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物质的变化 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物质的变化 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5 14:5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分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学会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新课讲解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 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 蔗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蔗糖
现象:蔗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析]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的概念。
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小结]
1.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提问]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检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
[观察活动]
【实验1-5】 火柴梗燃烧
燃烧前:火柴梗。
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固体。
【实验1-6】 镁条燃烧
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放出热量。
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分析]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
[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后回答:从哪些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
颜色 形状
镁条燃烧前 银白色 固体条状
镁条燃烧后 白色 粉末状
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生成白色粉末状新物质
[讲述]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
[观察活动]
【实验1-7】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碳酸钙)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产生气泡。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1-8】在装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加热。
观察:颜色发生变化。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1-9】将原装可乐瓶的瓶盖打开后,改用带导气管的瓶塞把瓶口塞紧,把导气管通入到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
观察:产生白色沉淀。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讲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区别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依据)是看在变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板书设计
1.3 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泡、生成沉淀等。
三、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