了!”
妈妈实在忍不住,一把把这个小丫头紧紧抱在怀里——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如释重负: 。
意犹未尽: 。
2.“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 ,“你”指的是 。这句话表达的是 。
3.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 ,自己就是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4.“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中“天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觉得是“天籁”。( )
A.因为女儿的话让“我”感受到女儿对“我”的深深的爱。
B.因为女儿的话太美妙了,就像是天上飘来的声音。
6.文中说,妈妈是一朵灰色的云。“我”是一朵白色的云。你将用什么来比喻母亲和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次我偷了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症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置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太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到这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予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不知道怎样表达我。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第6自然段中“他只是微笑”这一表情描写,反映了爹对“我”自己能骑车的 。
(2)父亲听从妈妈的吩咐,照着妈妈开的清单责骂我们,这样做意味着 。
2.父亲在医院急诊室门口叫嚷:“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他是不是真的很粗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照相册里,找不到父亲的相片,而“他老忙着替别人拍照”,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和“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两句中的“表达”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母亲既要向“我”解释原因,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生怕所说的话伤害到孩子,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怜爱。(大意相近即可)
(2)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大意相近即可)
(3)(自然)环境 已经很晚 成功即将来临(大意相近即可)
(4)示例: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去做,就可能做好。(言之有理即可)
(二)1.如释重负: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意犹未尽: 好像还未尽兴的样子。
2.“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女儿,“你”指的是妈妈。这句话表达的是女儿对妈妈的深深的爱。
3.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蓝天,自己就是白云。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4. 女儿说的话。
5.( A)
6.示例:例如母亲是风儿,“我”是小草;母亲是温暖的阳光,“我”是小树苗。
(三)1.(1)第6自然段中“他只是微笑”这一表情描写,反映了爹对“我”自己能骑车的鼓励和赞赏。
(2)父亲听从妈妈的吩咐,照着妈妈开的清单责骂我们,这样做意味着父亲从不迁就我们的过错,让我们由此学会自律。
2.这不是旅游车,我们也是来看病的;大声嚷嚷,虽嫌暴躁,但缘于爱子(女)心切,因此不能以此就说父亲粗暴。
3.表现了父亲为家庭营造快乐而自甘冷落的好品性。
4.不行。因为去掉“表达”就成了“爹不懂得爱”和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爱”,与文章的主旨不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