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大一统
民族交融
中外文化交流
国家形态
文化交流
制度创新
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
分裂
科技文化
思想:儒学、道教、佛教
文学艺术
科技
这个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量胡族人口入居中原,使民族关系复杂化,民族矛盾尖锐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民族大融合。……较大的战争发生五百余次以上。动乱和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创伤和灾难,但与此同时,社会也在动乱和苦难中走向新生。
——朱大渭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220-280年)
西晋的短暂统一(266—316年)
司马昭
司马炎
晋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三国归晋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东汉
蜀
魏
梁
齐
宋
东晋
十六国
西晋
陈
北齐
东魏
北魏
吴
西魏
北周
420年--
--589年
北朝
南朝
317-420年
304-439年
220-265年
222-280年
221-263年
265-316年
五胡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截至宋世止,南渡人口约共有九十万,占当时全国境人口约共五百四十万之六分之一。
——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思考
这一时期为何出现大规模人口南流?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前秦)《企喻歌》
慕荣攀墙视,吴军无边岸。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北朝民歌)《隔谷歌》
北方
南北对峙——政权更迭与人口南流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南朝梁)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思考:人口南迁有何影响?
南方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史记· 货殖列传》
(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孔季恭等传》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东晋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
——《晋书·虞谭传》
豫州积岁寇戎,人颇失业。夔乃率军人于苍陵(今安徽寿县西)立堰,溉田千余顷。
——《梁书·夏侯亶附弟夔传》
(南朝荆扬二州)丝、棉、布、帛支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羊玄保沈昙庆传论》
(首都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
——《隋书·食货志》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洛阳元怿墓壁画
墓主人元怿(拓跋怿):北魏孝文帝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清河王。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墓主人元怿(拓跋怿):北魏孝文帝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清河王。
墓地:洛阳
洛阳元怿墓壁画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洛阳元怿墓壁画
墓主人元怿(拓跋怿):北魏孝文帝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清河王。
墓地:洛阳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洛阳元怿墓壁画
墓主人元怿(拓跋怿):北魏孝文帝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清河王。
墓地:洛阳
服饰:汉服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忻州北朝壁画墓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北魏《北魏孝文帝礼佛图》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帝纪》
(公元496年)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资治通鉴》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自上而下——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胡汉通婚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孝明帝、孝宣帝、孝庄帝、孝武帝
全面汉化
自上而下——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胡汉通婚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扬场图
(北魏鲜卑族墓葬壁画)
耕牛图
(北魏鲜卑族墓葬壁画)
民族交融——底层推动与顶层设计
北齐《校书图》(胡床)
魏晋墓室壁画
(汉族士人食用烤串)
东汉
蜀
魏
梁
齐
宋
东晋
十六国
西晋
陈
北齐
东魏
北魏
吴
西魏
北周
隋
589年统一
420年--
--589年
北朝
南朝
317-420年
304-439年
220-265年
222-280年
221-263年
265-316年
581-618年
五胡
隋唐气象——帝国重构与文化新生
隋唐气象——帝国重构与文化新生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学业评价:作业设计
不同时代人眼中的孝文帝改革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声音。
材料一 :孝文迁都,实抱有侵略江南之野心也。……当时北魏政府,虽则逐步汉化,而一般鲜卑人,则以建国已瑜(逾)百年,而不免暮气渐重,魏孝文实在想用迁都的政策来与他的种人以一种新刺激。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问题:
1.材料一是如何看待孝文帝改革的?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孝文帝改革的?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