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5 15: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章第2节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第二章第3节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
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教室内充满了香水的味道;
在玻璃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置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小团棉花,会发现玻璃管内靠近蘸浓盐酸的棉花部分产生浓浓的白烟。
所有这些现象都与分子有关,那什么是分子呢?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注意:1.针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的。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 物质的物理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水分子模型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分子的微观模型
氧气
氧气分子模型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即: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 kg。
如果10亿人都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24小时不停的数,需要数多少年?
三万多年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分子的性质
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100 mL
酒精
100 mL
分子的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分子的性质
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品红分子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运动情况
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分子的性质
分子
原子
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破裂成
物质
构成
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某些物质。
注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彼此间有间隔;
处于不断运动中;
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的构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
(+){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的带电性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是否显电性?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不显电性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的带电性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质子决定,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总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
注意: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8
2
6
原子核
电子层
质子数
电子层上的电子个数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He
Ne
特点: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Li
Be
Mg
Al
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H
B
F
C
N
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O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金属原子 一般小于4 易失去电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大于4 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原子 等于8(氦等于2) 稳定结构 难发生化学反应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C-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把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表达式
离子的概念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 。
阴离子:带负电荷,如 。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离子的形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离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总结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b+n。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