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1
知 人 论 世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他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者介绍
人物轶事
辣椒粉拌梨 赠斯大林亲手种辣椒
毛泽东嗜好辣椒,此事举世皆知。他说湖南人没
得辣椒不能吃饭,因此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味。
有一次杨得志请他吃梨,他却找人家索要辣椒粉,
将其撒于梨上,谓之辣椒粉拌梨。这种毛氏辣梨,
我想味道不会太好,因此也没有像毛氏红烧肉一样
流传开来。
建国初期毛宴请苏联友人米高扬,米高扬嗜酒,毛看不惯,就炒了一大盘红辣椒招待,非说辣椒比酒更刺激。米高扬不得不勉强吞噬,结果辣得眼泪都喷了出来。上个世纪60年代,秘鲁哲学家德斯来华拜会毛泽东,两个人谈得甚为投机,原因之一是德斯愿意陪他吃辣椒。最为严肃的一次是他给斯大林送礼。1942年,斯大林派人给毛送来丰厚礼品(是什么礼品不得而知,反正不是伏特加),毛泽东郑重其事地将自己亲手种的辣椒打包回赠。
人物轶事
毛泽东不仅将辣椒作为一种美食,而且尽力发掘其药用潜能。长征时期缺医少药,毛便差人到处收购辣椒并将其分发给干部战士,嘱咐他们寒冷时嚼几个辣椒驱寒,受伤时煮一点辣椒水清洗伤口。连排班长的特权,只是能多分得几个辣椒。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肯定认为应该给他的辣椒记上一笔功劳。
50年代末,有一个毛泽东让猫吃辣椒的故事在上海广泛流传。传说毛给刘少奇和周恩来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的办法是硬塞,周的办法是先让猫饿三天,然后将辣椒裹在肉里面骗猫吃下。毛对此二者都不以为然,他开出的办法是将辣椒涂在猫的屁股上,猫会自己去舔,而且会为能舔干净而兴奋不已。
这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召开。
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9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讲话背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他们代表全国人民在新中国即将成立时商讨未来国家的基本安排、发展蓝图和大政方针。面对着全国人民的代表,毛泽东要代表中国共产党表明对国家的规划与憧憬,同时要鼓舞全体代表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做好国家的顶层设计。因此,这篇开幕词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2
题 目 分 析
题目变化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这篇讲话就是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致的开幕词。
后刊登在1949年的《人民日报》上,标题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中共中央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编纂者将原来的标题改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也用了这个标题收录了这篇开幕词。
定义: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
作用: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 幕 词
开 幕 词
特点:
内容针对性
结构逻辑性
语言感染力
针 对 性
讲话对象:
全国政协代表
(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
讲话目的:
团结与会者,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党要作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
(因为政协代表很多不是党内人士,所以在这里没有主要谈党内工作,更不提对中共党员干部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
3
逻 辑 思 路
二、初读——理思路
2.划分层次,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庄严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会议性质、基础和任务,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第三部分(第6段):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四部分(第7—11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规定新中国成立后的方针、路线和任务,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部分(第12—16段):结束语,总结全文,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文章第4段提到“那次会议”比第3自然段提到的事件在时间上要早,两个自然段应该互换一下位置。你认为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
①从这两段的内在逻辑关系看,第3自然段主要阐述召开会议的基础,第4自然段主要阐述会议名称的由来。先基础,后名称,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
②从前后语境看,第3自然段开头紧扣第2段的末句“全国人民大团结”一语,并交代其原因,连接紧密;第4自然段以“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作结,与下文写会议的具体内容环环相扣。
(原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这次会议的议程是什么?
讲话背景
背景
时间
地点
代表
性质
职权
决议
作用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
1949年9月21日
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
人民解放军和华侨代表
第一届政协会议全体妇女代表合影
会议参加者的广泛性
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代表们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议案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内容之一
制定《共同纲领》
1.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内容之二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
主 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 德、刘少奇、宋庆龄
李济深、张 澜、高 岗
内容之三
决定公元纪年
首都、国旗、代国歌
内容之四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
1958年4月22日落成 5月1日揭幕
出席政协会议的部分女代表
前排左起为何香凝、宋庆龄、邓颖超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也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5.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6.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
7.采用公元纪年
8.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旗
上海人曾联松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其间的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中国共产党
全国各族人民
设计者--曾联松
国歌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一般来说它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
《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侵略中国,制造了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国歌确定的历史过程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式确定于1978年3月5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的“新华社信箱”中,对将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为国歌作了如下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
国歌确定的历史过程
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都
北京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金朝时,北京称中都,是金朝的都城,距今约900年。元朝时,称大都,是元的都城,明朝永乐时,在大都的基础上重修北京,是今天北京的前身。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以五四运动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问题4:当前所面临的任务是什么?
1)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2)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
3)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人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也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人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
第6段核心: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我们的工作”:
①指这次政协会议。
这个工作被毛主席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增强了全体代表的历史使命感,更为这次会议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②指即将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件事。因为本次政协会议就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的。
第6段核心: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站起来:
①历史学术语: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②政治学理论:指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
(这次革命胜利与以往政权更迭相比完全不同,是人民“站了起来”,而不仅仅是换了政权。“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表明“站起来”并且能够“站下去”进行的。)
题目分析
思考:为什么要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呢?
“中国人民”是主语,“站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中华民族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
题目分析
历史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析感情
1.文中有很多句段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请圈点勾划,旁批作注,指明情感;并能够把握情感,诵读展示。
①“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句话在文章开头有何作用和效果。
用一个判断句,指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是全国人民大团结,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是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这样一个判断句的使用,使语言铿锵有力,使态度鲜明。
文本鉴赏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判断语气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自信。
鉴赏语句
1、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用词准确。如“大多数”“基本”等此的使用,“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
鉴赏语句
2、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了3年以前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不可磨灭”强调了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
鉴赏语句
3、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绝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绝无”“必”等词语语气非常肯定,不容置辩;“是……的”表示强调。这些词显示出说话者的自信和坚决,显得铿锵有力。
两个“或者”表示选择关系,是对所涉及问题的列举,在“绝对”的基础上又给人一种看问题非常全面的感觉,显得睿智,富有逻辑。
鉴赏语句
4、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骄傲和自豪,中国有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迎来了独立,“站起来了”就是获得独立自由了,中国以一个独自自主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了,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鉴赏语句
5、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每日每时”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甘于自己的失败。
“务必”这个词是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警惕性,时时刻刻要提防他们破坏和捣乱,要巩固我们的胜利成果,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鉴赏语句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鉴赏语句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对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自信心。
“发抖”是一个细节刻画所在,在强大、团结、英勇的人民面前,国内外的反动派也这是能够发抖而已。
“稳步”“不屈不挠”体现了人民的自信心。
三、析感情
归纳总结文章是如何来表达这些情感表现的。
①善用明显具有情感倾向的词语。
②大量使用判断句。
③使用强调的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感 染 力
读这篇开幕词,语调应随着内容变化。我们应以怎样的语调去读这篇文章呢?
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
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
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
第7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文本鉴赏
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召开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具备了哪些条件?
(1)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主要战场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部队,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了各地的边远地区,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
(2)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共有600多人齐聚北京,有很多代表从香港、从敌占区辗转而来,参加会议的人员已经达到了大会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百废待兴,有很多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大计方针需大会解决。
四、研读——赏形象
1.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_________________伟人毛泽东。
(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四、研读——赏形象
①胸有丘壑,自信豪迈。
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四、研读——赏形象
②高瞻远瞩,目光长远。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
四、研读——赏形象
2.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
(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四、研读——赏形象
①勤劳善良 ,历史悠远。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勤劳善良是这个民族内化的优秀品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四、研读——赏形象
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会富起来,强起来。
写 作 特 点
①观点鲜明,不容置疑。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判断句。
②态度坚决,铿锵有力。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③用词精准,看问题全面,睿智理智,富有逻辑。
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文章充满气势。
⑤充满信心与希望,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
五、拓读——明事理
1.问题探究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这个伟大时代具体表现在哪里?
五、拓读——明事理
观点一:是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五、拓读——明事理
观点二: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史上将出现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
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
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五、拓读——明事理
观点三:是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拓 展 探 究
2.问题探究二:重温历史,紧跟时代,展望未来。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快速前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正逐步实现。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我们感受到了自豪自信,当然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有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更应该有忧患意识,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情感,联系你的所学所知所感谈谈自己的认识。
拓 展 探 究
“站起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民族的独立自主,正如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殖民地开始,中国人民不懈地英勇的战斗所迎来的独立自主的尊严。
“富起来”指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强起来”指的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增强综合国力,……
五、拓读——明事理
示例一: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流逝,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创造。
五、拓读——明事理
示例二: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守护文明,传承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我们的发展是一种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种坚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崛起道路。我们要全面把握传统文化,让它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指导我们的生活,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涵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最佳支撑。
五、拓读——明事理
示例三:斗鱼女主播在直播中调侃 “ 南京大屠杀 ”;“ 精日 ” 网友口出狂言称 “ 安倍是我爹 ”;两男子身穿日本军服在抗战遗址拍照 …… 时不时出现的 “ 精日 ” 言论、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引发公众的强烈愤慨。部分 “ 精日 ” 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民族底线,拿民族伤痕开玩笑的行径,引起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们纷纷呼吁,对 “ 精日 ” 行径应该从立法层面进行严惩。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毛泽东
鉴赏语句
鉴赏语句
鉴赏语句
4
文体探究
5
拓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