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课件(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课件(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08: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16 表里的生物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会写“脆、拦”等字,会写“机器、钟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代表作品有《昨日之歌》 《伍子胥》等。









______ 好看
______ 爱好
hào
hǎo
他的爱好(hào)是收集好(hǎo)看的卡片。

______ 弹性
______ 子弹
dàn
tán
这颗子弹(dàn)形状的橡皮糖十分有弹(tán)性。

______ 更好
______ 更改
gēng
gèng
只有不断更(gēng)改自身的缺点,才会遇见更(gèng)好的自己。

______ 鸟笼
______ 笼罩
lǒng
lóng
当夜色笼(lǒng)罩了大地,鸟(lóng)笼里的鸟儿也安静下来。
脆(脆弱)
跪(下跪)
拦(阻拦)
栏(栅栏)
璃(琉璃)
离(离开)
怖(恐怖)
饰(装饰)
蟋(蟋蟀)
悉(悉心)
蟀(蟋蟀)
摔(摔倒)
清脆 阻拦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唯恐 证实
【洪亮】(声音)大;响亮。 造句:朗诵诗歌的时候声音要洪亮。
【和谐】 配合得适当。造句:这张画的颜色很和谐。
【坚硬】 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造句:每天早晨我都能听到清脆的鸟叫声。
【柔和】 ①温和而不强烈。 ②柔软;软和。
【单调】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神秘】 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轻易】 随随便便。
【呈现】 显出;露出。
【唯恐】 只怕。
【拒绝】 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丑恶】 丑陋恶劣。
【恐怖】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 推测;凭想象估计。
坚硬—— 单调—— 美丽——
保护—— 答应—— 丑恶——
柔软
丰富
丑陋
破坏
拒绝
美好
·我们的课间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了。
洪亮—— 和谐—— 单调—— 请求—— 愉快—— 猜测——
嘹亮
融洽
恳求
单一
欢快
猜想
王老师讲课声音(洪亮 嘹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课文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2)
从作者儿时的生活环境和对于声音的认识写起,引出“我”的疑问: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
写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有个生物被关在父亲的表里。
第二部分(3—9)
课文解读
写父亲打开怀表让“我”看,怀表中摆动的机件和父亲的解说让“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第三部分(10—19)
写儿时的“我”见人就说父亲表里有个小蝎子。
第四部分(20—21)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品读课文
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几次想弄清缘故;后来父亲打开表,“我”终于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父亲。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品读课文
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表示时间的词: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
心理变化:“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然后又用自己的想象解答了这个疑问。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默读第1自然段,“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证明“我”的观点?说明“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品读课文
具体事例:鸟叫、狗吠、蝉叫、虫唱。
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列举具体事例来证实“我”的论断,有理有据,说明“我”是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也说明“我”是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第2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理由。
“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表里的各种精密的元件。
品读课文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心理描写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特别爱思考。
这段话对“我”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作者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我”不仅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还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
对话描写
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善于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父亲的怀表进行仔细观察。
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的句子来印证刚才表述的观点。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两个“越”表现出“我”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
那块表探个究竟。“但是”的转折点出了“我”痛苦的
根源——想动却不敢动。“一”和“就再也”强化了那
种“寻觅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迫切心理。
“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有好奇心、爱思考、善观察。
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结尾“这样的话
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以前“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而父亲的表“嘀嗒,嘀嗒”响,所以“我”觉得里面一定有生物,父亲告诉“我”里面是小蝎子“我”就真的相信了,后来慢慢明白其实表里没有生物,就不再说了。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告别童年的悠长滋味。
猜测得到“证实”
“我”的发现:美丽的表里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在摆动。
父亲的表现:仍然不让动表,说摆动的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
结论: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想象是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而这种探索往往有着独特的思路。根据故事情节,梳理“我”思考探究的过程。
产生好奇并做出猜测
“我”的经验: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的发现:怀表无生命,但能发声。
父亲的表现:不许“我”动表。
猜测:表里很可能有一个会发声的生物。
产生新疑问,做出新猜测
“我”的疑问:为什么把蝎子放在这么美的表里?
父亲的表现:没有回答。
新的猜测:也许这个蝎子的声音好听。
课堂插播
心理描写
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所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通 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毫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使读者能够透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文章结构
本文是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孩子。
主题归纳
随堂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脆( )
跪( )
拦( )
栏( )
怖( )
饰( )
脆弱
下跪
阻拦
栅栏
恐怖
装饰
二、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嘹亮—( ) 融洽—( )
猜想—( ) 恳求—( )
洪亮
猜测
和谐
请求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材习题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几次想弄清缘故;后来父
亲打开表,“我”终于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探索,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我”的探究过程看似幼稚,其实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思路,基于生活经验,依托各种证据,并大胆展开想象。
相关语句: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我”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我”是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
相关语句: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因此很痛苦。
从“越不许”“越想动”等词语可以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示例:小时候吃西瓜时,奶奶总是提醒我:“小心不要把西瓜子咽下去,吞了西瓜子,肚子里会长西瓜的。”我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每次吃西瓜都小心翼翼地吐出西瓜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吃西瓜,我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这样告诉他们。有一次,我不小心咽下去一个西瓜子,提心吊胆地过了好几天,后来发现肚子里没有长出西瓜,才知道这不是真的。 奶奶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我把西瓜子吐出来,以免卡在嗓子里。
☆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歌德 ☆如果你希冀进入无限的境界,那就该对有限的事物进行彻底的探索。 ——歌德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拓展空间
关于探索的名言
☆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 ——契诃夫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成为发现的源泉。 ——格拉宁
☆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复地去探索。 ——达尔文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达尔文
☆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 “为什么”。 ——巴尔扎克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萧伯纳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熟读课文,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写篇小作文,要求运用心理描写方法。
课后作业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