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基础巩固]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是宇宙中的普通天体。下列不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
A.行星、卫星
B.太阳、月球
C.陨星、高速飞行的大型客机
D.彗星、星际物质
解析:陨星是未烧尽的流星体残体降落到地面,高速飞行的大型客机已是地球的附属物,均不符合天体的含义。
答案:C
读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右图为左图的部分放大图。此天体系统包含地球及彗星,因此可判定为太阳系。
答案:B
3.从结构特征看,与地球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天体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⑥⑦⑧
解析:图中⑥为火星,⑧为金星,⑦为水星,它们和地球同属类地行星。
答案:D
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对地球意义重大。太阳活动对地球也有很大的影响,科学家一直观测、关注着太阳活动。据此回答4~5题。
4.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同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磁暴”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
答案:C
5.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挪威、芬兰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解析: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
答案:B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代表的行星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特征看,与地球相似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将下面两组对应正确的选项用直线相连。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①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②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④ d.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该题考查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第(1)题,关键是明确八大行星的轨道分布和按结构特征分类;第(2)题,考查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及形成这些条件的原因,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其因果关系。解题时弄清楚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①地球上存在大气层,是因为地球具有一定的质量,可以吸引住大气;②人类能免遭大量紫外线辐射是因为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的缘故;③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与适当的日地距离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处在22℃左右有关。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能够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答案:(1)水星 金星 水星、金星、火星
(2)①-d ②-a ③-c ④-b[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解析:根据题意知其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比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多3分56秒。
答案:B
2.在A、B、C、D点中, 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解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都相等。A点在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B、C、D三点是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D
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京的日出将早于伦敦的日出
②太阳将西升东落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伦敦应早于北京日出,地球自转方向发生变化,会使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答案:B
4.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船的最前端 B.船的最末端
C.船的底部 D.桅杆的顶端
解析:根据“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来解析,桅杆的顶端是帆船的最高处,因而也是线速度最大的地方。
答案:D
5.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解析:C项最具有迷惑性,只能说同纬度地区,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一定先看到日出。
答案:B
6.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
A.甲岸、丙岸 B.乙岸、丙岸
C.甲岸、丁岸 D.乙岸、丁岸
解析:左图为北半球,河水右偏,乙岸为沉积岸;右图为南半球,河水左偏,丙岸为沉积岸。
答案:B
广州(113°E)陈先生到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16:00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当地时间为当日4时36分。据此完成7~8题。
7.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6.5h B.7h
C.12h D.13h
8.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分别在伦敦和悉尼(32°S,151°E)留学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区时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区时18~21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最合适的时间是( )
A.北京时间19~20时 B.北京时间20~21时
C.当地区时21~22时 D.当地区时22~23时
解析:第7题,设飞机飞行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式16时+x小时-()小时=4时36分,解方程式可求x为7小时。第8题,悉尼位于东10区,当悉尼为18~21时时,伦敦当地区时为8~11时,因此可以看出伦敦区时为8~9时,为最合适的联系时间,此时北京时间为16~17时,夏威夷区时为22~23时。
答案:7.B 8.D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与新一天范围吻合的是( )
A.90°W~0°
B.90°E~90°W
C.180°~0°
D.90°E~180°
10.上题中,正确选项所示的经度范围与新一天并不完全吻合,这是因为( )
A.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
B.新一天不从本初子午线开始
C.日界线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
D.晨昏线经过两极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0时所在经线为90°E,而新一天的范围是从180°向西到0时经线,即90°E向东到180°,选D。第10题,主要是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
答案:9.D 10.C
右图中心点为北极。据此完成11~12题。
1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1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解析:第11题,由北极点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且晨昏线过北极点,OA是晨线,是6时,那么甲所在经线是9时。第12题,由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的日期、北极点判断自转方向可知OB为日界线,那么OA是零时所在经线,甲地是3时。
答案:11.B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6分)
(2)在图中添画出太阳光线。(3分)
(3)为________线,其中是________线,是________线。(6分)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3分)
(5)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_______(东、西)侧。(2分)
解析:第(1)题,根据箭头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南半球;P点相对N点位置偏东、偏南,应为东南方向;P点在夜半球正中经线上,时间为0(24)时。第(2)题,根据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及图中昼半球的分布,可知太阳光线应从右侧水平照过来。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分布,过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过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第(4)题,根据0°经线及自转方向,可知P点为135°W,为0时,45°E为12:00,可计算北京时间为17时。第(5)题,由第(1)题知此图为南半球图,从E点向南发射炮弹,将向左侧偏转,应为东侧。
答案:(1)南 东南 0(24)
(2)画图略(水平从右侧照过来)
(3)晨昏 晨 昏 (4)17 (5)东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由西向东航行。轮船至东十二区,一孕妇产下一女婴,当地时间是2011年12月31日11时30分。越过日界线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11时50分。11时55分,孪生姐妹出生的喜讯,通过电波分别向产妇在纽约(西五区)居住的父母亲和在北京(东八区)工作的丈夫传递。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1)你能说出孪生姐妹各自的生日吗?(6分)
(2)你能说明“妹妹”年龄大于“姐姐”的道理吗?(8分)
(3)产妇的父母和丈夫分别在什么时间接收到电报?(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问题和区时的计算,在这里要注意,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
答案:(1)第一个出生的女婴是2011年12月31日,第二个出生的女婴是2011年12月30日。
(2)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1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第一个女婴出生地在东十二区,而第二个女婴出生地在西十二区。
(3)2011年12月30日18点55分、2011年12月31日7点55分。[随堂基础巩固]
1.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解析: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逆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A
2012年3月31日18时2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亚太7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据此回答2~3题。
2.“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时间为( )
A.5时27分 B.10时27分
C.7时27分 D.5时11分
3.“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时,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日期分布是( )
A.30日范围大于31日
B.3月31日范围大于4月1日
C.31日范围大于30日
D.3月31日范围小于4月1日
解析:第2题,“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18时27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所以西五区的区时应为5时27分。第3题,“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31日18时27分,157°W约是30日24:00,157°W向东到180°为31日的范围,157°W向西到180°为30日,所以31日的范围大于30日。
答案:2.A 3.C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由晨昏线判定的方法可知,如A图所示,随地球自转,过a进入夜半球,则a为昏线;过b进入昼半球,则b为晨线,与题干要求不符;同理推断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B
5.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沿同一条经线向赤道方向作水平运动,由于地球自转使运动物体产生的偏向是( )
A.都向西偏
B.都向东偏
C.北半球向西偏,南半球向东偏
D.北半球向东偏,南半球向西偏
解析:南、北半球沿着同一条经线向赤道方向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西偏。
答案:A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先向________偏,后向________偏。
解析:该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换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非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晨(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地球上各点不停地自西向东经过晨(昏)线;由于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2:00;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由D到C运动的物体由北半球到南半球,先右偏,后左偏。
答案:(1)略。 (2)晨 相互垂直 (3)昼
(4)C、D F、H (5)B=H>D=E=F>A=C
(6)右(西) 左(东)1.图中有关公路AB段和BC段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段是西北—东南方向
②AB段是东北—西南方向
③BC段是东西方向
④BC段是南北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根据图示的指向标,AB段应是东北—西南方向,BC段应为南北方向。
答案:D
2.下面的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解析:甲、乙、丁三幅图依据经纬网分别判断出A在B的西北、西北和东北方;丙图依据指向标辨别A在B的西南方。
答案:B
3.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解析:根据A、B点纬度即可判断A地位于北半球,B地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地点,南坡是向阳坡,积雪融化快,而北坡是背阴坡,积雪融化慢;树木南北两侧的生长速度也受阳坡与阴坡的影响,北半球树木南侧向阳,光热条件较好,生长速度较快,年轮间距相对较大;北侧正好与之相反。全球各地太阳都是东升西落,可以用来辨别方向。B地房屋在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以获得充足的阳光。
答案:A[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所观察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150亿千米
B.宇宙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C.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
D.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比如太阳和地球
解析: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150亿光年;宇宙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各种天体之间是有联系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组成天体系统;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答案:B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并读下图,完成2~3题。
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3.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解析:太阳、地球、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地球与月球组成了次一级的地月系。
答案:2.A 3.B
太阳是地球上光、热的重要来源。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图”。据以上材料回答4~6题。
4.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8分钟多即可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
解析:日地距离约为1.5亿km,太阳光约8min可以到达地球;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提供动力,而地震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实际是地质史上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答案:A
5.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植被少,太阳光不受阻挡 ②天气晴朗干燥,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答案:D
6.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解析:由图中看出,昆明、兰州、郑州这三个城市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是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理想市场。
答案:C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2年太阳风暴将迎来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峰值,强烈的太阳磁场作用力将遍布整个太阳,伴随着冠状喷射物,太阳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是太阳活动的强烈显示
B.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地球自转速度增快
D.太阳活动增强时,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会发生异常变化
解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而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太阳活动的强烈显示。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明显增大。
答案:D
8.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
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
B.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
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D.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解析:太阳活动爆发时,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且通过影响地球磁场和电离层而影响罗盘指示方向及卫星电视,但对有线通信影响不大。
答案:D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9~10题。
地球 火星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149.6 227.9
质量(地球为1.00) 1.00 0.11
体积(地球为1.00) 1.00 0.150
大气密度(地球为1.00) 1.00 0.01
大气主要成分 N2、O2 CO2
表面温度/℃ 22 -23
自转周期 23时56分 24时37分
公转周期 1年 1.9年
9.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太阳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解析: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是火星距太阳较远造成的,A项正确。
答案:A
10.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火星空气稀薄;火星也有自转,也有四季的变化,只不过四季的时间比地球上的四季要长;从八大行星的位置看,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利于产生适宜的温度,利于生命存在。
答案:C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迈开了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二步。近年来,美、日、印度及欧洲各国都对月球探测提出自己的目标。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月球和“嫦娥二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的形态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不断发生变化
B.月球自身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明亮的月球是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C.“嫦娥二号”自被装载到火箭上,已变成天体
D.“嫦娥二号”从地球轨道转入月球轨道,天体系统的层次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月相是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不断发生变化;月球是卫星,自身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是其反射太阳光的结果;“嫦娥二号”进入宇宙空间才是天体;“嫦娥二号”在地球轨道上是和地月系同一层次,进入月球轨道,变成月球的卫星,天体系统要低一个层次。
答案:B
12.日本将于2020年在月球建立无人探测基地,由机器人进行为期数月的探测。暂时不能在月球上建立有人探测基地的原因不包括( )
A.月球的质量和体积太小;月球上没有大气
B.月球上没有液态水
C.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太大
D.月球上会发生月食现象,没有太阳辐射
解析:月球上会发生月食现象,但这对到达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答案:D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黑子发生在甲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层,与黑子活动往往同时发生的太阳活动主要是________,它发生在________(填字母)层。(6分)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________会扰乱地球上空的___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此外还将扰乱地球的________。(6分)
(3)北美洲受太阳黑子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____________,这个国家的人们可看到壮观的________现象。(4分)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预报的是(多项选择,4分)( )
A.通讯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各种太阳活动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光球层某一区域出现太阳黑子时,在对应的色球层区域往往也会爆发耀斑,多数情况下两者相伴而生。黑子活动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另外,还可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影响地球大气层,发生天气和气候异常;破坏各类航天器的设备,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等。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向地磁两极运动,使极区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产生极光现象。
答案:(1)A 耀斑 B (2)强烈射电 电离 磁场 (3)加拿大 极光 (4)ABD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1:2011年5月3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第48636号、17606号、90825号、30991号小行星分别被永久命名为“黄昆星”“吴孟超星”“李振声星”和“闵恩泽星”。
材料2:“太阳系模式图”。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分)
(2)在图中恰当位置画出“吴孟超星”的运动轨迹并画出公转方向。(3分)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第(2)题中,“吴孟超星”属于小行星,而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同。第(3)题,图中画的是太阳系模式图,因而图中有两级天体系统,其中,太阳系是最高一级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和体积巨大,其引力吸引其他成员绕其旋转,因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第(4)题、第(5)题考查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答案:(1)A G (2)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公转呈逆时针方向。画图略。 (3)两 太阳系 太阳 体积巨大、质量巨大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4题。
1.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丁 D.丙、丁
解析:甲图的南极圈及其以南发生了极昼,为冬至日;乙图的北极点附近发生了极昼,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丙图的晨昏线过极点,为春秋分日;丁图的赤道以北昼长夜短,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显然乙和丁的季节相同。
答案:C
2.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丙图表示的是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答案:C
3.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甲图表示的是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昼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值,因此上海日出的时间最迟、日落的时间最早。
答案:A
4.四幅图中,北京地方时最接近正午时刻的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甲图表示45°E为夜半球的中线,地方时为零点,即北京时间为5时;乙、丙图同理可推出北京时间;丁图表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30°E,即该线为早晨6点,故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
答案:D[随堂基础巩固]
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黄赤交角为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从图中可看出为①。
答案:A
上海市(约31°N)业主李某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2~3题。
2.材料“__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房间距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
解析:上海市位于约31°N附近,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阳光不能直射;居住建筑的居室受阳光遮挡的时间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太阳高度越小,受遮挡的时间越长;冬至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小。北京的地理纬度比上海的高,太阳高度终年比上海低,所以,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
答案:2.D 3.B
4.6月22日至9月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长
B.好望角地区夜长变化为:长→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为:大→小→大
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小→大→小
解析:6月22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南移至赤道,在此时间段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和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都逐渐变小,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B
5.北京地区10月份属于( )
A.我国传统季节划分中的夏季
B.欧美国家传统季节划分中的夏季
C.季节与气候相结合划分中的夏季
D.上述三种划分方法中的秋季
解析:从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看,10月在立秋至立冬之间,属于秋季;从欧美国家传统四季划分看,10月在秋分和冬至之间,属于秋季。从气候四季看,10月也属秋季。
答案:D
6.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日期为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4)A、B、C、D四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四点,昼长由长到短排序为____________,白昼将变长的有________。
(6)B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出;D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落。
解析:该题以侧视日照图综合考查了经纬网、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多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出以下信息:①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为至日);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A点经线;③图中相邻两经线之间经度相差30°,由0°经线可推知其他经线度数。
答案:(1)北半球夏至 6 22
(2)150°E 60°N (3)12 10
(4)C、B、A、D (5)A、C、B、D D
(6)12 6 8 16[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我国广州举办。广州是我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据此回答1~3题。
1.第16届亚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大致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二分二至日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位置(如图所示),地球在11月12日至27日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公转轨道之间,因此选C。
答案:C
2.广州亚运会期间( )
A.悉尼的昼长时间越来越短
B.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C.广州的日落时间逐日提前
D.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解析:11月12日至27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因而悉尼白昼越来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广州白昼时间不断减少,因而日落时间逐日提前。
答案:C
读下图,回答3~4题。
3.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图中P点位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
答案:B
4.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C.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两个纬度
解析:图中②角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如果②角增大2°,则黄赤交角就减小2°,将变为21°26′,那么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纬21°26′之间运动,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变为南北纬68°34′~90°,范围缩小了4个纬度。因此选B。
答案:B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回答5~6题。
5.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我国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或者常年在正南方,或者绝大部分在正南方(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从图中来看,①地位于赤道,②地位于南回归线,④地位于北极圈,③地符合要求。
答案:C
6.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解析: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即直射南回归线,据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右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a点时刻各纬度昼长为12时,可判断为二分时。a点过后,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a点时刻应为春分。
答案:A
8.上图五地中( )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解析:五地中①与⑤、②与④纬度值相同,③位于赤道上,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纬度值越大,因此①=⑤>②=④>③。
答案:C
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为活动式。据此回答9~10题。
9.9月23日,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A.25° B.35°
C.65° D.55°
10.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解析:当太阳光线与热水器的吸热面垂直时,热水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要想使太阳光线与热水器的吸热面垂直,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面倾角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是互余的关系。9月23日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或“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洛阳(35°N,112°E)在9月2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5°,此时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倾角就应该是90°-55°=35°。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纬度低,晴天多,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十分强烈,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海口、重庆、拉萨和吐鲁番四地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素有“日光城”之 称,是四地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地方。
答案:9.B 10.C
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 )
A.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
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解析: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答案:D
12.下列各种现象,不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冬季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以及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在逐渐增大
B.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短
C.南半球某地白昼变化为短→长→短
D.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解析: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地点,只有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时,它们的正午太阳高度才相等。
答案:D
二、综合题(共40分)
13.下图为“某一时刻全球日期分布图”,图中斜线部分表示6月21日,非斜线部分表示6月22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分)
(1)此时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4分)
(2)请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的范围。(4分)
(3)比较该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昼夜的长短。(6分)
(4)在下图中画出该日全球不同纬度日出时刻图。(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90°W经线为0时,故90°E为12时,太阳直射90°E经线;该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第(2)题,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90°E经线。第(3)题,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离北回归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该日,北半球除出现极昼的地区外,纬度越高的地点,白昼越长。第(4)题,该日,赤道昼夜平分,6时日出;由此向北,昼渐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可认为0时日出;南半球情况相反。
答案:(1)(23°26′N,90°E)
(2)图略。
(3)正午太阳高度:B>A>C。昼夜长短:C>B>A。
(4)如下图。
14.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6分)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3分)( )
A.45°E,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3分)( )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选,4分)( )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柏林的物体影子长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解析:第(1)题,从图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12月22日前后,根据该日昼夜分布规律填写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第(2)题,根据图中昼夜分布和地球自西向东转,可以判断左侧晨昏线为晨线,90°E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4时。第(3)题,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和18时,应该与90°E各相差90°,因此其经度分别为0°和180°。第(4)题,此时上海是12月22日14时(使用北京时间),与上海日期相同的地区是地方时0时以东到日界线之间的地区,从以上判断知道90°W为0时,因此90°W向东至180°之间的区域为同一时期,而上海(北京时间)正好处于这个区域之内,
如右图。第(5)题,此日是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低,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南昼越长;黄赤交角的变化与线速度的大小及日期无关;上海在北京的南方,且经度比北京偏东,此日日出时间比北京早。
答案:(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12 22 12 14 (3)D (4)A (5)DE(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
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解析:月球的级别要低于八大行星;根据轨道排序,M应为火星,小行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当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才有可能发生日食。
答案:B
2.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
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解析:一个天体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主要看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是否满足。
答案:A
3.太阳活动强烈爆发时,一些城市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而这些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短波通讯中断 B.信鸽丢失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解析:太阳活动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D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10月7日。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据此回答4~5题。
4.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
B.M公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公转周期为24小时
D.在a点观察到M为自西向东运动
解析:该地球同步通信卫星M在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其线速度比地面线速度要大。M公转的周期应为1个恒星日,而不是1个太阳日。在a点观察M应为悬在头顶不动。
答案:B
5.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0月6日8时 B.10月7日16时
C.10月6日16时 D.10月8日8时
解析:0°经线的时刻是0点,120°E的时间为8点,且为10月8日。
答案:D
6.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解析: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叠时,节气为春(秋)分,此时全球昼夜等长。
答案:A
某同学用地球仪(作为地球)和灯泡(作为太阳)演示地球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7~8题。
7.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轴XY与桌面的夹角应是( )
A.90° B.23°26′
C.66°34′ D.60°
解析:显然图中的桌面代表黄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6°34′。
答案:C
8.该演示能够反映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包括( )
A.昼夜交替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极昼极夜 D.极光
解析:该演示能够反映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也能反映出地球公转导致的直射点回归运动和极昼极夜现象,但无法反映太阳活动产生的极光现象。
答案:D
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9~10题。
9.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该岛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是( )
A.北京时间、最短竿影长度
B.最短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 、太阳高度
解析:兴趣小组必须要记录最短的竿影长度,这样才能根据竹竿和竿影的长度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当地的纬度;此外,还要记录最短的竿影出现的北京时间,这样才能根据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值,计算出该岛的经度。
答案:A
10.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同。那么,该日的日期可能是( )
A.5月21日 B.6月7日
C.7月8日 D.12月7日
解析:日落时刻与上次相同,即太阳直射点仍位于上次所在纬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知,该地应临近回归线,一个月后再次登陆该岛的日期应为6月22日之后或12月22日之后。6月8日和7月8日,太阳都直射在北回归线之南不远的地方,且距北回归线的距离大体相等,故7月8日符合题意。
答案:C
读下面“地球公转图”,完成11~12题。
11.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圈与地轴之间的交角呈缩小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岭南地区的河流水量有所增加
12.地球从A经B、C、D公转回到A,四个区间中,时间最少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解析:第11题,据图可以判断A、B、C、D四处时间,地球公转到图中所示位置时,时间大致在3月21日前,晨昏圈与地轴之间夹角逐渐缩小,极昼极夜范围也呈缩小趋势,太阳仍直射南半球,岭南地区雨季尚未来临。第12题,在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在近日点速度较快、远日点较慢,因此AB区间相对其他三个区间速度较快,时间最少。
答案:11.B 12.A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4分)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_____。(6分)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6分)
(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4分)
解析:第(1)题,此刻,对着太阳的部分为白天,因此晨昏线左侧的部分为白昼,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乙图所示地球逆时针绕太阳公转应是从北极上空俯视,故乙图所示半球为北半球,所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PM为晨线,MN为昏线。第(2)题,Q地所在纬线的昼弧跨270°,故昼长为18h;地方时3时日出,日落西北,影朝东南。第(3)题,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第(4)题,M点位于北极圈上,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达46°52′,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0°。
答案:(1)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 3 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发生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如图。
14.右图中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图幅范围在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箭头代表自转方向,∠COA=90°。据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4分)
(2)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4分)
(3)D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A点到E点的距离比A点到B点的距离________(长或短)。(4分)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此时地球上以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时期。(5分)
解析:第(1)题,根据已知条件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图幅范围在东半球,由图可推知OA所在经线为160°E,∠COA=90°,由图推出OB为115°E经线且与昏线重合,B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25°E,由昏线过极点(与经线重合)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25°E)。第(2)题,D点在昏线上,所以太阳高度角为0°。第(3)题,D所在经线为115°E,A所在经线为160°E,且D比A距北极点近(由图中自转方向可知),所以D在A的西北方向。AE=111 km×30°=3 330 km,AB=111 km×45°=4 995 km,所以AE比AB短。第(4)题,OB为18时,北京时间等于18h+(120°-115°)×4min=18h 20 min。第(5)题,此时地球上以日界线和0时线为两日的界线,0时线可由已知经线和时间推出为155°W。
答案:(1)(0°,25°E) (2)0° (3)西北 短 (4)18时20分 (5)155°W 日界(答180°经线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