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海上日出 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5 21:1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16 海上日出
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认识“扩、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字,会写“清静、扩大”等词语。
2. 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 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第1课时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巴金(1904—2005),生于四川成都,原名李尧棠,中国文学家。1927年赴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家》《春》《秋》《雾》《雨》《电》等。
作者简介
字词学习
扩大 重荷 一刹那 镶金
kuò
chà
xiāng











_____ 重荷
_____ 荷塘


这位小战士终于不堪重荷(hè),累倒在
荷(hé)塘边。
扩(扩张)
旷(旷达)
范(模范)
茫(苍茫)
努(努力)
怒(发怒)
烂(灿烂)
拦(阻拦)
镶(镶嵌)
嚷(叫嚷)
仅(仅有)
汉(汉字)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灿烂
代替 镶边 紫色 不仅 清静
夺目 分辨
【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造句:冬天过去,转眼又是春天了。
【扩大】使(范围、规模等)比原来大。造句:这件事的影响正在扩大。
【范围】周围界限。
【重荷】过重的负荷。
【夺目】(光彩)耀眼。造句:太阳升起来了,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分辨】辨别。造句:天下着大雨,分辨不清方向。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重围】层层的包围。本文形容黑云把太阳围得很严。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造句:钱塘江的潮汐是一大奇观。
出现—— 扩大—— 加强—— 容易——
消失
缩小
减弱
困难
这件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想坚持下来却很困难。
清静—— 忽然—— 容易—— 灿烂——
安静
突然
简单
灿烂的朝霞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耀眼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第3自然段:小半边脸 努力上升 冲破了云霞 跳出了海面 夺目的亮光
第4自然段:直射到水面上 灿烂的亮光
第5自然段:冲出重围
作者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读课文,圈出表现太阳变化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海上日出景象的。
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有什么感受?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巴金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2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看看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把海上日出的过程写出来的。
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圈出颜色变化的词。
品读课文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不转眼”写出“我”观察得认真专注,说明“我”以十分急切的心情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太阳露出“小半边脸”,生动形象,使太阳富有了灵性。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果然”一词说明和作者预想一样的。作者看到了太阳未完全露出海面时的样子。
(1)太阳努力上升。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表现出 太阳露出海面时的动态美。
朗读时语速要慢一点儿,要重读“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
品句:读一读,议一议,下面几句话哪句更好

红色字体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冲”“跳”等动词运用精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升起的动态美,把日出景象写得绚丽壮观。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精彩片段欣赏: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水天一色)
精彩片段欣赏:品词 读一读 说一说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段话写出了太阳冲出黑云、光芒万丈的经过。
“镶”“冲”“染”三个字都是动词。
“镶”字写出了黑云边上透露出金色的光,非常贴切。
“冲”字写出了太阳快速从黑云中突破出来了,表现了日出的动态美。
“染”字写出了太阳的亮光变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段话写了什么?红色部分的字是什么词?好在什么地方?
总结课文:
这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动态)变化,还抓住太阳(颜色)和(光线)的变化来写。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很多人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一样。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指导背诵
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先部分,后整体
理出思路,按顺序背
串联重点词语背……
文章结构
海上日出
①总起:时间、位置
②日出景象
1.颜色:真红→红得可爱
天气晴朗时
2.光亮: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3.位置:努力上升→跳出海面
多云天气:水天一色,亮光灿烂
有黑云的天气:冲出重围,发出光亮
③总结:伟大的奇观
课文按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作者依次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主题归纳
怎样用好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文章的方法呢?
随堂练习
一、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
广+ = ( )
又+ = ( )
杀+ = ( )
兰+ = ( )








扩大
刹那
仅仅
灿烂
二、辨字组词 。
范( ) 努( ) 镶( ) 仅( )
茫( ) 怒( ) 嚷( ) 汉( )
范围
苍茫
努力
发怒
镶嵌
叫嚷
不仅
汉字
三、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
B. 文章详略得当,描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晴好天气详写,把日出的过程写得仪态万象。写微云天气,仅侧重写阳光穿过白云时造成的“水天一色”的情状。写黑云蔽日时,重点写太阳冲破重围普照天地的情状。
ABC
C. 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正面写太阳的形状、光亮和颜色等,侧面着力描写周围环境的变化。
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教材习题
答:作者描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1)天气晴朗时:日出前天空由浅蓝到出现红霞;日出时,太阳“负着重荷”“努力上升”,最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日出景象绚丽壮观。
(2)多云天气:“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一片灿烂的亮光”。
(3)有黑云的天气:“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这些描述准确、形象,表现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神奇。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答:这段话写太阳喷薄而出的过程。“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伟力,
给人以庄重、艰辛而壮观的印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作者描写了三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描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非常精彩。
(1)天气晴朗时,着重描绘了太阳由将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的变化,层次分明,刻画细腻。这一部分的描写如同定格动画一般,前后关联,引人遐想,充满了画面感。
(2)多云天气时,作者不再细写日出的过程,而是集中描写了阳光透过白云时造成的“水天一色”的情状。太阳虽未露面,但人们仍可感受到它的巨大辉煌。
(3)有黑云的天气时,黑云能挡住太阳的“本体”,却阻挡不了它的万丈光芒。一个“镶”字和一个“染”字,把太阳的威力刻画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
对不同情况下的日出,作者的描述准确、形象,表现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神奇。
拓展空间
★ 描写日出的古诗
咏 初 日
[宋] 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诗意:初升的太阳红光四射,照耀得千山万山如同着了火一样。这轮太阳短时间内就在天空中任意通行,把群星和残月都驱逐得干干净净。
二选一完成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并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课后作业
同学们再见!