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七上科学 11.2.3近视与远视(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七上科学 11.2.3近视与远视(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6 22:5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视与远视
一、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近视与远视》一课是《科学》(牛津上海版)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中第二节“视
觉”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正常视力看清近物和远物的原因,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和近视的预防等内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和近视的预防学是A级;而正常视力能看清近物和远物的原因是认识近视成因及矫正方法的前提,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达到B级。本课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主要是获取和描述证据,结合前期知识的综合运用,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原理和眼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这些学习经历为本节课探究近视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通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经历,学生的科学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虽然近视、远视是学生熟悉的眼疾,但他们并不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透镜原理,因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够科学地、正确地看待用眼卫生。以上这些都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学习兴趣和探究基础。
(3) 教学思路
依照课程标准,本节课不涉及具体的成像原理。而教材中的图解对七年级学生而言又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帮助学生加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教学中设计了三种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的活动。1、运用学生前概念的观察学习活动。通过比较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变抽象为直观,细化问题分解教学难点,描述出正常视力成像时睫状肌和晶状体之间的关系。2、证据支持假设的实验探究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小孔成像、透镜成像的前知识,自制教具类比人眼模拟成像,让学生自行探究近视的成因并寻求矫正方法,在活动中获取证据。3、应用新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探究活动。在实验探究活动获得结论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对比分析远视的成因,发展逆向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获取和描述证据,分析正常视力如何看清近物和远物。
2、通过实验探究和思维探究,学会使用收集到的证据分析实验结果,认识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方法。
3、从科学角度认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具有科学用眼的意识,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常视力能看清近物和远物的原因。
2、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 1、睫状肌的调节作用。
2、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学设备:
自制模拟眼球成像装置、不同厚度的凸透镜、凹透镜、文字电子灯、活动卡、课件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较眼看清近物、远物时晶状体的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比较观察,知道正常视力观看远、近物时晶状体的变化特点以及与睫状肌收缩、舒张的关系;形成获取描述证据的学科核心能力。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活动要点
提问:小眼睛是如何看大世界的?出示图片:视力正常的眼如何看清近物、远物?指导学生识图,要求学生找出两张示意图的异同点。板书总结。提问:睫状肌如何调节晶状体?视频:观察睫状肌和晶状体的关系。介绍模拟眼球成像装置。明确正常视力看远物和近物时凸透镜厚薄的选择。要求观察清晰成像位置。 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的主要结构在视网膜成像,由视神经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比较观察,找出异同:晶状体的厚度不同,睫状肌的收缩状态不同;清晰的像都落在视网膜上。观看视频。观后交流:晶状体厚薄变化是依靠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决定的: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睫状肌松弛,晶状体变薄。凸透镜模拟晶状体,薄膜模拟视网膜。根据物距的远近选择不同厚薄的凸透镜置于眼球前。观察视网膜上清晰的像。
活动二、探究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活动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造成近视的原因,并寻找矫正的方法。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活动要点
情景:请一位后排的近视眼同学取下眼镜看黑板和教科书上的字,谈感受。追问:近视眼看远物时,清晰的像落在哪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思考:①选择哪种凸透镜模拟近视眼的晶状体?思考选择的原因。 ②模拟实验时,用什么办法找到清晰的成像位置?组织交流实验设计。巡视,指导。组织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寻找近视的矫正方法。 学生谈体会,意识到近视眼是看不清远物。假设:清晰成像在视网膜前或清晰成像在视网膜后。在活动卡的指导下设计实验:①选择厚凸透镜置于“眼球”前,模拟近视眼的晶状体。 ②当看到的像不清晰时,移动视网膜,可以找到清晰的像。交流实验设计,倾听,认可或质疑同伴的设计。进行实验,探究造成近视的原因以及寻找矫正方法,并记录。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近视眼观察远物时,清晰成像在视网膜前。进一步分析得出:形成原因是晶状体较厚。认识到真实眼球中的视网膜是无法移动的,实验寻找矫正方法:用凹透镜矫正。
活动三、分析远视的成因,寻找矫正方法
活动目的:使用已有的证据(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分析造成远视的原因,寻找矫正方法。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活动要点
情景引出眼的另一种疾病:远视要求:根据近视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推测远视眼的清晰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并说出理由。播放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视频。 观察,了解远视是看不清近物的一种眼疾。以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学习经历为基础,对比分析得出:远视眼看近物,物体清晰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观看视频,验证自己的判断。
活动四、近视的预防
活动目的:分析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的行为,从科学角度认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具有科学用眼的意识。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活动要点
出示近期本校七年级学生视力检查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分析导致青少年近视病发的原因。教师指出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近视大多是假性近视,是可以恢复和预防的,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用眼的方法。 从数据中发现近视的发病率较高,并说出发病高的原因(频繁使用电子产品、用眼过度……)。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交流预防近视的方法和科学用眼的习惯。
板书
近视与远视
物体位置 睫状肌 晶状体 成像位置 像是否清晰
一、正常视力 远物近物 放松收缩 变薄变厚 视网膜上 清晰
二、近视 清晰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 清晰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观看远物晶状体变薄,观看近物晶状体变厚
活动2
探究近视的
成因及矫
正方法
情景引入
眼能看清自然
界不同远近
的美景
活动1
比较眼看清近物、远物时晶状体的变化
预防近视的方法
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活动3
分析远视的成因,寻找矫正办法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