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ATP和酶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下列图示正确表示ATP的是 ( )
解析:ATP是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其图示如A项所示。
答案:A
2.用小刀将数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取两支试管,标上甲、乙,各加入2 mL水和等量的萤火虫发光器研磨粉末,结果发现两支试管均有短时间黄色荧光出现。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和再进行分别处理出现的结果如下:
甲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黄色荧光消失 加入2 mLATP溶液,试管中又出现黄色荧光
乙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黄色荧光消失 加入2 mL葡萄糖溶液,试管中不出现黄色荧光
由此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葡萄糖不是能源物质
B.萤火虫发光不需要消耗能量
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D.葡萄糖氧化分解可产生ATP
解析:加入ATP溶液,试管中出现黄色荧光,说明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加入葡萄糖溶液,试管未出现黄色荧光,说明葡萄糖未能氧化分解产生ATP。
答案:C
3.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解析:①ATP中“A—P”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核苷酸中“A”是腺嘌呤;③DNA片段中“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RNA片段中“A ”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只有D项含义最接近。
答案:D
4.关于ATPADP+Pi+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所有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解析:ATP水解时释放能量,ATP合成时贮存能量;ATP合成所需能量对于动物来说来自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来说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与ADP无休止地相互转化,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答案:B
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B.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C.图乙中,温度超过a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
D.图丙中,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
解析:由于酶数量的限制,当反应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上升而上升。酶活性最大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一般情况下,高温、过酸和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因此,当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一直为0。
答案:D
6.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步骤 方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
2 常温下加铁离子 氧气泡稍多而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同自然分解一样
A.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解析: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高效性,易失活,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表中为几组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通过两两对照,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A、B、D项的结论。此实验不能证明酶的专一性。
答案:C
7.[双选]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无影响
B.曲线①作为实验对照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解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最后变性失活,故A点不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持续上升。
答案:AD
8.下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
解析:pH=a时,pH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的催化效率降低,达到最大O2生成量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e点不变;pH=c时,酶的活性丧失,但在没有酶的情况下,H2O2也会分解;若H2O2的量增加,达到最大O2生成量的时间延长,但不改变气体生成量,d点右移,e点上移,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酶的催化效率降低,达到最大O2生成量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e点不变。
答案:C
9.(2012·深圳一模)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特异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b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 )
a b c d
① 淀粉溶液2 mL 蔗糖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
②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③ 将c倒入a,将d倒入b
④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⑤ 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 mL
⑥ 37℃恒温水浴
⑦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
D.④和⑤的顺序有误
解析:淀粉酶的用量属于无关变量。②和④温度过高,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⑥的温度过低。④和⑤的顺序应倒置,先加入斐林试剂,再加热。
答案:A
10.(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降解,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甲酶活性没有变化而乙酶活性逐渐下降,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有可能是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故活性逐渐下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8分)请针对下列酶的有关曲线回答问题:
(1)图一表示人体内某种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作用于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2)图二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若酶量增加一倍,曲线应如何变化?请在图中画出。
(3)图三可以表示人体________(填序号)在37℃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pH的关系。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呼吸氧化酶
解析:(1)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140分钟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可能是底物消耗完毕,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酶的量增加一倍,则反应会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会提前,但生成物量与未增加前的最大值一致(图一)。(2)在其他条件保持适宜时,酶量增加一倍时,反应速率会加快,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的底物浓度高于增加酶量前(图二)。(3)由曲线可知:该种酶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pH约为2,故该种酶为胃蛋白酶。
答案:(1)底物量一定,底物已经被消耗尽 如下图一所示 (2)如下图二所示 (3)B
12.(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发芽玉米的提取液、淀粉液等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如右图所示三组实验。
其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如下表所示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2 mL 2 mL 2 mL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1 mL 1 mL 1 mL
水浴温度 20℃ 40℃ 100℃
水浴时间 5 min 5 min 5 min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水槽中的另一试管,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 min。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 mL斐林试剂,并置于50~65℃水浴中维持2 min,观察现象。
(1)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现乙组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完成“步骤一”后,将丙组实验中的温度由100℃调到40℃,再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其实验结果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麦芽糖,麦芽糖遇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能生成砖红色沉淀。酶都有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当酶失去活性时,即使再给予适宜的温度也不能恢复其活性。
答案:(1)实验结果:甲组和乙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深,丙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淀粉液在提取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 (3)仍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在步骤一时,酶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此后降低温度不能恢复酶的活性,淀粉没被水解成还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