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6 08: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一次问答
宋神宗
王安石
我们赵家守着大宋天下也快百年了,期间没什么大变乱,也可以算是太平盛世了,这有啥方法不?
(仁宗时)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 整理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大宋
百年无事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一套制度




·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
·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
一种风气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献捷于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宋]田况《儒林公议》
《劝学诗》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太宗在位21年(976-997 )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1022-1063),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四千五百十七人。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一次问答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农民坏于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为什么同一篇札子的前后态度完全不同?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大宋
百年无事?
一个真相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令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论冗官财用等》
时期 全国官员数 户数 户、官数比
宋真宗 9785 7417570 758:1
宋仁宗 19360 10723695 553:1
宋神宗 24549 16402631 668:1
宋哲宗 34000 18289375 538:1
宋徽宗 43000 20882258 485:1
· 数据来源:杨高凡《宋代三冗问题研究》
冗官
一个真相
宋朝竭力想抑制武人,然而却根本不能去兵。……结果虽有兵队而不能用。兵队愈不能用,则愈感兵队之少而兵队反日增。
——钱穆《国史大纲》
时期 总兵数 禁军数
太祖开保年间 三十七万八千 十九万三千
太宗至道年间 六十六万六千 三十五万八千
真宗天禧年间 九十一万二千 四十三万一千
仁宗庆历年间 一百二十五万九千 八十二万六千
英宗治平年间 一百十六万二千 六十六万三千
· 数据来源:钱穆《国史大纲》
冗兵
澶渊之盟:
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宋夏和议:
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一个真相
冗费
臣观治平二年,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余万,养兵之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财,兵占其五。
——陈襄《论冗兵札子》
(宋)意望提奖文吏,退抑武臣。既以高官厚禄夺武臣之权,自不得不以高官厚禄慰文吏之心。
——钱穆《国史大纲》
时期 岁入(缗) 岁出(缗) 余额(缗)
太宗至道末 22,245,800 / 大半
真宗天禧末 150,850,100 126,775,200 24,074,900
仁宗皇祐元年 126,251,964 126,251,964 0
英宗治平二年 116,138,405 131,864,452 -15,726,047
· 数据来源:钱穆《国史大纲》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下的政治危机
大宋
百年无事
一次变法
青苗法
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但后面出现了政府摊派、强制借贷的现象。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
内容: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方田均税法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
均输法
内容: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一次变法
保甲法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裁兵法
内容: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将兵法(又叫置将法)
内容: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以提高军队素质。
改革科举制度
内容: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扩大考选名额。
一次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募役法 纳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王安石
如果你是熙宁变法时的农民/商人/地主/官僚/士兵/书生……你会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蒋介石: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在秦汉以前则推周公,至于秦汉以后的政治家,所最佩服的就是王安石。
列 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罗大经: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为什么对一个人会出现这么多的评价?
这又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场争议
当时朝廷变法派和保守派相比势力如何?
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北宋变法派与保守派势力图
宋朝变法悲情止步
历史的思考却永无止境
作为学习者,大家有什么启示?
⊙ 改革成则国运兴
⊙ 改革要适应时代
⊙ 改革有阵痛,但不改则有长痛
……
一点思考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