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绕标志物
教师姓名: 学校:
教师年龄: 教龄: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场地器材条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心理和身体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相互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根据中考阶段考试安排的,本着全面练习、高强度、高密度的练习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篮球是初中教材必修项目,也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运球绕标志物有些难度,但多次练习,会掌握好技术的。篮球单元共安排12次课,本次课是第5次课。 2.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本班学生为28人,喜欢上体育课,课堂纪律较好,练习积极主动,身体素质一般,在体育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表现欲很强。本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小组长负责制,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练习效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内容
1、篮球:运球绕标志物 2、教学比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控制好球 2.教学难点:转体、探肩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篮球基本知识,掌握技术,提高篮球兴趣。 技能目标:进一步体会篮球运球绕标志物技术动作,80%学生能够控制好球、有转体动作及 步法清晰;发展学生协调、灵敏、速度等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态度和顽强拼搏精神,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 讲解、示范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 教学资源:篮球29个 篮球杆40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运动 负荷 组织教法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开 始 部 分 3ˊ ∣ 4ˊ 一、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报告出勤情况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四、安排见习生 五、队列练习: 原地队列: 三面转法 齐步走、跑步走立定 1 2 1 2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集合快、静、齐,精神饱满。 组织:见习生:随组练习并做力所能及的练习,协助教师组织练习。
准 备 部 分 10ˊ ∣ 12ˊ 一、行进间运球热身 蛇形、“s”线运球 二、熟悉球性练习 原地手指拨球练习 绕球: 头、颈、腰、膝绕球 8字绕球 提膝绕球 原地左、右手运球 左、右手拉球练习 4 .行进间运球 急停、急起练习 5 .2人、多人抢断球游戏 2 4 X 8 2 3 4 3 组织: 要求: 学生成一路纵队每人一球; 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2-3分钟。 注意运球时按照动作要求,减少失误,调整好间距。 组织: 学生每人持一球,成做操队形。 进行熟悉球性练习每项练习1-2分钟; 抬头,随教师一起运动(数字、移动) 要求:熟练练习,减少失误,降低重心,体会手指、手臂的力度。
基 本 部 分 29ˊ ∣ 30ˊ 29ˊ ∣ 32ˊ 篮球运球过标志物(杆) 体前变向运球练习 起跑练习 重点:反应速度快,起动时机掌握准。 难点:放球时机及球落地位置。 曲直、直曲练习 重点:杆间步法均匀快速,重心降低。 难点:控制好球,转体压肩。 5人折返练习 重点:身体向内倾斜,膝关节内扣。 难点:控制好球,防止球脱落。 “8”字过杆练习 要点:过杆时向内按拍球的外侧上方并换手,同时,外侧脚支撑另一侧脚向杆前上步。 重点:注意过杆后换手时机,及脚步移动。 难点:杆间节奏(脚步及运球次数)。 学生展示 追逐游戏练习 两人一组进行追逐游戏 二、篮球教学半场赛: 方法:分成四个大组,利用四块场地进行半场篮球赛。 5 5 3 3 3 4 1 2 1 2 2 4 3 4 3 2 9 学生听清练习要点,2人一组练习; 要点:准备姿势时重心下降,上体前倾,开始时注意放球时机,防止走步。 进行起跑准备姿势练习3-5次; 学生进行曲直练习3-5次; 学生进行直曲练习3-5次; 进行折返练习3-5次。 进行8字过杆练习4-6次。 学生展示1次 进行追逐练习3-5次; 要求:动作准确、到位,思考、讨论问题积极,气氛热烈。 要求:学生分组,听清要求,团结合作,积极配合。
结 束 部 分 3ˊ ∣ 4ˊ 一、放松整理 意念放松 徒手操放松 二、课后小结 收还器材学生自评、互评: 老师评价: 四、师生再见 五、收还器材 2 X 8 1 2 1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要求:跟随老师练习,自然放松。 2.教师评价、小结: 学生完成本次课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送还器材。
场 地 器 材 篮球29个 标志杆40个 预 计 运 动 负 荷
安全 措施 课前培训组长,做好准备工作。 课前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本次课始终贯穿团结协作理念,尽可能的增加学生间合作次数,体验运动的乐趣。设计了教法由易到难,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将枯燥的技术练习转为兴趣学习。 本课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分组教学。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组内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设置各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篮球动作的好奇心,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复习知识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半场篮球赛,让学生体验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拼搏精神。 通过评议,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展示能力。 最高心率预计16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