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5 22: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写作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在过去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疫情最新动态情况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方舱医院
火神山医院
4月7日,开启了灯光照明的武汉黄鹤楼
文体知识——社论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社论是带有指导性的声音,所以不同于学术论文,是不允许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辩论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带有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的评论文章,是不允许任意发挥个人意见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和指令,它是从思想认识上阐明问题,把社会生活现象和重大时政问题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阐述,从而把受众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政策的高度,从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性。所以说,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社论也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最突出和重要的就是它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才会把社论喻为“报纸的心脏”。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词语 读音
庚子 ɡēnɡ 沉疴 kē
新冠肺炎 ɡuān 夯实 hānɡ
肆虐 nüè 罹难 lí
铆足 mǎo 通衢 qú
磐石 pán 淬炼 cuì
2.辨析词义
词语 释义 示例
蔓延·曼延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多用于火势、病毒等。 流感病毒已经蔓延到每个州,死于肺炎和流感的人数直线上升。
曼延:连绵不断。多用于山脉、水流、道路等。 小石路在山间曼延向前,直到山下的小村子。
遏制·遏止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他看到人们的脸上充满着不可遏制的愤怒。
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的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屹立·矗立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矗立:高耸地立着。 雄伟壮观的大雁塔矗立在西安南部。
变换·变幻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 如果你变换一下位置进行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了解“钟华论”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导语 悲壮雄浑的篇章
1.请结合文本把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出来。
从领导力、动员力、执行力三个角度阐述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抗疫的“主心骨”。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党的坚强领导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抗疫局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高度赞美了中国人民在抗疫期间所展现的永恒不灭的精神品格
选取典型的人物事迹赞美抗疫期间创造生命奇迹的新时代中国脊梁,突出展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
导语 悲壮雄浑的篇章
1.请结合文本把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填写出来。
科学防治,效果显著
坚持“科学防治”是取得抗疫胜利的“压舱石”
国家治理能力的检验
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合作抗疫,国际援助
论述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强调抗疫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互助。
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
总结全文,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
2.课文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报道的。
文章主体由八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从国家、制度、精神、理念、抗疫方法、经验教训、大国担当与国际合作、展望未来八个角度进行报道的。
3.作者安排课文主体部分的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1)依据是由宏观到具体,由内因到外因,突出了我们国家抗疫成功的主要因素。
(2)党的领导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抗疫的成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作者通过这个标题要表达什么意思?
二、赏析写作技巧
答案 (1)本文的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2)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5.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析一下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答案 ①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单调。
②造成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的思考。
③倒叙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6.文章第(三)部分为何写1938年外国记者在武汉拍的照片?
这幅照片展示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众举着写有“不死”两字的旗帜。作者以此说明,武汉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下文对民族精神的讴歌。
7.作者在文中引述外国友人(如拉法兰、谭德塞)对中国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答案 外国友人作为旁观者,其评价更为客观,作者引述他们的话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语言赏析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4)
化用英国诗人雪菜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27)
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句话,生动形象的解读了抗议期间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九省通衢武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然面临封城。但是武汉不是孤岛,无数热血儿女奔赴那里和武汉人民一起战斗。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每个老百姓。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29)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30)
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36)
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74)
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更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
明晰主旨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议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1.多角度、分层次
全文主体共八个部分,国绕抗疫主题,每部分选取一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展现出来,层次分明,角度丰富。
2.善用排比句及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使文章不仅充实、厚重,还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你从文中学到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具体文段进行分析
3.点面结合
不管是108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抢救生命,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集病毒样本,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累得迈不开脚,28岁药师宋英杰因过度劳累再也没有醒来……
4.这篇通讯主要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沿着内在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就使得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
你从文中学到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具体文段进行分析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