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 13 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 13 桥(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6 19: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教学设计
同学们,现在每人手中有一张任务单和一张图表,希望在老师的讲解中,大家可以随机填写纸上的图表,可以吗?
好,上课!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我们会学到更多的文学体裁,其中,小说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而小说的分类有很多,如果按照篇幅的长短,它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桥》就是一篇只有500余字的小小说。
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其实,人们大多爱读小说,是因为它有着很强的故事性,接下来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带你回到那山洪咆哮的时刻。
大家凝重的表情告诉我,这是一个凄美悲壮的故事,它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下面,同学们回到课本,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根据提示补充情节。(任务单)
如此看来,怎样完整地梳理小说情节呢?想要故事情节没有遗漏,就得按小说情节的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概括,大家能将这四部分填在表格相应位置吗?
二、一场惊心动魄的山洪
梳理了情节后,不难看出,故事的发生源于一场惊心动魄的山洪,你能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吗?大家找到的这些都属于小说的环境描写。几百字的文章里,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自然环境,确实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下面我们用【比较法】来体会一下环境描写之妙。
首先,来比较一下这一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标点一换,表达效果有没有不同?(持续时间很长,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先是泼,后是倒。泼出去的水是什么形状?而倒呢?)【朗读】可见,小说里的某个标点,也承载着传情达意的作用!
接下来,老师换一个角度改写:
把句子变长了,好不好?先听两位同学比较朗读。(两位同学比较朗读)
四个字,两句话,这样的短句更能突出雨大、雨急,制造紧张气氛。
其实大家仔细观察整篇小说,它在表达形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短。不止句子短,段落也很短,这样的短句短段的铺排,更紧凑有力量,可以很好地渲染情绪,营造气氛。不得不说,这是这篇小说独特的艺术手法。
当然除了短句短段的运用,修辞的恰当使用也为环境描写增添了色彩。
(下面,再来比较这一组)预设:学生说拟人。只是像人在舔吗?那恐惧的程度还不够:
大家看,这几个词和舔的用法很像,他们似乎都隐去了一个统一的行为主体:像什么一样在在跳舞、在狞笑、在舔、在爬?野兽、魔鬼,绝不仅仅是人了。这里的几个动词应该是用了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的手法,将洪水看作是面目狰狞的野兽,步步逼近,给人恐怖的感觉。(朗读:重音,感受洪水肆虐)
在一次次的比较中,我们体会到:这些精妙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还推动故事发展,为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位受人拥戴的老汉
于是,在洪水这独特的背景中,小说的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那位受人拥戴的老支书【板书】随着洪水的上涨,老支书的反映也在变化,极具画面感,下面,请大家聚焦7——23段,从这三个画面中,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画下来,然后从中找一处进行圈点批注。
那什么叫圈点批注?如何操作才更有效呢?请大家看到任务单上的小贴士,这是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想要有效的圈点批注,必须选择一套符号,并选择一定角度,小贴士中,已经有讲解。接下来,老师再给你一个示例,可能就更清楚了:
好了,有了理论指导和具体示例,相信大家会很好地完成批注任务,现在开始吧!(交流)
没腿深的水里 他像一座山。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老支书比作“山”,写出了他镇定冷静的神态,“山”这一喻体,表明他是全村人的依靠。
水渐渐蹿上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支书的铁面无私,一个反问句,一个感叹句,足以看出他舍小家保大家的深明大义。
水爬上了胸膛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个“推”字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老支书为救儿子的焦急,体现了父爱如山。
预设1:“盯”改成“看” 老汉沉着冷静,威严,是全村人的主心骨。
预设2:三个叹号,应该怎么读?读得有力而坚定,紧急关头,不容置疑。
预设3:“冲”“揪”看出老汉是怎样的人?动作果断,不容置疑,铁面无私,舍小家保大家。
预设4:“少废话,快走!”“推”:内心的焦急,危急时刻,愿用生命去保护儿子,真是父爱如山啊。
预设5: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作者为什么不把他喊的话写上?(那一刹那,他焦急,他震惊,他心疼,他自责,但一切话语,就这么随着滔滔洪水而逝去了。)
(补充:大家发现没有?在老汉的行为中,有一对动词是相反的,一揪,一推。这两个矛盾的动词体现了什么?大家说得很好:一揪,揪出了一个党员的深明大义;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的父爱如山,两个动词,正体现了老汉人性与党性的完美结合。)
可是,当我们初读小说,还没有看到文章结尾时,这两个动作确实让人心生疑惑:他为什么揪出小伙子又推他上桥?小伙子是谁呢?为什么当他被洪水吞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这就是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法,叫伏笔悬念。而这些疑惑,直至尾声老太太的出现,才真相大白,这样的结尾被人们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着精妙的结尾艺术,大家能谈谈本文结尾妙在何处吗?
是啊,读了结尾,我们仿佛又看到,洪水中那个清瘦的老支书,感受到他失去儿子时的心痛!如今父子俩已经长眠于那条河里,一家人只剩下孤独的老太太,这是怎样的悲壮啊!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有悲剧力量,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齐读尾声部分,感受小小说结尾的魅力!】文章戛然而止,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性与党性完美结合的老支书形象就深入人心了。
一座虚实结合的桥梁
可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为什么没有名字呢?全文就称呼他老汉,这说明他是先进党员干部的代表,他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党员。危难时刻,他把希望和力量都给了群众【板书】
山洪退了,老支书也离我们而去了【擦板书】,那这座桥是不是也要擦去呢?你觉得它只是帮助人们逃离危险的木桥吗?
我们来关注小说的题目《桥》,木桥只是它的具象,而深层次的桥是有象征意义的,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桥呢?【板书】你能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语吗?
这是一座“ 之桥”
这座桥象征着老支书,他就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齐读,来表达对老支书的敬意吧!)
危难时刻,心系群众,他就是一座镇定如山、通往希望的桥;
紧急时刻,不顾私情,他就是一座刚正无私、捍卫生命的桥;
悲痛时刻,精神永恒,他就是一座浩气长存、永生不朽的桥。
可见,《桥》为题目富有深意,新颖别致,这是小说的又一个艺术特色。
学习到这里,大家手中的图表填好了吗?
当你完成后,会发现这就是学习这篇小说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根据屏幕来完善你的内容。500余字的小说里:善用短句,巧用修辞,题目富有深意,结尾出人意料,难怪作家契诃夫说“简短是天才的姐妹。”
课下,推荐大家阅读几篇同样精妙的小说:美国作家奥莱尔《在柏林》,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窗》,美国作家欧·亨利《二十年以后》,阅读时,也可以试着用用这些方法,相信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