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时间 年级 7.2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准确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感知地理学科特点,进而喜欢上地理。 过程与方法:采用“一抖三翻”形式进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知;利用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组织课中小活动;编制并教会手指操,巩固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化课堂活性,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从而爱上地理课;渗透环保意识,初步树立朴素的人地观;利用小视频,感悟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从而树立为华夏复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课标要求 准确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感受前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并识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方法 1.利用好传统板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 2.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以集中于分散相结合。即全体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在无声中完成教育教学。
教具学具 古钱币、饼干等实物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新授部分 课堂 小结 展示“古币” 谈话:“天圆地方” 结合学生所答,展示实物(预备5种) 打开ppt:地球的大小 注意复述(细节) 展示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教授:手指操 视频: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引导再现本节内容 宣布下课 议论:中间的方孔 “我认为地球是这个形状的” 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竞赛:看谁记得快 体会地理学语言的精准 (平均半径)?? 加:了“两级稍扁,赤道略鼓” 学习并理解应用 合作完成:感悟 再现知识内容 (一抖) 引出地球形状并 导入新课 (一翻)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 识记;准备 过渡 (二翻)得出地球的形状 形象识记 (三翻) 德育 检验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形状 (电子版)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