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4 配合物与超分子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4 配合物与超分子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8 10: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
教学目标
1.了解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
2.认识配位键与共价键,离子键的异同。
3.了解超分子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录
1.配位键与配合物
2.常见配合物的制取
3.超分子
配位键与配合物
实验探究
固体 CuSO4 CuCl2 ·2H2O CuBr2 NaCl K2SO4 KBr
固体颜色 白色 绿色 深褐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溶液颜色 天蓝色 天蓝色 天蓝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通过【实验3-2】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
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中呈蓝色的物质是水合铜离子,可表示为[Cu(H2O)4]2+,叫做四水合铜离子。
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孤电子对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形成的,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
探索新知
成键原子或离子一方提供空轨道,另一方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的,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称为中心原子或离子,提供孤电子的原子对应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或配位体。
表示方法:(电子对给予体)A→B(电子对接受体)或A—B。例如H3O+
探索新知
配合物: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或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深度剖析
中心原子(离子):提供空轨道,接受孤电子对。通常是过渡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如Fe、Ni、Fe3+、Cu2+、Zn2+、Ag+、Co3+、Cr3+等。
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如分子CO、NH3、H2O等,阴离子F-、CN-、Cl-等。
常见配合物的制取
实验探究-制取[Cu(NH3)4](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向盛有4mL 0.1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几滴1 mol/L 氨水
继续添加氨水并振荡试管
再向试管中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加入8 mL 95%乙醇),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
形成难溶物
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析出深蓝色晶体
Cu2+ + 2NH3·H2O = Cu(OH)2↓+2NH4+
Cu(OH)2 + 4NH3 = [Cu(NH3)4](OH)2
深蓝色晶体为[Cu(NH3)4]SO4·H2O,说明该配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证明,无论在得到的深蓝色透明溶液中,还是在析出的深蓝色的晶体中,深蓝色都是由于存在 [Cu(NH3)4]2+,它是Cu2+的另一种常见配离子,中心离子仍然是Cu2+,而配体是NH3,配位数为4。
实验探究-制取 Fe(SCN)3
实验操作 向盛有少量0.1 mol/L FeCl3溶液(或任何含Fe3+的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0.1 mol/L硫氰化钾(KSCN)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为红色
配合物Fe(SCN)3中,中心离子是Fe3+,配体是SCN-,配位数是3
深度剖析
配合物的形成对性质的影响
对溶解性的影响: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可以溶解于氨水中,或依次溶解于含过量的OH-、Cl-、Br-、I-、CN-的溶液中,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
颜色的改变: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差异。颜色发生变化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根据颜色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有配离子生成。
稳定性增强: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超分子
探索新知
超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称为
超分子。超分子定义中的分子是广义的,包括离子。
“杯酚”识别分子
探索新知
冠醚识别碱金属离子。不同大小的冠醚可以识别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
冠醚 适合的粒子(直径/pm)
12-冠-4 15-冠-5 18-冠-6 21-冠-7 Li+
Na+
K+
Rb+
Cs+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