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窗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天窗 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5 21: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3 天 窗
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认识“慰、藉”,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字, 会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 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第1课时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散文《白杨礼赞》,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等。
作者简介
慰藉 生死未卜
wèi jiè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字词学习












_____ 慰藉
_____ 狼藉

jiè

_____ 占卜
_____ 萝卜
bo

看着满院狼藉(jí),他的火气一下子涌了上来,不过女儿忙忙碌碌收拾的样子,又给了他一丝慰藉(jiè)。
藉(慰藉)
籍(书籍)
锐(尖锐)
悦(喜悦)
滩(海滩)
摊(摊手)
我从书籍中得到了慰藉。
帐(帐篷)
账(账单)
蝙(蝙蝠)
编(编写)
蝠(蝙蝠)
福(祝福)
他在帐篷中核对最近的账单。
慰藉 卜落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蝙蝠 霸气 扫荡 威力 奇幻 复杂
猫头鹰
【慰藉】安慰。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文中指风雨雷电的威力大。
【威力】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造句:台风威力巨大,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锐利】(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造句:老鹰盘旋在空中,用它锐利的眼睛寻找着猎物。
【奇幻】奇异而虚幻。
【霸气】专横的气势。
【神奇】非常奇妙。造句:这一古代传说被人们渲染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活泼】生动自然;不呆板。造句:这篇报道文字很活泼。
【阔达】开阔通达。
【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造句: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
暖和—— 喜欢—— 猛厉——
真实—— 美丽—— 复杂——
寒冷
讨厌
轻柔
虚假
丑陋
简单
王老师在讲课时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
暖和—— 喜欢—— 慰藉—— 锐利—— 奇幻—— 发明——
温暖
喜爱
安慰
发现
爱迪生(发明 发现)了电灯,居里夫人 (发明 发现)了镭。

尖锐
奇妙

同学们,“发明”和“发现”你会用吗?
读课文,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
两次
第4自然段: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第6自然段: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整体感知
说一说图片中的天窗是怎样的。
开在屋顶
方方正正的
能透进光线
观察配图
整理思路
自由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文围绕天窗,先写了天窗的来历和作用,说明了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接着写了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最后写了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
第2课时
天窗在乡下人的屋顶上。因为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所以需要一个天窗。
品读课文
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句和同学交流。
下雨天,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睡觉前,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孩子们“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被逼着上床”,被管束的他们是不满和失落的。这时,天窗便成了他们唯一的心灵寄托。
孩子们随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时候,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仅有的光明,通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这些都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联系生活,你在什么时候最需要安慰?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不许在雨中玩耍
屋里像地洞
不开心
需要慰藉
天窗
唯一的慰藉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不情愿
被逼上床休息
忘不了外面的世界
不开心
需要慰藉
天窗
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形容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
“扫荡”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彻底清除。
风雨雷电的威力很大。
文中用“扫荡”来形容孩子们想象的画面,形象地写出风雨的可怖与狂暴。天窗中所见是有限的,但却给看不见的世界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天窗就像放大镜,放大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使孩子们对风雨的感受更加敏锐、丰富,以至于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眼睛看
头脑想
透过天窗,孩子们还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默读课文,找出语句,画出关键词。
雨、风、雷、电猛厉扫荡
风雨
雷电
一粒星
一朵云
一条黑影
……
无数星
无数云彩
蝙蝠、夜莺、猫头鹰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看出“实”的。
孩子们透过天窗,
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完成下列填空。
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句话?
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像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天窗
一、来历
三、神奇
屋子黑
夏天阵雨时
晚上被逼“休息”时
二、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无”中看出“有”
“虚”中看出“实”
文章结构
主题归纳
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活泼的赞美。
一、下面加点词的近义词你知道吗?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
(2)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 )
· ·
· ·
猛烈
安慰
随堂练习
二、连线。
A.安慰。
B.奇异而虚幻。
C.专横的气势。
D.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扫荡
奇幻
霸气
慰藉
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天窗在乡下人的屋顶上。因为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所以需要一个天窗。
教材习题
在什么情况下, 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找出相关语句和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在下雨天和睡觉前,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相关句子见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孩子们“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被逼着上床”,被管束的他们是不满和失落的。这时,天窗便成了他们唯一的心灵寄托。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展现出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文中用“扫荡”来形容孩子们想象的画面,形象地写出风雨的可怖与狂暴。天窗中所见是有限的,但却给看不见的世界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天窗就像放大镜,放大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使孩子们对风雨的感受更加敏锐、丰富,以至于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①孩子们透过天窗,从雨脚、闪电想象到了天窗外比这威力大十倍百倍的风雨雷电正在猛厉地扫荡着这世界;从天窗的小玻璃上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可爱的星”“奇幻的云彩”,这是从“无”中看出“有”。②从“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是从“虚”中看出“实”。
正是孩子们丰富、活泼的想象力,让他们超越现实生活,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关于想象的名言
·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麦考莱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在严格求实的探索已山穷水尽之处,却可以让想象展开翱翔的翅 膀,发挥有益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可靠的作用。——茨威格
·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卢梭
课外拓展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乡下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课下认真体会想象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写一篇小作文。
课后作业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