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语言建构与应用:诵读词作,感悟豪放词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词作,理解景情交融的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苏轼的人生经历
文化传承与理解:从苏轼的经历中感悟面对困境的方法
学习重点:感悟苏轼的人生经历
学习难点:从苏轼的经历中感悟面对困境的方法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治水名人。诗文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作品《赤壁赋》《定风波》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西江月》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是北宋党争的典型代表。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经众人营救,最终从湖州太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诵读上阙,分析上阙描写的景物
江山如画
大江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险怪高峭
汹涌澎湃
奔腾纯白
夸张
比拟
比喻
东去
磅礴大气的自然景观
江水东逝的时光之感
对历史无情的慨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诵读下阙,分析下阙记叙的内容
遥想当年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
谈笑间
年青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周瑜
3.诵读全词,概括全词的行文思路。
写景
思人
遥想
叹己
感慨
大江东去
风流人物
公瑾当年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本词上阙写景,照应赤壁;下阙怀古抒情,照应怀古。作者由景思人,进而及己,既表现了对古人的慨叹,又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慨叹。
1.本词主要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请分别鉴赏周瑜和苏轼的形象
周瑜
24岁,正值青春
潇洒,风流倜傥
职位,东吴都督
人生,功成名就
生活,幸福美满
47岁,满鬓苍白
颓丧,早生华发
生活,亡妻早逝
官场,被贬黄州
人生,政治失意
苏轼
作者咏史怀古,在咏怀古人周瑜的同时,不仅赞扬了周瑜的风采,同时也借周瑜表现自己,慨叹自己的人生,感慨壮志难酬。
2.谈谈诗人情感的变化,分析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慷慨激昂
失意落魄
平静接受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壮阔之景
怀豪迈之人
表洒脱之情
豪放词
苏轼面对困难和人生失意坦然接受,当我们面临生活的苦难时,应该像苏轼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
1.本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归纳分析。
即景生情
情景交融
上阙写景
夸张、比拟、比喻
衬托(风流人物)
下阙抒情
咏史怀古
衬托(周瑜苏轼)
壮志难酬
洒脱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