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金属材料》考前自测卷
第三章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金属的用途与性质不相对应的是( )。
A.用铜做电线是由于其导电性良好
B.用钨做灯丝是因为其熔点高
C.铁制品表面镀铬是由于铬硬度大且不易被氧化
D.用金做饰品是因为金的密度大
2.对于金属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B.金属的焰色试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D.铁生锈能形成一层保护层,所以铁锈不必除去
3.将铁片加入1 L 0.5 mol·L-1 FeCl3溶液中,当Fe2+和Fe3+的浓度相等时,铁片的质量减少( )。
A.2.8 g B.5.6 g
C.11.2 g D.1.4 g
4.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Fe3+、C、Cl-、Na+ B.Na+、Ba2+、Mg2+、HC
C.S、Na+、K+、Cl- D.Mg2+、N、K+、OH-
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
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应保存在煤油中
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做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单质均做还原剂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将Al2O3加入稀盐酸中:Al2O3+6H+2Al3++3H2O
C.Fe(OH)3与稀硫酸反应:OH-+H+H2O
D.将Al2O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Al3++OH-Al+H2O
7.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蒸馏水 D.硫酸镁溶液
8.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常温下,铝能与NaCl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常做还原剂
9.制造焊锡时,把铅加入锡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加抗腐蚀能力 B.增加强度
C.降低熔点 D.增加延展性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生铁
C.碳素钢 D.铝箔
11.从金属的利用历史来看,先是青铜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顺序主要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在地壳中的含量 ②金属的活动性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⑤②
C.③⑤ D.②④
12.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含碳量依次增加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低
13.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
A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2++Cl22Fe3++2Cl- Fe2+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Fe2++ZnFe+Zn2+ Zn具有氧化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Fe3++Fe2Fe2+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3++Cu2Fe2++Cu2+ Fe3+具有氧化性
14.下列实验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上灼烧铝箔,会发现熔化的铝不断滴落
B.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C.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D.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煮沸后即得红褐色Fe(OH)3胶体
15.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52 g,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则这种混合物不可能是( )。
A.Na和K B.Mg和Al
C.Cu和Al D.Al和Fe
16.在含有1 mol 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
A.Fe B.FeO
C.Fe(OH)3 D.Fe2O3
17.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左侧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杠杆不平衡
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左侧烧杯中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右侧烧杯中溶液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
C.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
D.右边球上出现红色,左侧烧杯中溶液的碱性增强
18.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
B.澄清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e(OH)3↓+3NaCl
20.下列铁的化合物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均能得到的是( )。
A.Fe3O4 B.Fe2(SO4)3
C.FeCl2 D.Fe(OH)3
21.部分氧化的铁铜合金样品(氧化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溶解样品消耗的硫酸共为0.04 mol
C.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48 g
D.V=336 mL
2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5.6 g Fe与足量O2完全反应生成Fe3O4,转移电子数目为0.3×6.02×1023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Al与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反应生成33.6 L H2
C.0.1 mol N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消耗0.025 mol O2
D.Fe、Na分别与水蒸气、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时(同温同压),消耗的Fe和Na的质量之比为21∶23
23.下列物质的颜色和性质或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颜色 性质/用途
① Fe2O3 红棕色 红色油漆、涂料
② Fe(OH)2 红棕色 易被氧化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③ Fe(OH)3 红褐色 受热易分解生成红棕色粉末
④ Fe2+ 棕黄色 具有较强氧化性
⑤ Fe3+ 浅绿色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
24.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25.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将铜屑加入含Fe3+的溶液中:Fe3++CuFe2++Cu2+ 正确
B Na2O2与H2O反应:Na2O2+H2O2Na++2OH-+O2↑ 错误,氧元素质量不守恒
C NaOH溶液与氧化铝反应:Al2O3+2OH-2Al+H2O 错误,产物应该是Al(OH)3
D 向Fe(OH)3中加入足量稀盐酸:OH-+H+H2O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查,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用于制备Fe(OH)2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仪器1的名称是 。装置5的作用是 。
(2)实验开始时,关闭K2,打开K1,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2,关闭K1,发现3中溶液不能进入4中。请为装置作一处改进,使溶液能进入4中: 。
(3)装置改进后,将3中反应后的溶液压入4中,在4中析出了灰绿色沉淀。从实验操作过程分析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
27.(8分)向盛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生成物颜色不再变化后,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为 ,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8.(10分)完成下列有关钠、镁、铝的计算及判断。
(1)取w g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 。
(2)取0.1 mol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 。
(3)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质量之比是 。
(4)若将0.2 mol钠、镁、铝分别投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顺序是 。
29.(10分)某兴趣小组为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散系的性质做了如下一组综合实验,根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Fe2O3与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物质②为 。
(3)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最终生成Fe(OH)3悬浊液,该过程的现象为 ,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分散系③为 ,它与FeCl3溶液、Fe(OH)3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
30.(12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用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设计实验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并检验该补血剂是否变质。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步骤①的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变为红色,则该滤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检验滤液中还存在Fe2+的方法为 (说明试剂、现象)。
(2)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 。
(3)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包括:过滤、 、灼烧、 、称量。
(5)假设实验中的损耗忽略不计,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g。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D
6.B
7.A
8.B
9.C
10.D
11.D
12.B
13.A
14.B
15.B
16.D
17.B
18.C
19.C
20.C
21.B
22.D
23.D
24.C
25.B
26.
(1)分液漏斗 液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4
(2)在装置2、3之间添加控制开关
(3)装置4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27.
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棕黄色
Fe(OH)3+3H+Fe3++3H2O
28.
(1)
(2)1∶2∶3
(3)1∶(或6∶3∶2) 23∶12∶9
(4)V(Na)>V(Al)=V(Mg)
29.
(1)Fe2O3+6H+2Fe3++3H2O
(2)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4)Fe(OH)3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30.
(1)Fe3+ 取一定量滤液,滴加少量KMnO4酸性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2)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3)Fe3++3OH-Fe(OH)3↓
(4)洗涤 冷却至室温
(5)0.0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