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文博国际学校部编版七年级2021-2022学年度初中语文第三单元【周清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B.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这家工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5倍,产品耗能比原来减少了1.2倍。
D.和平时代,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2.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作者按照“忆花--赏花--悟花”的顺序来写,抒发了人生的感慨。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得知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行的消息,乐景衬悲情,所以说是“双层的悲哀”。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情景默写
3.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
(3) 王维《竹里馆》写独自一人在乐的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通过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了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尤为常见:《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假想让读者对夜访古村的意趣浮想联翩。
三、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①“唯有葵花向日倾”,人生也要这样: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向着自己的目标孤注一掷。②在这漫漫人生路上,你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荆棘满路,这就需要我们像向日葵一样,不知疲倦地追寻我们心中的“太阳”,永远充满着活力,面对生活永远以向上的姿态。③我相信,只有坚持努力,就一定会走上通往成功之路。④做一棵勇敢的向日葵吧,让灵魂永远追逐着光明!
(1)第①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
(2)若使第②句的表达更顺畅,则画线句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
(3)第③句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5.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请解释漫画中“亲情价”的意思,并探究“亲情价”背后的原因。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科学公共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疾病》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中,有60%以上源自动物,其中又有70%以上来自野生动物。
2002-2003年,SARS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当时果子狸被认为是元凶。从2013年开始,埃博拉疫情在若干非洲国家暴发,世卫组织介绍,已知埃博拉病毒在野生动物中,尤其是在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中,会引起疾病流行。这种病毒的可能宿主是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小羚羊、蝙蝠、小型啮齿类动物和鼩鼱。后来,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调查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材料二
宣传画(见下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运用总分的顺序,简要说明材料二“宣传画”的内容。
(3)请依据材料二“宣传画”的寓意,对画中的持枪人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五、课内阅读
阅读《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7.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
C.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D.三军可夺帅也(夺:夺走,抢夺)
8.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为人谋而不忠乎
9.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0.第⑦段中先说书“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后又说“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11.阿长的形象一定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全文(不仅是选文部分),谈谈长妈妈在你心中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犁的情结
高维生
①农具中,我最喜欢的是犁。辽阔的土地,一头牛,一只犁杖,一个人,耕过的田地,像海中翻腾的浪花,有了鲜活的气息。犁像笔一样,写下对土地的情感,对丰收的渴望。农人的吆喝声,单调、朴实、透明,风儿似的掠过,牛儿循着熟悉的声音,牵动犁杖。
②一个农人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不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农具的热爱。打量他的犁杖,就了解了一切。
③农具当中犁是让人尊重,敬畏的。如果把农具排行的话,犁应为老大。这并不是因体积而论,是它的耐苦、执著和坚毅。犁像动物界中的老虎,平时安静,隐卧一旁,动起来有摧枯拉朽之势。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闲置被人遗忘,只有播种的季节,回到土地上,积攒的力量才爆发出来。
④今年春天,我回到故乡,在延吉喧闹的街头,寻找童年的足迹。童年的大杂院,变作前尘往事,一条宽大的马路,掩盖了我在异乡的不尽思念。站在马路边,注视穿梭般的车流,耳边的聒噪,有了不尽的感伤。
⑤第二天,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了五凤屯,这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⑥乡村人少车少,没外人打扰这儿的平静生活,一个人走在洪分河的堤坝上,两旁是桦树林,它摆脱了冬天的冷酷折磨。新生的叶子滑爽,富有弹性,清晰的纹络,流动着土地的汁液。蔓延的野草中有打碗花和飞舞的蝴蝶,草的清香像水一般地涌动,一潮潮地扑鼻。鸟儿像歌手,唤醒了深深的记忆,消除了心中郁积的烦躁。欢快的河水,像大地的女儿抛下的缎带,丰富的情感,润养岸边的村庄、田野。慢悠悠走动的牛车,铃铎的叮咚声,让我想起童年的欢乐。
⑦不远处的土地上,一头牛拉动犁杖。农人的吆喝声,听后特别舒坦,不像汽车的噪音,撕裂耳膜。牛听着主人的指挥,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没一点斑斑锈迹。农人神情专注,无一丝杂念,那一刻,他在倾听土地和犁的情语,翻耕的泥土,像一朵朵开放的花儿,舒展的叶子,浸润清晨的露珠,漫着花的清新。我在鲁北平原,见过忙春的景象。有的人家牲口紧张,一家老少齐上阵,父亲扶犁,儿女和妻子拉犁。套绳搭在肩头,弯弓腰身,一步一个脚印,留在身后的土地上。汗水湿透衣服,滴落在泥土中。人和土地的情感,不是一两句简单话说得清的。
⑧我扶过犁,上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铺天盖地,风起云涌。给我们上农业课的老师是个男老师,我们喜欢男老师的实习课,在田间地头的劳动,搀杂玩耍的因素。有一次,我们到学校的学农基地上课,一张犁摆在地头,他牵来牛,教同学们如何上套,讲耕地对一年的重要性。他做一系列的示范,告诉我们在扶犁中注意哪些环节,牛在他的吆喝声中,拉着犁听话地向前走。犁翻开土地,男老师扶犁的神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同学都要上去,亲手扶犁,试一试,犁在我们的手中变得不听使唤,牛也不听话了,走走停停,像在田地散步休闲。轮到我上场,更惹得同学们大笑,我扶犁时东摇西晃,像喝醉了酒,牛儿不时地,哞哞叫两声,提出抗议。
⑨犁在我的眼中是浪漫的,像一首长诗,歌颂人、土地、未来。它是那么地热爱土地,从不背叛。它不像镰刀,如同一只不安稳的松鼠,做些琐碎的事情,然后被人随便地丢弃。
⑩一个人在春天,在童年的乡村的大地,又一次听犁的歌唱。
(有删改)
12.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13.文章第②段“打量他的犁杖,就了解了一切”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5.请说说第⑨段中“犁在我的眼中是浪漫的”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16.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犁的情结”的内涵。
七、作文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我们走进学校,跨入教室开始,就会遇到很多的老师,有和蔼的,也有严厉的,有朴素的,也有美丽的。在你的心中,总有几位在不同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那么,在你的心中,谁是最美的老师?请以《我心中最美的_____老师》为题,写一篇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用老师姓氏将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自定文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逻辑错误。把“不再”改为“再次”即可。B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宽”,但是感受不能“拓宽”,只能是增强。C减少不能用倍数。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2.A
【详解】
A. 《紫藤萝瀑布》是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来写,不是“忆花--赏花--悟花”的顺序。故选A。
3.独怆然而涕下 盛年不再来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详解】
“怆”“篁”“琴”“绝”“拄”“叩”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4.
(1)把“孤注一掷”改为“勇往直前”(符合语境,意对即可)
(2)永远以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
(3)把“只有”改为“只要”
【分析】
(1)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①句中的“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用在此处不恰当,可以改为“勇往直前”。
(2)
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第②句语序不当,改为“永远以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
(3)
本题考查句子的语病。第③句关联词使用不当,一般搭配为“只有……才”“只要……就”,所以可以将“只有”改为“只要”。
5.“亲情价”是向父母报告物品的价格时,不管有多贵,都以大低于真实价格的报价。这样报价格是考虑到父母亲比较节俭,怕他们听了真实的价格心疼。报低价格可以让父母开心,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是亲情和孝心的体现。(怕他们责怪自己乱花钱)。
【详解】
要求解释漫画中“亲情价”的意思,并探究“亲情价”背后的原因。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理解好,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如“亲情价”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如漫画中的“亲情价”,就是指一种东西不管多贵,在告诉父母的时候,一律低价。目的是让父母开心,“亲情价”体现出的是亲情和孝心。
6.(1)在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中,有60%以上源自动物,其中又有70%以上来自野生动物。
(2)宣传画由图案和文字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面的图案主体是一个围成圆形的多米诺骨牌,其中右边就要倒下去的首块骨牌上画着一个动物,左边最后一块骨牌下站着一个端着猎枪向动物开火的人。图案下面写着“人与动物”4个字。
(3)赶快放下枪吧,人和动物是生命共同体,枪之后没有赢家,伤害动物最终就会危及人类自己。(符合宣传画寓意,合理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阅读材料一,由第一段重点句“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中,有60%以上源自动物,其中又有70%以上来自野生动物”提取概括作答即可。
(2)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宣传画”的内容,运用总分的顺序。首先整体观察宣传画,共有两部分,上面的图案和下面的文字。然后分说,先说上面的图案:主体是一个围成圆形的多米诺骨牌,左边骨牌下站着一个人,正端着猎枪向右边的动物开枪。右边的首块骨牌就要倒下去。再说图案下面:是“人与动物”4个字。
(3)首先分析材料二“宣传画”的寓意,如果人开枪,动物就会倒下去,那么骨牌也会被推倒,最后一块骨牌下站着的人最后无可幸免。寓意:人不要轻易伤害动物,害人终会害己。所以对画中的持枪人,要劝他放下手中的武器,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据此作答即可。
7.D
8.C
9.C
【分析】
7.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D.夺:改变。故选D。
8.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A.表示转折关系,却;
B.表示转折关系,却;
C.表示承接关系,就;
D.表示转折关系,却;
故选C。
9.
这道题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
C.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故选C。
【点睛】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0.示例:不矛盾。书确实是“粗拙”的,但它却是作者儿时念念不忘、梦寐以求的书,得之心喜;同时,这四本书虽然粗拙,却是不识字的劳动妇女费力为“我”买的,这份关爱也使得“我”十分珍惜。“粗拙”与“宝书”形成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表现了“我”对阿长深深的感激与敬意。
11.示例: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的旧式劳动妇女,但她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
【分析】
10.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粗拙”指的是书的外在形象,“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它却是我“太过于念念不忘”的书,是一个没想到的人,费尽心力找来的,这书里包含着长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意。
二者写成鲜明的对比,强调“粗拙”的书在作者心里胜似宝书,从而表达了我对阿长深深的感激与敬意。
11.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却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12.①刻画农人与“犁”和谐的画面,开篇点题;②开门见山,表达对“犁”的赞美之情,奠定感情基调;③统领下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3.指“一个农人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不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农具的热爱”。
1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赞扬了犁的“耐苦、执著和坚毅”的独特品性,同时也抒发“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都闲置着被人遗忘”的遗憾之情。
15.①对土地的热爱,②对农民的赞美,③对丰收的渴望,④对童年的怀念。
16.①犁积淀着悠悠乡情,是家乡人永远写不尽的童谣与抒情长诗,这是家乡人对土地的珍爱的情结;②犁热爱土地从不背叛,象征着乡亲们朴实的精神,这是作者对质朴的农民的热爱和赞美的情结;③犁代表着家乡人对金秋丰收的希冀,这是农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的情结;④童年的乡村的大地,又一次听犁的歌唱,这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情结。
【分析】
1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开篇点题,统领下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刻画农人与“犁”和谐的画面,表达对“犁”的赞美之情。一定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后再作答。
13.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词语的指代意义。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即“一个农人的活计做得是否地道,不仅看他出不出力,重要的是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农具的热爱”。
14.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犁像动物界中的老虎”为比喻,“平时安静,隐卧一旁,动起来有摧枯拉朽之势”为拟人。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犁的独特品性外,还要答出作者对犁的情感。
15.试题分析:此题重点分析重点语句的含义,注意句子的位置在文章的结尾,可见是情感句,答题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的中心。如可从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童年的怀念等角度作答。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注意抓住“犁”的情感作答。
16.试题分析:考查对题目“犁的情结”的内涵的把握。此题实为紧扣文本进行鉴赏、评价兼探究性质的题目,考生要找准答题方向,然后结合作品内涵进行分析、评价。应注意的是,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需要从文本中挖掘整理相关信息,并联系自己的感悟组织作答。如可从犁积淀着悠悠乡情、象征着乡亲们朴实的精神、代表着丰收的希冀与未来的理想等角度作答。读懂原文内容把握好文章中心是作答的关键。
17.范文
我心中最美的李老师
带着一身的古韵,李老师悄悄地闯进了我的世界。
——题记
李老师的一双手,绘就了学生们成长的乐章;李老师的一双眼,演绎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李老师的一双脚,踏平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李老师就是李老师,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那人,那风景……
盛夏,是李老师、我初遇的季节。
那时,出入中学懵懵懂懂的我,是那么的忐忑,那么的不安,焦虑的情绪在我的心中弥散开来。伴随着第一节课的来临,这种紧张感愈来愈烈。然而,李老师的到来却给了我莫名的温暖,令我莫名的心安,但又说不出原因。李老师穿着一身黑色的连衣裙,头发整齐地挽成一个髻,清晰的镜片后是一双明亮动人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李老师是那么的美丽,仿佛是从古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一般。接着,李老师用那如小溪般清脆动人的声音介绍了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自然,却又有一点儿不平凡……
从此,李老师美丽的身影便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那是,那眼神……
初冬,是李老师、我相识的季节。
那时,已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都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之中,教室里随处可见被风吹得漫天飞舞的练习卷。在高强度的复习中,同学们叫苦不迭,累得趴在桌子上都能入睡。然而,李老师却与其他老师截然不同,没有烦人的练习卷,亦没有沉重的作业,只是让我们自己复习,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李老师还亲手为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写上了鼓励的话语,亲自把纸条递给我们。在接过纸条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李老师眼中跳动着鼓励的光辉,是那么的热血,燃起了我的心中的熊熊斗志,梁我热血沸腾,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从此,李老师那眼神便成为了我鼓励我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那人,那风景;那是,那眼神,都已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而留下这些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老师。
因为李老师永远都是那个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详解】
此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写作对象是“老师”,我们走进学校,跨入教室开始,就会遇到很多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会有不同的风格,班主任老师是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是严厉的,历史老师是朴素的,音乐老师是美丽的,物理老师是幽默风趣的,政治老师是古板严肃的等等。选择一位自己熟悉的,有话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选择一件或两件事,来突出这位老师在你心目中是最美的。“美”在何处,是作文着力要突出的重点。
此文是写人的文章,写人必须从具体的事情之中写人,写事也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写事。人因事而鲜活,事因人而彰显。人事相因,互为依托。因此,要想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就必须记述人物的二三事;而要写出事情的曲折波澜,也必须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性格。
在叙述事件时,不要忘记加入议论和抒情,让平凡的事件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充分描写,呈现精彩镜头。在记叙事件时,运用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方法,再加上适当的修辞,通过鲜活的文字,再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