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8 21: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卷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 40分钟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祖国穷苦的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已 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词。(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譬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短文的题目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2分)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分)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志向
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那时,李大钊心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里萌发。
李大钊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先生给他讲农民起义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黄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农民起义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好好学习,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长。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乐呵一生;有的想过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有的想糊里糊涂混日子……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努力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用他的思想启发和帮助了一些同学。
当时,在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却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儿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用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这就是我生平最大的志向!”
1.“一尘不染”的意思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在文中指的是( )(2分)
A.李大钊非常讲卫生,他身上总是非常干净。
B.李大钊洁身自好,丝毫没沾染坏习气。
2.“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感情。(3分)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件事,请你读一读,填一填。(8分)
第一件事 在很小的时候,李大钊的心里就萌发了一种____________的志向。
第二件事 读小学时,李大钊对老师说,要好好学习,推翻__________________,中国要_________。
第三件事 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李大钊胸怀大志,寻求中国____________的道路。
◆根据以上内容,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①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
②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和露天陈列两部分,文物精品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珍贵的东汉石人,清代石享堂等,这些文物都是北京石刻艺术的瑰宝。例如,清代石享堂是一座由12根石柱、18扇仿木石门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石头上雕有精美的花纹,工艺十分高超。
③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别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善于体验、勇于动手的特点,在馆内建立了“石刻坊”科普实验室。实验室设有石刻传拓、石雕翻模、石头彩画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观门票:成人20元/张,学生持学生证10元/张,北京市中小学生免票,每周三前200人免票,持北京京卡免票,现役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票。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1.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4分)
(1)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  )
(2)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科普实验室设有丰富的中小学生体验活动项目。(  )
(3)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可以免票。(  )
(4)除周末休息日,其他时间都可以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参观。(  )
2. 短文中画“   ”的句子具体直观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2分)
3.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立“石刻坊”科普实验室有什么作用?用“____”在第③自然段中画出相关句子。(2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被送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难的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们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了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1.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两个描写吉鸿昌神态的句子,用“——”画出两个描写敌人神态的句子。
3.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读了本文,我想对吉鸿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民族英雄戚继光
明朝嘉靖年间,日本海盗经常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十分痛恨他们,管他们叫“倭寇”。
当时,有个叫戚继光的将领,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他决定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招兵的布告刚一贴出,就有很多人来报名。戚继光组建的军队很快就发展到几千人。这支军队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人称“戚家军”。
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奋不顾身,杀得倭寇东逃西窜,有的倭寇一边逃跑,一边抛撒抢来的财宝,想用这个办法阻挡后面的追杀。可是,戚家军对金银珠宝看都不看一眼,一心想着杀敌。 就这样,戚家军军威大振,令倭寇闻风丧胆。
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有一次,进犯福建的倭寇占据了一个小岛。小岛和海岸之间有一片浅滩。涨潮时,浅滩浸入水中,小岛四周一片汪洋;落潮时,水退滩出,又是一片泥泞,人马一踏上去,就会陷进烂泥里。倭寇以为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形,绝对安全。戚继光仔细察看了地形后,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捆干草。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戚家军将士坐船来到小岛附近,趁着落潮,把准备好的干草扔到烂泥里,铺成了一条路,将士们奋勇冲上小岛,不到半天工夫,他们就把倭寇全部消灭了。
还有一次,正值中秋节,城中主力部队正外出作战,倭寇又趁机进犯。戚继光就让全城百姓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穿行。倭寇听到城中轰隆轰隆作响,以为是千军万马正在调防,吓得掉头就跑。
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____________,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____________,杀得倭寇____________。”这两句话体现了戚继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下面与“闻风丧胆”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分)
A.心惊胆战  
B.不慌不忙  
C.毫不惊慌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戚继光为什么选择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进攻倭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2.比如。 文中指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3.问题: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
回答:因为宋庆龄有一颗爱国心。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所以她不会忘掉祖国。
4.(1)因为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一心爱国,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思想感情。
二、1.形容环境非常清洁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理解字的意思,再把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如,“尘”是尘土,“染”是得病或沾上坏习惯,“一尘不染”的意思是一点儿灰尘也不沾,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再联系短文来理解,先到文中找到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即第5自然段的“在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却一尘不染”,“花花世界”多指寻欢作乐的场所,李大钊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却没有沾上坏习气,可见他洁身自好。
2.动作 神态 爱憎分明,想要振兴中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抬起头”是动作,“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是神态,表现了李大钊的愤怒。根据这句话到短文中找到第3自然段,再联系李大钊说的话,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想要振兴中华的强烈感情。
3.救国救民 腐败的清政府 富强 独立富强
李大钊从小就胸怀大志,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希望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三、1. (1)√ (2)√ (3)√ (4)×
2. 石享堂做工精美,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
3. 实验室设有石刻传拓、石雕翻模、石头彩画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1.示例:死也不倒下
2.示例: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 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
容不迫地出发了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 那特务愣了一下
3.暂时停止宣传工作,以消除疲劳 死去
4.吉鸿昌为了革命事业从容就义的故事
英勇无畏 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
5.示例:你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好好学习
五、1.身先士卒 奋不顾身 东逃西窜 
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品质
2.A
3.承上启下
4.大雨滂沱的夜晚,敌人容易放松警惕,这时进攻更有利于夺取小岛。我感受到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5.示例:戚继光是一个爱国将领,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决定招募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6.示例: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