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6《西门豹治邺》导学单
【学习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豹、娶、媳、巫、绅、旱、徒、吊、磕、淌、凿、溉”这12 个常用字,正确书写“豹、派、娶、媳、妇、淹、逼、浮、旱、徒、扔、饶、骗、灌、溉”这15个常用字。
2. 抓住重点段落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帮助老百姓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改编课文,演出这一片段。
3.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故事的线索,简要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读中感悟,读中质疑。
【学习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比较课题,突出事件。
进行对比:
《西门豹》《西门豹治邺》
第一个是原课题,第二个是教材修订后的课题,这两个课题有什么区别?
比较朗读,感受《西门豹》这一课题重在写西门豹这个人,《西门豹治邺》重在写西门
豹治理邺这件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西门豹治邺这件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2.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出示字词:豹、派、淹、逼、浮、扔、骗娶媳妇、旱灾、徒弟、求饶、灌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
借助拼音、字典,学生自己认读字词,进行归类朗读。
除了“田地荒芜”等,反映地域萧条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
除了“提心吊胆”等,反映人惊恐不安的心情、表情和状态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
3. 默读课文,用上几个已出示的字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把西门豹治邺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4. 厘清文章线索,完成课后练习一。
(了解邺地田地荒芜的原因)———(惩治巫婆与官绅)———兴修水利
板块二朗读对话,体会妙处
1. 学习故事起因部分的四次对话。
(1) 西门豹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时,与老大爷产生了几次对话?
(2) 自己读对话。
(3)分别出示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次对话。
西门豹询问的特点是什么?老大爷回答的特点是什么?
西门豹问得简洁,老大爷答得详细。
(5) 作者这样写故事起因的意图是什么?不烦琐叙述,以简洁生动的对话语言揭示故事的起因,显得清楚明白,简洁干净。读者有兴趣读。
(6) 在对话中品读课文语言描写的准确性。
“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符合老大爷的语言特点,通俗。
对比读: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都是因为河神娶媳妇的原因造成的。
“硬逼着老百姓出钱”,“硬逼”看出老百姓的愤怒与无奈。
“把女孩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
女孩一起沉下去了。”“漂、浮、沉”等表示动作的词,运用准确且不重复。
2. 学习西门豹与巫婆官绅的对话。
学生默读事情经过部分,思考:
你看出西门豹惩治巫婆与官绅的计策了吗?试着用一个有意思的短语来概括。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西门豹计策的“巧妙”?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以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为由,将姑娘保护起来。
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去送信为由,把巫婆投进漳河。以“麻烦”官绅头子去催催巫婆为由,把官绅头子扔下漳河。
3. 思考:对话描写在写一件事情当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板块三要点梳理,复述课文
1. 梳理简要复述的方法。
(1) 根据文章线索,找出“西门豹治邺”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2) 抓住主要事件与人物;
(3) 简洁复述。
2. 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故事结果的简洁。
对比故事起因、经过的大段对话与结果的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 再次默读全文,梳理文章线索。
( )——( )——兴修水利
4.课文是怎样将“西门豹治邺”这件事写清楚的?
板块四迁移运用,剧本表演
1. 出示课后“阅读链接”。
改编课文,补充剧本。
西门豹(不动声色)什么时候送新娘子啊?
……
2. 编写。
老巫(满脸堆笑)
新娘(满脸泪痕)
西门豹(皱着眉头)
老巫(大惊失色)
……
西门豹(不耐烦)
……
官绅头子( )
卫士( )
……
围观百姓1( )
围观百姓2( )
围观百姓3( )
西门豹( )
官绅1( )
官绅2( )
官绅3( )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常有奇思怪想,并养成一个“不良”习惯:手里握着一个铅笔头,随时将所思所想记下来,从办公室、实验室到家里,到处都是他的“涂鸦”。他曾被形容为全校“最不讲究的人”,闹出过不少笑话,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工作。
进校第十年,他四十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正是他十年“涂鸦”的心血结晶。但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无情的嘲弄。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怪想异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别说拨给他科研经费,学校还要他倒贴卫生费呢。
他不甘心,克服重重困难,又费去十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始,研究院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他的研究失去信任。他二十年的心血,又一次被铅笔头所误。
但他仍然没有气馁,相反,经过很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他越来越清楚研究的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资助,他自筹资金对实验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四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表达了歉意。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践。两年后,他的研究获得成功。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蜂拥而至的记者来到卡佩基的办公室,发现他手心里还捏着一支给他带来灵感和幸运的铅笔头。言谈之中,卡佩基聊得最多的,不是他的成果,也不是他的荣誉,而是延续了四十年的铅笔头的故事。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美( ) 能说会道( ) 一哄而散( )
(2)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从文章中梳理出关键词语填在括号里。进校第十年——( )——( )——两年后——( )。
(3)请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4)读读画线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记者,你会如何进行采访呢?卡佩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对话。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佩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佩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